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功能失调性状况的影响研究
2021-04-16黄丽娟黄燕颖杜桂容
黄丽娟, 黄燕颖, 杜桂容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 1 情感障碍女科, 2 康复科, 广东 茂名525200)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躁狂症与抑郁症循环发作或间歇交替发作的慢性精神性疾病, 躁狂症发作时以话语增多、 情感高涨、精力充沛等为主要表现, 抑郁症发作时以情绪落寞、 寡言少语、 反应迟钝等为主要表现[1-2]。 由于该病具有病程长、 病情反复、 循环发作及病情发作无规律的特点, 因此在治疗期间及出院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尤为重要, 常规护理模式内容单一, 护理效果不佳[3]。 鉴于此, 本研究探讨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男27 例,女16 例; 年龄21 ~57 岁, 平均 (39.68 ± 8.51) 岁; 病程1 ~5 年, 平均病程 (2.33 ± 0.52) 年。 观察组男25 例, 女18 例;年龄20 ~55 岁, 平均 (40.15 ± 8.20) 岁; 病程1 ~4 年, 平均病程 (2.29 ± 0.47) 年。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处于稳定期; ②沟通能力正常且可正常使用手机; ③知晓本研究并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躯体疾病; ②存在阅读、 听力障碍; ③合并其他神经系统或精神疾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健康教育、 用药指导、 安全管理、 家庭及社会关怀等。 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如下: (A) 建立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小组。 入组人员需熟练掌握护理内容、 微信操作及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知识。 (B) 构建微信平台。 组建微信群,申请微信公众号, 将公众号二维码贴在科室内。 护理人员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微信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帮助患者及家属加入微信群并关注公众号。 ①制作疾病相关知识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按时推送至微信群及公众号中。 ②护理人员定期编辑交往训练的文章, 患者收到公众号推送文章后, 可在群里提出问题, 护理人员每天在固定时间段在线指导。 ③每周构建一个疾病相关话题, 患者可互相积极讨论。 ④每月在微信群中组织一次交往技能及疾病知识的比赛, 由护理人员拟定比赛题目, 并设置奖项, 以礼物形式颁发。 ⑤在患者生日时, 护理人员需通过微信予以问候, 使患者感受到温暖。 ⑥若患者连续3 次未给予反馈, 护理人员需进行电话随访, 了解患者情况, 针对患者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 使其积极参与微信互动。
1.4 观察指标①护理6 个月后采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 (WMS-Ⅳ)、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RC)[4]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WMS-Ⅳ包含即刻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记忆商数4 个项目; WAIS-RC 包含操作智商、 语言智商、 总智商3个项目, 分数越高表示记忆力与智商越高。 ②于护理前、 护理6 个月后采用功能失调性状况量表 (DAS) 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 (SDSS)[5]评估两组患者的功能失调性状况及社会功能。 DAS 包含8 个项目, 共40 个条目, 采用1 ~7 分积分制,共280 分,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认知歪曲程度越高; SDSS 包含10 个项目, 采用0 ~2 分积分制, 总分≥2 分为社会功能缺陷。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认知功能护理后, 观察组的即刻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及记忆商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且操作智商、 语言智商及总智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 ( ± s, 分)
表1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 ( ± s, 分)
项目 观察组 (n=43) 对照组 (n=43) t P WMS-Ⅳ 即刻记忆 14.74±2.69 11.39±2.58 5.894 0.000短时记忆 58.71±6.92 54.96±6.82 2.551 0.013长时记忆 40.79±3.11 37.58±3.35 4.605 0.000记忆商数 101.58±11.39 95.26±10.58 2.666 0.009 WAIS-RC 操作智商 110.35±10.69 104.84±10.82 2.376 0.020语言智商 108.73±8.71 102.79±8.69 3.166 0.002总智商 109.42±9.21 104.38±8.74 2.603 0.011
2.2 功能失调性状况、 社会功能护理前, 两组的DAS、 SD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护理后, 两组的DAS、SDSS 评分均下降, 但观察组的DAS、 SD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DAS、 SDSS 评分比较 ( ±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DAS、 SDSS 评分比较 ( ± s, 分)
注: 与该组护理前比较, *P <0.05。
组别 n DAS SDS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3 154.17±10.28 128.52±7.97* 6.71±1.58 2.52±1.09*对照组 43 153.41±10.52 140.82±8.63* 6.82±1.39 4.21±1.20*t 0.339 6.866 0.343 6.836 P 0.736 0.000 0.733 0.000
3 讨论
相比正常人的情绪起伏,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起伏强度大且持续时间久。 部分患者会因长期受精神残疾的折磨, 出现自杀、 自残现象[6]。 因此, 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可帮助其宣泄不良情绪, 放松心情, 减少冲动行为, 恢复正常的认知及社会功能, 促进病情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即刻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记忆商数、 操作智商、 语言智商及总智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DAS、 SD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基于微信平台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功能失调性状况及社会功能。 分析其原因为, 双相情感障碍的常规护理重点主要在患者门诊咨询时, 常忽略其回归生活后的护理, 患者出院后情绪不稳定且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进而直接影响治疗与护理效果。 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性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通过微信以文字、 图片、 视频等方式将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相关知识通俗易懂地呈现, 供患者及家属反复学习, 帮助患者构建有效的自我管理, 以正确心态面对疾病, 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使患者认知功能逐渐恢复正常[7]。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失调性状况, 而认知功能是双相情感障碍康复及预后的主要因素, 患者前额叶皮层系统功能可随认知功能提高而提高, 达到改善功能失调性状况的作用[8]。 此外,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搭建了医患、 护患、 患患沟通的平台, 让患者利用碎片时间详细了解相关知识。 护理人员定期编辑交往训练的文章, 可训练患者交往能力, 同时组织疾病相关话题与疾病相关知识竞赛以促进患者之间交流, 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 改善功能失调性状况, 减轻社会功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