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传统的百年赓续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决策信息系统耦合

2021-04-15刘西忠

江苏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智库决策政策

刘西忠

内容提要 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党委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我党赓续调查研究优秀传统,用好调查研究这一重要传家宝,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在领导机关和决策机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同时,引导政策研究机构、新型智库等深入调查研究,推动参与决策各主体之间互嵌、互动、互通、互鉴和互促,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决策信息系统有机耦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政策、制度和法律保障。

习近平同志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1]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学习时报》2011年11月2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把调查研究作为寻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重要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赓续调查研究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另一方面,根据形势需要,不断拓展调查研究主体,在党委政府系统内推动建立研究室等专门政策研究机构,在政府序列推动建立直属的社科院等综合性研究机构,在高校、研究院所推动建立智库类研究机构,推动各类主体分别从不同维度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提供政策方案和决策咨询服务,不断推动以决策者为中心的调查研究体系的形成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决策信息系统的耦合。

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传家宝与制胜法宝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传家宝和制胜法宝,坚持不懈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建设之路、改革之路和复兴之路。

1.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坚持不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成功找到中国革命成功之路,以开天辟地之势完成建国大业[1]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光明日报》2021年2月3日。

毛泽东同志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在早年笔记《讲堂录》中他曾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2]李锐:《早年毛泽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从学生时代起,他就周游各地、体察社情。1917年暑期,他和同学以游学方式身无分文地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内徒步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等地。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每到一处就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他完成的《中国佃农生活举例》《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调查报告,为当时的党和红军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3]张圣华、杨国营:《“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学习毛泽东经典调查研究文献》,《学习时报》2020年5月21日。。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到在延安开展土地问题调查、社会结构调查等,都对认识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具有重要作用,为制定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泽东同志认为“调查研究极为重要”,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著名论断,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等等。可以说,我们党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杨明伟:《毛泽东与调查研究》,《学习时报》2018年3月2日。。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坚持不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成功找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之路,以改天换地之势完成兴国大业

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党与人民群众保持了在革命战争时期的那种亲密关系,但后来随着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干部队伍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开始出现。1960年底,毛泽东同志要求仿照部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制定一个适用于党政干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5]姜长青:《毛泽东与两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党史纵横》2006年第3期。,其中八项注意的第六条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从1960年底到1961年初,毛泽东同志先后三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邓小平同志指出:“这几年来,我们不大注意调查研究,因而所提的一些任务往往不是实事求是的,所提的一些口号,也有许多不是切合实际的。”[6]《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页。

毛泽东同志强调:“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7]《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2页。从1949年3月25日乘火车“进京赶考”,到1975年最后一次“南巡”,26年间,他仅乘坐列车出巡就达72次,在列车上工作和生活了2148天,累计5年10个月21天,总行程344.79万公里[8]汪建新:《毛泽东的诗和远方》,《学习时报》2018年7月27日。。

3.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在坚持不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成功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之路,以翻天覆地之势推进富国大业

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始终贯穿着调查研究的生动实践。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都来源于调查研究。他强调,根本的工作方法就是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1977年他刚刚重新回到中央领导岗位,就主持召开了历时5天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意见,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四个现代化要从科技教育着手,并作出了1977年当年恢复高考的重大决策。1983年,他到经济发展较快的苏浙沪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肯定了“翻两番”目标的可行性,而且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坚定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1992年,他用一个多月时间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调查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路线。可以说,调查研究伴随着邓小平理论从产生到成熟的全过程[2]黄海涛、任仕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调查研究为科学依据》,《江汉学术》2019年第5期。。

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科学观察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上一些政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陈述:《党史上的调查研究之风及其当代启示》,《人民论坛》2020年第18期。。胡锦涛同志继承和发扬了我党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提出科学发展观[4]李后强、张涛:《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4.从党的十八大至今,在坚持不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成功找到一条从小康到现代化跨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以惊天动地之势推进强国大业

习近平同志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40页。从正定到厦门、宁德、福州,从福建到浙江、上海,每到一处任职,习近平同志都要跑遍所辖区域。2011年11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题目就是《谈谈调查研究》,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2012年12月,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习近平总书记担任起草组组长,亲自开展调查研究,亲自部署调查研究工作,其起草过程堪称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的典范:2017年上半年,9个调研组赴16个省区市,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65次;59个承担部门和单位组成80个调研组,深入1817个基层单位开展实地调研;25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提交了65份围绕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形成的报告[6]吴晶、胡浩、施雨岑:《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诞生记》,《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首次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强化政策执行、评估、监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对健全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提出更明确要求。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强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谋划、决策和执行全过程,贯穿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回顾历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每个阶段面临的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都需要依靠调查研究找到创新之路,单纯依靠经验或者机械模仿都会走进死胡同。实践证明,调查研究是中国在关键时候抉择道路的制胜法宝,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充满重重困难和种种挑战的历史中成功走出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以调查研究的精神寻求真理、开局开路。

二、“君子善假于物”:政策研究室等党内专门调查研究机构的建立发展与“内脑”功能

为什么需要调查研究?主要是因为决策信息客观上和主观上的不对称。一方面,问题本身具有隐蔽性,发现问题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非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往往难以把问题找准;另一方面,问题往往被掩盖和遮蔽,政绩驱动下下级与上级之间存在博弈,特别是下级有时会有掩盖问题、展现政绩的冲动,有可能会报喜不报忧,有可能只让调研者看面子而不让看里子。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寻找真实性、把握规律性、增强科学性。作为决策者,为了避免“被调研”,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科学方法调研,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最大限度地了解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借助决策系统的“内脑”,指导和发动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去调研,进一步畅通和丰富决策信息来源渠道。

1.政策研究机构成立的必要性和背景

毛泽东同志强调必须“亲身出马”做调查研究,同时又认为在有条件时要把亲身做调查研究与组织调查研究班子(如调查研究小组)结合起来。1961年,他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时这样谈到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工作,并不那么困难,……要组织调查研究的班子,指导他们去搞。”[1]《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页。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经指出:“要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特别是综合调研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研究力量,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做到点面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使决策有更多的事实依据。古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2]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536页。

2.政策研究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政策研究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时代性,与我们党兴起的几次调查研究之风在时间上具有对应性。1941年8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要求,“设置调查研究机关,收集有关该地敌友我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阶级关系各方面材料,加以研究,以为各该地工作的直接助手;同时供给中央以材料”。同时,中央作出《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提出:在中央下设中央调查研究局,各区域之区党委或省委,均须设立调查研究室。1948年12月15日,中央发布《关于中央政策研究室业务的通知》,指出:鉴于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认为党的各高级领导机关,有成立并健全政策研究机构之必要。

1951年7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的《关于各级政府机关秘书长和不设秘书长的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和秘书工作机构的决定》指出:“大行政区和各省(行署、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机构,应视各地具体工作情况和干部条件建立。如干部条件困难,不能专设机构时,可设几个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并配备若干文化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干部,用带徒弟的方法,培养他们协助秘书长进行某些政策问题的研究,并应让他们参加巡视检查工作,这在目前是十分必要的。”

1980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成立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1982年4月,在根据中央决定撤销国家农业委员会后,中央书记处下设农村政策研究室(1988年1月改为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1989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撤销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的通知》《关于撤销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的通知》和《关于成立中央政策研究室的通知》,重新组建成立中央政策研究室。2018年,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中央政策研究室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同时加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在这一时期,除了成立政策研究室等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外,中央还推动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促使其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1977年5月7日,经党中央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赋予其三大定位: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1985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作为国务院从事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直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研究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对重大政策的独立评估和客观解读,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3.政策研究机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成立研究室等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从开始探索到逐步完善,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从专业性政策研究机构向综合性政策研究机构转变。从政策研究机构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变迁,政策研究机构经历了从革命时期更多地服务军事、政治决策,到改革开放初期更多地服务农村和体改政策,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作为综合性研究机构服务更加全面的决策转变。

二是从从属于办公厅(室)系统、挂牌机构向党委政府直属机构转变。长期以来,党委系统的政策研究室和政府系统的研究室机构,更多是属于办公厅(室)代管,加挂牌子,其人事、财务往往不独立。随着近年来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政策研究室作为党委政府的一个重要工作机构得以确认和规范,政策研究室更多地回归调查研究功能,成为政策研究的中坚力量、决策者与智库机构联系沟通的纽带。

三是从综合文稿和调查研究并重向更加注重调查研究转变。政策研究要建立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党委政府政策研究室要坚持调查研究与政策研究并重,把调查研究作为重点,而不是把琢磨文字作为重点;要多琢磨问题的本质和解决的方案,少琢磨华丽的辞藻和形式的美观,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功能,实现综合文字功能与调查研究功能的再平衡。

三、改革发展任务越重越需要智力支持:智库通过调查研究嵌入决策,发挥“外脑”作用

智库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现代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对智库决策咨询服务功能发出强烈呼唤。在决策网络中,新型智库不但能够填补知识与政策之间的鸿沟,而且能够填补政策与现实、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鸿沟,成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重要力量,在我党治国理政的决策链中具有重要地位。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文化文艺不接地气不行,要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开什么处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要把好脉,中国身体怎么样,如果有病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来治,对这心里要透亮透亮的。号脉都号不清楚,那治什么病?”[1]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求是》2019年第8期。智库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新型智库服务决策,不能靠所谓的神机妙算和掐指一算,不能用专家拍脑袋代替决策者拍脑袋,而是必须建立在周全调查和深入研究之上,调查研究是智库发挥作用的基础。新型智库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深入调研,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资料库、案例库,培育自己参与决策的核心能力,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从科学化的维度看,智库通过调查研究,加强对复杂政策问题的研究,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框架思路,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能够使公共政策与事实更加贴近,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在现代化背景下,决策信息系统是一个多源流的汇集,无论是政策的前期调研和制定过程,还是政策的执行和评估过程,都需要新型智库全流程全链条提供咨询服务。

从民主化的维度看,新型智库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推动决策民主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智库专家在政治精英和社会民众之间起到一个链接的作用,其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人民群众的智慧进行概括和提炼,更加精准地提供给决策者参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智库专家的智是“小智”,人民群众的智是“大智”,智库专家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上来、提炼出来,成为人民群众联系党委政府的重要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说,智库在一定意义上是反映群众诉求的代理人。其实,无论是研究室的调查研究,还是智库类机构开展的调查研究,实际上都是力图更加深刻地认清事物的本质,更加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民意,是在协商民主制度设计下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的一种方式。

从法治化的维度看,随着智库研究质量的逐步提升和智库发展的成熟,智库与决策机构的嵌入方式也需要转变,即由非正式的、非制度化的嵌入,转变为正式的、制度化的嵌入,真正形成决策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决策咨询工作,相应地由智囊时代进入智库时代,即由以个人为主变为以团队为主。现代决策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一智囊往往难以驾驭,而现代智库与传统智囊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科学化、系统化、规模化和集成化[2]刘西忠:《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434页。。

从建党百年历史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看,调查研究和国家治理的主体,在不断地延伸和拓展。从党的几代领导人到一般的领导者决策者,从党委政府专设的政策研究机构(“内脑”)建设到新型智库(“外脑”)建设,调查研究传家宝至少在三个维度上得到弘扬和传承:一是时间轴传承,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间的代际传承,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断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二是纵向轴传承,即从中央到地方的层际传承,在全党上下形成浓厚的调查研究之风;三是横向轴传承,一代代共产党人在亲自加强调查研究、带动党的领导集体调查研究的同时,注重建立专门的调查研究机构辅助决策,注重发挥各类研究机构的作用,实现了从决策系统向决策参谋系统和决策咨询系统的圈际传承,在全社会深植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文化基因。在横向轴传承的过程中,以决策者为中心,围绕调查研究形成若干圈层。其中处于政策制定核心圈层的决策者,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作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处于政策制定紧密圈层的政策研究室等机构,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底子功”,作为能力提升的“重头戏”;处于政策制定松散圈层的党校、社科院等智囊机构,要把调查研究作为“真实功”,作为服务决策的“撒手锏”;处于政策制定外围圈层的高校智库、社会智库等,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参与政策咨询工作的“头道功”,进入新型智库领域的“入场券”。所有这些,都指向科学决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四、决策机构、政策研究机构和新型智库调查研究功能耦合: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路径

调查研究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研究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现代化国家治理,决定了治理主体多维度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集成性,而调查研究正是多维主体的连接点和决策支持多源信息系统的功能耦合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推动决策机构、政策研究机构和智库机构等决策主体和决策参与主体互嵌、互动、互通、互鉴和互促,实现决策支持信息系统集成、现代决策信息系统耦合,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决策质量的提升。

1.在制度设计上,以调查研究为节点实现互嵌

调查研究,既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更是现代化国家的治理之要。要通过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等方面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增强决策机构、辅助机构和咨询机构之间的联系,强化调查研究的地位作用,完善决策链条,建立传导机制,促进三者之间的互嵌。一是坚持和完善决策机构、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强化调查研究意识,用好调查研究这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武器。将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化,引导决策者下足调查研究笨功夫、硬功夫,用脚去调研,用心去调研,用调查研究制度密码破解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破解调查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不细致、不深入或变形走样现象。二是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调研论证制度。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1]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学习时报》2011年11月21日。。三是健全和完善决策咨询制度。推动调查研究主体的延伸、调查研究内容的延伸、调查研究方式的延伸和调查研究制度的创新,通过制度化的设计和制度化的牵引,促进政策研究机构调查研究工作的制度化、法治化。完善决策咨询制度,对智库发挥作用实施有效牵引,确立智库通过调查研究参与和服务决策的法律地位。

2.在决策主体上,以调查研究为节点实现互动

现代信息社会,能否通过网络调研、电话调研、视频调查代替现场调研?答案是否定的。任何现代化的手段,都不能代替走进基层、走到群众中间的面对面调研,都不能作为政策研究机构和智库不愿意深入调研的挡箭牌。对于决策者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就难以把握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辅助决策的专门政策研究机构而言,没有调查研究就无法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方案,就没有参谋权、建议权、决策参与权,就无法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对于新型智库等机构而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咨询权,单靠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和闭门造车无法提出高质量的对策建议,无法形成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在各类参与决策主体都能够注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围绕调查研究加强合作与分工,推动各类调查主体的互动,形成多主体参与的决策信息系统。

3.在决策信息上,以调查研究为节点实现互通

参与决策的各类主体,交换调查研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增强决策和调研信息的互通,有利于增强调查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在信息不完整状态下做出错误的决策,同时也避免研究机构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低水平重复研究。因此,在符合法定原则、把握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内部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系统的有机互通、有效对接和整合融合,实现决策者信息、研究室信息、智库信息、民意系统信息等各类信息的有机贯通,促进决策信息系统有机耦合。决策者作为决策信息系统的终端,要重视并亲自开展调查研究。政策研究室,作为决策信息系统的中继,既是调查研究的重要主体,又是决策者调查研究的辅助者和智库等研究机构调查研究的引导者、智库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者,在决策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传导作用。新型智库等研究机构,作为决策信息系统的输入端,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头道功”,把提供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成果作为天职,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需求,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把对策研究与政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新型智库与政策研究机构的联合与合作,做好调查研究需求衔接和成果转化工作。

4.在方式方法上,以调查研究为节点实现互鉴

由于不同调查主体选取的视角不同,运用的方法不同,拥有的知识积累和理论积淀不同,对同一区域、同一事件的调查,往往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既要避免在主观上合谋、在调查研究方面走捷径,也要注意“察言观色”“下马看花”,真正把情况了解透,避免被假象所迷惑、被汇报所误导,避免被调研、假调研。要克服单方面进行调研的弊端,注重多条独立调查研究路径的汇合,善于运用多方会诊方法和立体成像技术,最大限度地逼近事实的真相。要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既要避免只研究、不调查,依据的事实失信、信息失真,研究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实际情况的支撑;也要避免只调查、不研究,调查仅仅是走个形式,没有分析深、研究透,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查研究必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之大趋势,把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有机结合起来,把通过抽样调查、调查问卷获取的小数据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的大数据结合起来。特别是政策研究机构和新型智库,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调查研究,实现调查研究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调查研究既要深入基层、掌握实情,又要着眼未来、放眼世界,面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充分把握国际环境的大变量,将区域发展置于世界大背景、时代大坐标中谋划。

5.在质量效果上,以调查研究为节点实现互促

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效果隔座山。调查研究不是嘴上功夫说说而已,也不是笔下功夫“纸来纸去”,而是要身体力行、久久为功。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了解情况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是一个推动工作的过程,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推动各类决策主体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最核心的目标指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决策信息系统的耦合,促进党委政府决策质量螺旋提升,促进政策研究机构服务决策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决策咨询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促进决策质量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政策、制度和法律保障。

猜你喜欢

智库决策政策
政策
政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助企政策
政策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