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水产养殖的水环境调控模式和技术选择(上)
2021-04-16谢骏
谢 骏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380)
鱼作为人类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约占全球人口动物蛋白摄入量的1/6。水产养殖产量的增加是由于野生鱼捕获量减少,水产养殖需要弥补这部分的减少。此外,全球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了对鱼的需求相应增加。根据SOFIA的数据预测,到2030年,世界鱼的总产量将增至2.4亿吨(FAO,2020)。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食品生产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对鱼产品需求的增加,对水产养殖发展的基本需求(包括水、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发展集约化生产是水产养殖的重要选择。水产养殖生产的集约化需要使用更多的投入,尤其是单位面积池塘的饲料投入(Henriksson等,2018),这导致水产养殖生产系统产生的废物排放迅速增加。
一、中国水产养殖环境面临的处境
根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公告,在农业污染源中,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涉及种植业的区县有3 061个,涉及水产养殖业的区县有2 843个,涉及畜禽养殖业的区县有2 981个,入户调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37.88万个。2017年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量中,化学需氧量为1 067.13万吨,氨氮为21.62万吨,总氮为141.49万吨,总磷为21.20万吨。
从整体情况看,水产养殖排放在整个农业的排放是质量占比最小的板块,化学需氧量占比为6.24%,氨氮占比为10.31%,总氮占比为7.00%,总磷占比为7.59%。
水产养殖排放在整个农业排放的质量占比近年有所变动,其中畜禽养殖业的占比呈现逐年快速下降趋势,主要是全国各地对于养猪业的大幅度治理,加上猪瘟疫情致使养猪业更加集中,从很大层面上带动了养猪废物和整个畜禽排放的资源化利用提升,因此各水产排放地区主要养殖集中区域的压力也逐渐凸显。
二、水产养殖与环境污染
水产养殖是否造成环境污染,这个问题其实需要认真对待。关于这个问题在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于康震副部长就《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和工作部署等有关情况进行介绍时有比较好的回答。于康震副部长表示水产养殖不等于水体污染,科学养殖有益环境修复。我国海水养殖中的贝、藻类以及淡水养殖中的鲢鳙鱼等滤食性鱼,都是不投饵型的水产养殖品种,这些养殖品种对环境有着良好的净化修复作用。据测算,2016年仅鲢鳙鱼养殖一项就可以消除水体中的氮约37万吨、磷14万吨。中国工程院的一项研究项目结果显示,海水贝、藻类养殖具有高效的“固碳”作用,我国海水养殖的大型海藻每年可以从海水中移出碳30多万吨,养殖的贝类可以移出碳近90万吨。我国海水贝藻养殖对减少大气二氧化碳的贡献相当于每年造林50万公顷,生态效益显著。
三、水产养殖用水量的基本情况
由于我国水产养殖品种多、模式多,养殖排放的情况相对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模式采用水环境调控和尾水治理方案。在开展此工作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个问题,就是各种养殖模式的用水情况,即每生产1千克水产品的用水量,只有了解了用水情况,才能较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水环境调控、修复和治理工作。
水产养殖用水可分为总量用水(TWU)和消耗性用水。总用水量是生产设施所有流入量(降水量、径流、渗漏流入量和有意增加量)的总和。根据养殖系统的类型,进入设施的一部分水以溢流或有意排放的方式流向下游,可用于其他用途,因此不会被消耗。例如,基本上流入流水式养殖系统的水都被排放,而相反有些池塘却一直没有排放水的情形。消耗性用水是指水产养殖中使用的水,在随后其他地方无法再获得利用。消耗性用水包括水产养殖设施蒸发损失的水,以及水生动物收获时生物量中去除的水。生物量中的水平均约为0.75升/千克,与蒸发损失相比,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量。尽管地下水的抽取不一定会导致消耗性用水,但如果抽取量超过补给量,地下水的抽取可能会导致含水层枯竭。
由于目前池塘养殖还是水产养殖的最主要方式,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池塘养殖用水量进行分析。池塘总用水量的范围比其他任何养殖系统的用水波动范围都大,这主要与养殖过程中的换水次数、池塘水位下降或收获时干塘排放水等有关。水产养殖动物单位体重的总用水量较小的是不排水的池塘,可以低于2米3/千克,而每天换水20%的海水养虾池塘总用水量最高可达80米3/千克(表1),半精养类型的池塘养殖总用水量通常在3~10米3/千克。流水养殖鳟鱼的总用水量高达100米3/千克,而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总用水量却可降至0.1米3/千克。
用水量大的精养池塘水产产量高,非精养池塘用水量小,产量也低,我们需要同时考虑用水量和精养程度两个指标。
总之,在所有的水产养殖系统中,池塘养殖消耗性使用水量最大,因为它们有很大的表面积,会大量蒸发而消耗水。消耗性用水量最低的是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类养殖系统消耗性用水量通常小于0.1米3/千克。消耗性用水根据地区气候的不同而有差别,池塘一般消耗性用水量为1~5米3/千克。虾池中用于交换的水是从海湾或河口抽取并排放到同一水体中的,因此消耗水为蒸发损失的水。过去,在一些以水交换方式进行养殖的海水虾池中,常将淡水加入海水中以调节盐度。在这种情况下,添加的淡水被消耗性地使用,因为它被排放到海洋环境中,没有其他用途。
表1 不同池塘养殖总用水量
虽然池塘养殖的耗水量相对较大,但根据耗水价值指数(Boydet等,2007)衡量,耗水价值指数显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耗水价值指数比较了单位面积作物的耗水量和总经济价值。例如,在美国东南部,鲇鱼养殖比灌溉棉花、玉米和大豆需要更多的水,但数量相当于水稻耗水量(50~100厘米/年),鲇鱼养殖用水的经济价值(约为1.00美元/米3,按消耗用水计)远高于其他作物用水的价值(低于0.10美元/米3)。其他养殖系统的耗水量要少得多,相应的用水经济价值要比池塘高出许多。例如,在跑道中养殖鳟鱼的消耗性水价值指数约为50美元/米3,网箱养殖罗非鱼约为650美元/米3(Boyd等,2007)。
(待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