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改善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效果探讨
2021-04-16季淑
季淑
(郑州人民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河南 郑州450000)
目前, 2 型糖尿病临床治疗尚无根治性方案, 患者需终身用药控制病情, 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疾病控制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由于诸多因素均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 如治疗方法、 心理状态、 疾病认知等, 所以在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时, 需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 以达到提升疾病控制效果的目的[1]。 本研究观察综合护理对改善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我院收治94 例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各47 例。 对照组中, 男性26 例, 女 性21 例; 年 龄30 ~48 岁, 平 均 (41.7 ± 2.8)岁。 观察组中, 男性25 例, 女性22 例; 年龄32 ~50 岁, 平均 (42.4 ± 2.6) 岁。 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初发2 型糖尿病; 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 且同意参与; 排除精神疾病、 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等患者。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以糖尿病知识进行健康宣教,介绍饮食、 运动等疗法, 指导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方法等。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 具体如下: (A) 健康教育计划。 ①针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 症状表现、 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 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 同时, 介绍血糖控制的方法及重要性, 让患者认识到积极用药控制自身血糖水平对疾病控制效果及并发症预防的重要性, 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②因降糖药物类型较多, 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 用药方法也不同, 因此需针对患者所用降糖药物的效果、 保存方法、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避免患者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 影响用药依从性。 ③结合患者实际病情, 介绍运动疗法、 饮食疗法的重要性, 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 饮食方案, 叮嘱患者严格遵循。 ④患者出院时指导其血糖测量方法、 血糖仪使用方法等, 要求患者出院后每天定时监测自身血糖水平; 通过电话随访方式了解患者疾病控制情况、 健康状态及遵医情况等, 解答患者存在的问题, 要求患者定期来院复查。 (B) 心理干预。 ①对于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 由于发病突然, 患者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2]。 所以, 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分析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 做好疾病解释工作, 通过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医护工作配合度。 ②2 型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多数为对自身疾病认知不足, 因此需针对疾病知识加强宣教, 尤其要介绍糖尿病治疗方法及效果, 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 有利于缓解患者因对疾病及疗效未知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③多数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自卑情绪明显, 心理较为敏感,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理解,鼓励患者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 积极配合治疗。 ④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 要求家属多陪伴和关心患者, 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怀, 有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区间0 ~80 分)、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区间0 ~80 分)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 评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 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 包括用药治疗、 生活方式、 运动锻炼、 饮食控制、 按时复查等方面。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行t 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护理前, 两组的血糖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 护理后, 两组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 ( ± 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 ( ± s)
注: 与该组护理前比较, *P <0.05;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P <0.05。
组别 时间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 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 护理前 10.26±2.43 14.68±3.16 8.55±0.67(n=47) 护理后 5.81±0.41*# 7.42±0.65*# 5.37±0.31*#对照组 护理前 10.34±2.29 14.71±3.04 8.49±0.69(n=47) 护理后 7.86±0.87* 9.64±1.13* 7.23±0.54*
2.2 心理状态护理前, 两组的SAS、 SD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护理后, 两组的SAS、 SDS 评分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的SAS、 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 ( ±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 ( ± s, 分)
注: 与该组护理前比较, *P <0.05;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P <0.05。
组别 时间 SAS 评分 SDS 评分观察组 护理前 51.07±7.54 55.91±8.52(n=47) 护理后 28.56±4.27*# 34.83±5.16*#对照组 护理前 51.43±7.35 55.62±8.79(n=47) 护理后 39.86±5.83* 43.94±7.13*
2.3 遵医行为观察组用药治疗、 生活方式、 运动锻炼、 饮食控制、 按时复查比例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 [n (%)]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诸多疾病临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2 型糖尿病作为常见疾病, 发病率已经达到9%以上[3]。 2 型糖尿病临床治疗尚无根治性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4]。 患者的遵医行为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 而患者的心理状态、 家庭支持、 对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方法等均会对患者遵医行为产生影响[5]。 因此, 在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需采取护理措施改善其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
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背景下, 常规护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的需求, 并未促进患者疾病控制效果。 综合护理应用于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中, 能够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全面性及规范化的护理服务。 健康教育能够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正确认识自身疾病; 讲解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知识能够使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改善自我护理技能、 疾病认知度及遵医行为; 心理干预能够让患者在面对疾病时保持心态平和稳定, 以乐观、 积极的态度接受饮食、 运动疗法, 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综合护理对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综合护理明显改善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 观察组遵医行为比例高于对照组, 表明综合护理能够提升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应用于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中,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升其遵医行为, 对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有较好效果,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