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4-16袁兰兰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3期
关键词:循证入院出院

袁兰兰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二科, 河南 商丘476000)

脑梗死是现代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临床治疗要求较高,需要有效的护理支持才能保证患者的疗效, 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相对应的一种护理模式, 较传统经验式护理更注重临床依据的支持, 因而使每一项护理措施都建立在最佳医疗证据基础上, 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1]。 近年来循证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脑梗死患者, 根据护理模式分为循证组 (54 例) 和对照组 (46 例)。 两组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 循证组男38 例, 女16 例; 年龄60 ~82 岁, 平均 (71.48 ± 11.02)岁; 病程4 ~7 d, 平均 (5.48 ± 1.56) d。 对照组男32 例, 女14 例; 年龄60 ~81 岁, 平均 (71.50 ± 10.52) 岁; 病程4 ~7 d, 平均 (5.39 ± 1.63) d。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首发脑梗死; 生命体征稳定, 意识清醒; 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昏迷休克; 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衰竭; 精神病史; 发病前伴有智力障碍、 语言功能障碍等; 合并脑出血。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按抗血小板聚集、 扩血管等治疗要求进行常规护理, 循证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 具体如下: 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由本科室护士长任小组组长, 科室主任医师作为技术指导, 选拔科室内业务能力强的资深护理人员作为小组组员, 共同负责循证护理管理工作。 小组成员入组后, 总结循证护理的临床资料及培训资料。 小组内统一学习循证护理的理念、 技能、 实践方法等内容。 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方可开始工作, 保证每名受训人员均熟练掌握循证护理技能。②针对性建立脑梗死循证模式。 小组内讨论本院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 总结主要的问题。 基于问题开始查询证据,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通过网络资料、 文献资料、 医学政策、 咨询专家等多种途径, 探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问题的解决找到确切的依据。 小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对问题依据进行论证总结, 并初步建立基本的脑梗死患者循证护理模式。 患者入院后再根据其具体情况和护理需求进行进一步补充和调整, 形成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循证护理模式。 ③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保持病区内干净整洁, 禁止大声喧哗吵闹, 严格限制探视人数和探视时间, 使患者处于安静的休息环境。 在患者病房内准备绿植、 常用生活物品等, 使患者感觉病房更加温馨舒适。 ④个性化健康教育。 入院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应尽早开始健康教育宣传。 先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亲切的沟通与交流, 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体情况,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说明, 并简单介绍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脑梗死。 同时, 针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强调其中的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治疗配合度。 此外, 告知患者及家属急性期或恢复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并讲解并发症的危害, 指导其学习相关预防措施, 从而积极主动地预防并发症。⑤心理疏导与情绪管理。 用亲切友好的态度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密切观察其是否出现负性情绪。 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烦恼和痛苦, 积极予以针对性疏导。 同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情绪管理, 使其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脑梗死康复的重要意义, 尝试主动控制情绪。 对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指导其稳定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并积极予以情感支持, 从而促进患者坚持康复治疗。 ⑥康复护理与管理。 患者病情稳定48 h 后开始早期康复治疗, 初期以患侧肢体床上运动为主, 积极改善患者关节僵硬和肌肉力量, 随后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 下床活动等。 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 指导其开始舌头伸缩、 面部肌肉训练等。 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尽早开展吞咽功能练习。 在康复训练中增加生活能力训练, 提升患者康复后的自理能力。

1.4 观察指标①于入院时、 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 评分范围为0 ~45 分; 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 评定量表(FMA)[3]评估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②随访6 个月, 于入院时、 出院时、 出院后6 个月采用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 指数[3]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评分范围为0 ~100 分, 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出院时, 循证组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FMA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比较 ( ± s, 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比较 ( ± s, 分)

组别 n NIHSS 评分 FMA 评分入院时 出院时 入院时 出院时循证组 54 27.06±9.24 14.38±6.02 52.03±11.02 80.39±5.68对照组 46 28.69±10.57 20.18±5.68 53.19±13.58 71.02±8.97 t 0.823 4.928 0.472 6.332 P 0.413 0.000 0.638 0.000

2.2 生活质量循证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 个月的Barthel 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的诱因和机制较为复杂, 以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为主。 脑梗死发生后可迅速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 严重时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 存活者也存在多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如偏瘫、 认知功能障碍、 失语等[4-5]。 临床护理与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因而必须积极改进和优化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表2 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 ± s, 分)

表2 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 ± s, 分)

组别 n 入院时 出院时 出院后6 个月循证组 54 55.03±14.03 75.06±5.06 89.63±10.26对照组 46 56.38±12.59 68.06±7.69 72.03±9.68 t 0.503 5.449 8.774 P 0.616 0.000 0.000

循证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基于临床实践医疗政策及治疗指南, 对护理措施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保证每项护理措施正确规范, 同时也有据可循, 因而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 并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6-7]。 相关研究[8-9]亦表明, 循证护理可有效提升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 并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 循证组出院时的NIHSS 评分为 (14.38 ± 6.02)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0.18 ± 5.68)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明循证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较好。此外,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循证组出院时的FMA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出院时和出院后6 个月的Barthel 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表明循证护理能够提升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 运动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循证入院出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