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审美价值与厅堂装饰特色研究

2021-04-16张萍萍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厅堂彩画古民居

肖 帅,张萍萍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孕育出独树一帜的建筑艺术。“徽派建筑”不仅在中国建筑界占据重要地位,在世界建筑中也存有一席之地。徽州古民居属于徽派建筑中的精品。徽州人聚族而居,一些古村落建筑保存至今,尤其是歙县、绩溪等地还保存着相对完整的徽州古民居。徽州古民居的装饰,不仅满足视觉上的直观审美需求,同时还具有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作用,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体,民俗、经济、文化、政治都在其中留下痕迹。徽州建筑常用的装饰有木雕、石雕、砖雕,还有具备防火防盗实用功能的马头墙和天井。层层叠叠的马头墙,由形似高昂的马头而得名,粉墙黛瓦青砖,成为徽州民居主要外观特征。文中研究徽州古民居审美价值和厅堂装饰特色,为徽州古民居的保护利用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1 徽州古民居建筑概况

1.1 民居内涵概述

民居是民家的居所,百姓生息安家所在之地,住宅以及延伸居住环境均属于民居范畴。民居属于一种基本的建筑类型,具有广泛、普及的特点。从整体上看,中国地广人多,各个区域内气候、民居习俗、审美观念以及精神信仰方面有较大差异。地理人文上的差异使得民居布局、外观造型方面均有较大不同。中国代表性的民居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以及徽州古民居[1]。

1.2 徽州古民居选址

徽州位于丘陵地带,四面环山。徽州民居多兴建于明朝中期和清代中期,徽州民居的大量兴建与徽商的崛起关系密切。这是由于农业资源有限,徽州人求衣食于四方,发迹者返乡大兴土木,建造民居。徽州古民居注重防潮设计,选址依山傍水,风水学说、伦理学说深刻影响徽州古民居装饰特点,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体系。徽州古民居在动土之前需要请风水大师勘察风水,常选在山环水绕、风景优美之处建造民居。古村落呈现出依山傍水局面,民居后靠青山,前面水源环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反映“天人合一”境界。以西递村为例,其四面环山,俯瞰村落,整个村落呈船型,溪流从村落中穿过,街巷均沿溪流而设。

1.3 徽州古民居平面布局特点

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为创造出更多的居住空间,徽州民居发展出高密度建筑特征。徽州古民居受古代建筑理念深刻影响,平面布局以轴线位尊。家财万贯抑或是普通市井居民,在营造房屋时,遵守轴线为尊,形成对称、均衡的艺术美感。在内部形式方面,徽州古民居基本由天井、庭院、屋套屋布置方式。在平面组成方面,房屋和围墙组成凹面结构,一进套一进,形成屋套屋的平面形式。大门朝北,这是根据风水学说中于北向属水,且水利金。徽州古民居在平面布局上以中轴线为中心,围绕天井布置厅堂、厢房和回廊。天井聚集屋面雨水,四水归明堂,寓意财不外流,同时还承担着采光和通风作用,让民居内部拥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见图1)。厅堂专门用来居住,天井两侧布置有厢房,厅堂和回廊承担公共活动空间功能,属于动态空间。卧室和书房私密性高,属于静态空间。天井院落负责过渡动态和静态空间。从大门进入到民居,经过厅堂和回廊,进入到卧室或者书房后,受到平面布局影响,光线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由动态的环境进入到静态的环境当中,走动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空间流动美[2]。

图1 徽州古民居的天井

1.4 徽州古民居建筑造型和装饰特色

徽州古民居建筑在造型上特色十足,白墙、青瓦、马头山墙以及门罩、木构架、木门窗共同构成独特的徽州建筑造型。徽州古民居建筑房屋外部使用高墙封闭,两侧山墙为马头墙,雨水在马头墙一层一层滴落,可起到遮雨作用。房屋整体采用木质结构,门窗均使用木头制作而成。建筑外墙上基本不开窗,或者只开小窗。房屋大门都建造有砖雕门罩或者门楼,栩栩如生的雕刻突出了民居精美的造型。徽州古民居具有内向封闭造型,以歙县吴宅为例,其由两个三合院拼接而成,正屋和道路以及相邻建筑在外形上呈现三角形,既开放又封闭。

徽州古民居在内部装饰上,使用了大量工艺细致入微、文化内涵丰富的木雕。传统的压画桌,用于压住中堂悬挂的对联,让画幅平稳。楹联多为木质结构,使用阳雕或者阴刻的雕刻手法,字体秀丽高雅,又蕴含丰富的人文意义[3]。如传统床具两侧雕刻有“丹凤朝阳”,上牙板雕刻有“双龙戏珠”,周围栏板雕刻有“凤凰戏牡丹”“鸳鸯戏水”等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

2 徽州古民居审美价值

2.1 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在于各种自然事物所营造的美学,兼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统一美感。自然之美的社会性在于其美在实践,自然事物的属性和特征都决定了其独特的美。自然美概念广泛,既可以评价庞大自然景观日月星云等,又可以形容微小景观花鸟鱼虫。人们对于自然美的审美经验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得到,所积累的审美经验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美的事物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感受。自然之美在建筑中的应用,可以反映出当地独有的风土人情[4]。例如徽州家家户户的白墙黛瓦,重复、变化并漫延开来,无尽的明暗色彩的揉合,调和出明朗雅素的灰白基调,与碧山绿水融会成一幅天然生动的中国水墨画卷。

2.2 文化之美

徽州古民居建筑在审美上,还有极为丰富的文化之美,这是由于徽州古民居建筑在建设之初融入较多文化元素。徽州人在建造房屋时,不仅将自然元素融入房屋当中,也将内心的人文情怀与生活希冀融入房屋建设当中。徽州民居大量使用粉墙黛瓦装饰,青山绿水中,白墙青瓦格外耀眼,同时又与环境形成和谐景观,极具人文风光。徽州民居建筑所使用的天井装饰,通风透光,这体现了古人四水归堂思想,暗合人民朴素心理——肥水不流外人田。徽州居民的人文情怀充分体现在徽州民居装饰中,可以说徽州古民居是人文情怀和徽州当地文化的结合产物。

2.3 意境之美

从美的角度分析,意境为抽象审美感情,属审美意象深化而来,蕴含有“意”的物体均可称为“意象”。建筑中的意象,属于物态化象征,凝结了建筑的艺术美,进而营造美的意境。徽州古民居中的意境之美,基于外在物质观赏衍生的审美意象,主要表现在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内外部装饰上,徽州古民居建筑表现出较高的审美意境。这种审美意境,实际上是徽州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所得来。徽州古民居的设计者在脑海中创作出独特的审美意象,后又将这种审美意象通过建筑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徽州古民居的意境审美,让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得到熏陶,让人沉醉其中。

3 徽州古民居装饰特色中蕴含的思想

3.1 “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可体现在建筑空间和装饰上。“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西方文明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截然相反,“人类中心主义”,其强调人要利用自然、战胜自然。

徽州古民居厅堂装饰中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崇尚自然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以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厅堂木雕为例,木雕门窗上刻有荷叶,荷叶周围有螃蟹,荷与蟹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与“天人合一”思想契合。徽州民居多为二层楼结构,建有高墙,既能防盗,还能抵御潮湿气候。由于过于封闭导致厅堂内光线较少,缺乏生机,而屋内透过镂空雕刻处理的砖木,能够欣赏到厅堂中自然的美景,厅堂中天井的结构,让阳光进入,人与自然相互交融,主客对立被打破,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3.2 人伦教化思想

徽州人多数自中原地区迁徙而来。徽州是宋代理学奠基人朱熹的故乡,理学深受徽州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徽州民居建筑同样受到儒学思想影响。徽商幼时接受儒家教育,长期的教育熏陶,徽州人已将儒家思想作为立身存世根本。徽商在荣归故里后,将大部分财产用作建筑投资,在建造民居过程中,会将自身对儒家思想中人伦教化的感受,包括对生活的向往,融入民居建筑中,这就是徽州古民居装饰中人伦教化思想浓厚的重要原因。

徽州古民居装饰不仅有视觉表层审美,还蕴含有隽永深刻的人伦之美,反映出儒家思想中的“忠孝节义”,同时体现出徽州古民居浓厚人伦教化思想。人伦是封建社会礼教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父子亲情、君臣节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互信。徽州石雕、木雕、砖雕中,常用题材《郭子仪上寿图》体现了臣子的“忠义”,《卧冰求鲤》表现了孝道,《母子》体现了妇女遵守妇德。

4 徽州古民居建筑厅堂装饰

4.1 雕刻图像

徽州古民居的雕刻图像为徽州地域杰出的艺术文化代表之一。徽州处于皖、赣、浙交界地区,本为民风彪悍之地,后受到儒学影响,转而崇文[5]。民清时期,徽商在全国商帮内占有较重地位,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得徽州当地的文化得以发扬,进而形成以徽州版刻、新安理学以及徽州建筑为要义的徽派文化。程朱理学完善儒教学说教义之余,同时还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指导,在徽州地区迅速发展壮大之后,促使徽州古民居在布局和装饰上体现出规矩、礼仪以及约束。

徽州古民居大量使用了雕刻艺术,这与徽州人营造住宅“无处不雕花”的习惯有关,故而哪里有房屋,哪里就有雕刻,这也就导致徽州古民居厅堂装饰中大量使用雕刻艺术。雕刻在厅堂中无实用功能,仅用作装饰,并严格分布在梁枋户牖,与建筑结构浑然一体,其图像虽然繁琐,但是不会产生画蛇添足之感。民居厅堂内的雕刻图像有统一的主题,或为民居主人的处事态度,或者人生理想,故而后来人可以从雕刻图像中窥探民居主人的处世哲学。

徽州民居厅堂雕刻基本为木质雕刻,木雕姿态华美、窈窕绰约。厅堂木雕饱含浓厚的民俗审美倾向,内容题材也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图像,可准确反映民俗审美。厅堂装饰中的木雕雕刻风格、审美特征也能随时代审美变化而变化,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这和传统士大夫追求个性多变的视觉艺术美感不同。徽州民居厅堂雕刻使用的技术手法有线雕、浮雕、透雕、圆雕、隐雕以及剔雕等,几乎所有的雕刻技艺都能够在徽州民居雕刻中找到。

砖雕主要在门楼、门楣、屋檐、屋顶等处,其中门楼使用砖雕最为集中。民居中厅堂砖雕题材很广,有历史故事、戏文片段、佛家人物以及山水花鸟。经过“打胚”和“出细”工序,生动地浮现在砖块上,砖雕的层次分明,有写实效果(见图2)。

图2 狮子砖雕构件

石雕主要在门罩、廊柱、门墙、漏窗以及牌坊处,多以植物和鸟兽为题材。多数石雕作品简洁明了,但是也有较为复杂的,例如歙县吴氏宗祠天井中的“百鹿图”石雕上雕刻有近百只鹿,还穿插雕刻溪流、飞鸟、怪石。

4.2 彩 画

彩画也是徽州古民居厅堂常用装饰,基本为苏式彩画,常用于装饰月梁和天花木板[6],装饰题材有动物、植物、花卉、神话传说等。彩画中的内容表达徽州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向往,以及希望家族繁荣富贵的愿景。动物为题材的装饰图案主要有龙、狮、蝙蝠等。龙代表祥瑞及权威;狮子为“少师太师”官名谐音,故而常出现在民居彩画中;“蝙蝠”谐音同“福”,代表“福气”,蝙蝠嘴中叼着两个寿桃表示福寿吉祥,两个桃子代表父母双亲,寓意父母二人健康长寿。徽州民居厅堂中使用彩画装饰时,植物和花卉很常见,竹子为君子象征,寓意品行高洁[7]。四季常青、坚韧挺拔的竹子生命力顽强,代表着徽州文人的品质追求。松树代表坚强不屈的意志力,饱经风霜屹立不倒的品格,富涵延年益寿的美好寓意。梅花代表清廉,莲花谐音“廉”,代表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人物故事题材在彩画中也非常受欢迎,常见的有“周公梦蝶”“卧冰求鲤”,通过彩画再次演绎这些艺术,让这些人物故事的艺术生命得以延伸。神话传说题材在彩画装饰中也较为常见,徽州人聚族而居,其对于家族传承非常重视,向往多子多福,对长寿和富贵有执着追求,故而在彩画装饰中也表现出同样的偏好,多使用“麒麟送子”“送子观音”等题材。徽州一代又一代的匠人,将内心的愿望通过双手创造建筑彩画,表达徽州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徽州地区的生活习俗。徽州民居建筑中的彩画在色彩方面要偏向于清新淡雅。明代的彩画装饰色彩按照等级制度划分,上等彩画采用青绿间色,轮廓还要贴金,可使用朱红色作为点缀;清代,在《营造法式》基础上对民居彩画色彩加以改善。

徽州民居建筑彩画昌盛,与社会生产实力上升有关,富商有足够资金长时期雇佣技艺精湛的匠人为其建造装饰精美的房屋。徽州彩画中的吉祥寓意,不仅寄托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憧憬,而且极具美学欣赏价值,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同时这些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彩画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对后人有启迪,极具传承价值。

4.3 匾额楹联

匾额楹联属于徽州建筑厅堂中常见的装饰内容,不论是巨富商贾或者普通人家,都会用心布置匾额楹联。民居中的匾额楹联布置在厅堂中显眼的地方,多是在正中位置。宗祠中的匾额楹联多布置在入口处,园林的匾额楹联没有固定布置位置,较为灵活多变。徽州古民居所布置的匾额楹联内容主旨有教化类、格言类、恩泽类以及意趣类。教化类的匾额楹联主要是记载家族先辈的事迹,教化后代牢记先人的荣誉和勋章,再为祖宗基业增添光辉。以西递民居履福堂为例,客厅柱楹联上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格言类的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道每逢谦处好,人伦常在恶中全”。恩泽类的牌匾楹联则是出于封建礼教需要,功德牌坊和贞节牌坊通常由皇室批准建造,故而镌刻恩泽内容感恩皇室。意趣类的匾额楹联常出现在民居厅堂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体现出居住者的生活意趣。厅堂装饰中的匾额楹联内容上精挑细选,同时还有艺术创造成分,“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其中“辛苦”的“辛”字多一横,而“多”字少一点,可窥见其中的教化含义。

5 结 语

中华美学宝库中,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徽州古民居建筑占据重要地位。徽州古民居建筑不仅仅作为文化遗产而存在,同时还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徽州古民居建筑布局选址反映出徽州人生活方式以及民俗信仰。徽州古民居厅堂装饰,以木雕为主,石雕、砖雕、彩画和匾额楹联为辅,这些装饰不仅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同时还折射出徽州先人在建造屋舍时对生活的美好愿景,还能够反映出房屋主人生活态度、处世哲学,可启发感染后人,将其中的精神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厅堂彩画古民居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秋夜(1)
登堂入室
简述古民居的保护和发展
数字摄影在地方古民居保护中的运用研究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赵丹娜作 岩彩画《忘却》
清中期 寿康宫后殿合玺彩画升凤盒子
清 碧云寺菩萨殿天花彩画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