北京三家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
2021-04-16刘雪娇白灵丽高淑欣王广陈哲
刘雪娇 白灵丽 高淑欣 王广 陈哲
(1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北京 10002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全科;3内分泌科)
我国自1999年10月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进入21世纪以来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2〕。在养老模式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对发达国家养老模式发展历程的借鉴,社区居家养老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推崇的一种养老模式〔3〕,本文对北京市朝阳区不同经济状况的社区老年人的调查了解其对医养结合的认识和需求,探讨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长期居住于北京朝阳区经济发达、欠发达、农村的3个社区(三里屯、高碑店及孙河社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得分不低于20分;②可以正常交流,能正确理解调查问卷内容并做出相应回答。排除标准:①预期生存期小于1年(如肿瘤晚期患者);②交流有困难或本身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无法理解问卷内容并做出相应回答者。③个人主观意愿不是很好配合调查的。
1.2研究方法 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发放问卷,由研究者收回汇总。3个社区共调查600例老人(共发放问卷621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96.7%)。婚姻状况为配偶健在445人,丧偶151人,离异或其他4人。子女数量为0个7人,1个133人,2个299人,3个123人,4个23人,5个11人,6个4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紧急救助(94.1%)、基本体检(92.6%)、完善社区医院药品种类(72.8%)为需求首选。其次为健康讲座(58.9%)、医护上门服务(54.5%)、饮食指导(47.2%)、专家预约(44.3%)。医疗支出的开销多数为每月1 000元以内(81.9%)。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83.7%,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为高血压(55.3%)、冠心病(30.3%)、糖尿病(29.3%)、慢性支气管炎(17.6%)、脑卒中(11.8%)。在医疗机构选择方面,71.0%的老年人首选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开支:0~99元115人(19.2%)、100~499元264人(44.0%)、500~999元112人(18.7%)、1 000~1 999元56人(9.3%)、2 000元及以上53人(8.8%);有慢性病502人(83.7%)、98人(16.3%);医疗机构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6人(71.0%)、市级及市级以上医院148人(24.7%)、个体私人诊所26人(4.3%)。对于选择医疗机构的标准,医疗机构离家近546人(91.0%)、医院药品种类齐全270人(45.0%)、医疗技术好261人(43.5%)等是影响老年人选择医疗机构首先考虑因素,其他因素为价格便宜171人(28.5%)、医疗费用是否能报销165人(27.5%)、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好96人(16.0%)、医疗设备条件好87人(14.5%)、医院是否有熟人66人(11.0%)。
2.2生活养老服务需求 提高退休待遇(53.0%)、房屋增设电梯(43.0%)、设立应急呼救系统(42.0%)、建立老年食堂(39.0%)、增加陪同就诊(33.0%)等为老年人首选的需求内容,其中房屋增设电梯、提高退休待遇这两项服务需求的差异在3个社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里屯社区老年人选择房屋增设电梯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社区,高碑店和孙河社区选择提高退休待遇的人数高于三里屯社区。
2.3医养结合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有医养结合需求的老年人共481例(80.2%)。高龄、未与子孙同住、中度依赖或不能自理、患有慢性病、月收入较低及自查健康情况较差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需求较高,见表1。将年龄、不同居住方式、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情况、月收入、自查健康情况确定为医养结合需求率的影响因素,将上述影响因素的变量重新赋值作为自变量,以医养结合需求率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医养结合需求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居住方式、慢性病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见表2。
表1 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影响分析〔n(%)〕
表2 医养结合需求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比我国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其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我国医养结合事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医养结合发展的具体措施还有待结合试点地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需求并进一步规范和落实。
本研究显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较重庆、天津等其他城市的研究结果高〔4,5〕。主要原因可能是:①本调查样本中老年人初中及以上学历占比为78.4%,相对于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更容易理解。②本调查样本中慢性病患病率较高(83.7%),老年需求结构中最首要的需求即生存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卫生医疗服务〔6〕,另外鉴于经济能力、传统思想、居住环境等多方面的考虑,老年人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并不首选机构养老,所以将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是老年人非机构养老最适合的方式。③北京是全国最早推行居家养老和实施医养结合政策的城市,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概念更熟悉,相对更容易接受,对居家养老及医养结合抱有很大的期待。尽管我国各地医养结合的发展参差不齐〔7〕,但其是应对老龄化健康问题的必然趋势。
在医养结合影响因素方面,本研究显示未与子孙同住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需求明显高于与子孙同住的老年人,其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8〕。居住方式主要与当下社会形态即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及老年人对居住方式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关,近年来城市老年人在居住方式上选择和子女分开住的比例越来越高〔9〕。调查显示许多老人表示在身体条件及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更愿意尽可能独立生活。但是由此引起的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照料的力不从心使得其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期待增加。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需求率更高,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0〕。慢性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其疾病痛苦使老年人躯体活动受到限制,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反应,生理心理的状态又进一步影响其活动和社会功能〔11〕,加重对疾病的感受,造成其对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的恶性循环,因此使其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迫切。生活自理能力越差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需求越高。生活自理能力主要从进餐、梳洗、穿衣、如厕、活动等方面评估,中度依赖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往往同时伴有各种慢性疾病,这些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心理状态往往更加脆弱和敏感〔12〕,养老方式多以家庭养老为主,配偶、儿女为其主要照料者。扩大医养结合的服务范畴,可以极大地减轻这些失能与半失能老人家属的生活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各地关于老年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内容因当地医保政策、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而不尽相同,就目前国内居家养老的发展现况,老年人的医疗资源在北京主要由基层医疗机构和市级及以上医院提供,此次调查显示老年人在医疗机构选择方面首选社区医疗中心,可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其距离的天然优势及目前越来越规范的服务内容已越来越受老年人欢迎〔13〕。但由于基层设备的缺陷、优秀医务人员的缺乏等诸多原因〔14〕,使社区医院药品种类和增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等内容尚缺乏完善的解决方案,提示提高基层卫生人才建设、加大对基层医院财政投入等对医疗机构的扶持是医养结合的重点。
在生活养老服务需求内容方面,本研究与其他相关研究有所差异〔15〕,考虑养老需求涉及方面较广,本研究的3个社区又存在地域差异性,如三里屯社区位于三环内相对贴近市中心,房屋普遍以无电梯的板楼为主,加之高龄老人较多,因此改善房屋构造等需求较为强烈。而高碑店和孙河社区中自费患者及医疗保险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患者居多,其门诊医保报销比例偏低,且退休金普遍较三里屯社区老年人低,因此经济压力较大,故选择提高退休待遇的老年人较多,因此在实际执行医养结合服务时,需充分结合和考虑当地老年人实际人口学特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综上,老年人对医养结合需求率高,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将其作为居家养老的重点来大力发展,结合不同地区“医”和“养”的具体需求内容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