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顺应社会需求的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研究
——王建华等著《政务新媒体语言表达模式建构研究》评介
2021-04-15□林纲
□ 林 纲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话语语境和话语模式,也引发了学界的关注。政务新媒体作为“互联网+”时期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平台,是加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载体。而政务新媒体的语言应用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治理问题,使得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的研究成为迫切之需。近日读到王建华教授等所著的《政务新媒体语言表达模式建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39万字),感觉为之一振,这是国内率先对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展开研究的成果,将系统语用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政务新媒体的语言分析,深入分析各类政务新媒体在不同要素影响下的语用表达模式,既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政务新媒体服务民众的需求,也补益了当今语言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本书具有许多创新点可以推介:
(一)建构了具有创新视野的理论研究框架
本书以技术革新背景下的政务新媒体的语言运用情况为考察对象,将语用学理论和方法用于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的分析。以带有宏观性质的语用三要素(语用主体、语境和话语实体)的系统语用学建构研究整体框架,以微观的单元语用学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同时,兼采其他学科如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大数据分析等理论方法,结合丰富案例对政务新媒体语言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通过理论阐述和模型建构,归纳不同要素影响下的政务新媒体语用表达模式,体现了创新发展的学术理念。本书还突破了传统网络语言研究的内容,将研究关注点放到政务新媒体语用和政府行政效能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比如对政务新媒体语用诸要素函变关系的概括,对政治语境影响下的政务新媒体话语与政府形象的关系,对政务新媒体话语的主体身份与现实生活中的政务发话主体身份偏离的分析,对不同类型政务新媒体话语的表达模式差异及其与政府效能的关系等方面,不乏创新之处,较好地推进了政务新媒体语用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具备包容性和辩证思维
作者建立话语实体、语用主体和语境三要素的系统语用学理论框架,方法上有较大的包容性。在系统语用学的研究框架之下,以单元语用学的具体理论方法,如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礼貌原则、语言模因分析方法等做深入分析,同时融合个案研究法、对比研究法、定性定量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大数据分析法等,突破以往只采用某一种语言学理论或单从某一语言学视角出发的方法,促进了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作者还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析政务新媒体语言及其语用模式所具有的时代特性,针对词汇、句子、语篇等不同的语言单位,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的话语模态,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概括政务新媒体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发展趋势,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具有动态发展的观点。同时,对政务新媒体语用三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现象,也作了研究。如既考虑社会语境对政务新媒体语用模式的作用和影响,又关注语用模式对社会语境的反作用,强调政务新媒体语用表达模式的建构是稳定性和动态性结合的产物,具有较明显的辩证思维。
(三)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本书对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的研究有理论阐释深入研究之功,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通过研究证明,系统语用学的理论体系有助于归纳政务新媒体在不同因素影响下构建的不同表达模式,概括语用表达模式的规律。如政务新媒体表达模式与技术语境、社会语境的关系,政务语用主体对表达模式的影响,新政务语体的概念与分析等,都富于创新性,对于拓宽现代汉语的研究领域,推动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深化语言学应用理论研究等有重要价值。
本书在广泛收集大量的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实例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了各种多模态语料。分别对政务网站、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不同表达手段,如文本为主、文本+图表、文本+图像、文本+视频等方式进行讨论,归纳出了更细致的语用表达模式,对其规律进行了合理的概括,并对语用表达模式将来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了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上又在第七章以典型个案的方式分析政务权威发布、社会热点引导、大众民生服务等各种功能中的不同语用模式特征。理论建构过程中有具体案例支撑,理论建构的有效性由经典案例印证,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互为支持,体现了研究者理论与实际结合、务实严谨的学术作风。
(四)语料翔实全面,语言洗练通俗
政务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语言表现形态除传统的文本之外,图表、图像、音频、视频等都大量出现。一段时间内,政务新媒体语言的研究,远远滞后于政务新媒体本身的发展,导致语言应用上的诸多失范现象。作者选取的语料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务网站、微博和微信,语料新颖、真实,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通过图文并茂的分析和大数据定量的方法处理,用柱状图或表格等可视化形式辅助呈现,研究数据可信度强。作者立足语言事实,用通俗洗练又不失科学性、准确性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发语言理论,展现了作者的学术研究功力。
《政务新媒体语言表达模式建构研究》研究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涉及新媒体语言、政务语言、多模态话语等多个领域,综合了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等方法,具有相当的难度和研究深度,也为学界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这是十分难能而可贵的探索,也体现作者筚路蓝缕的写作过程。就我们的目力所及,当下还没有发现同类的学术专著,本书填补了学界在新媒体语境下政府机构语言运用研究的空白,有开拓疆域的首创之功。不过,也正因为此,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研究还有一些问题可以深化。诸如:
1.本书主要从发话主体表达角度探讨政务新媒体语用模式,而从政务受话主体理解视角对政务新媒体语用模式的解读关注相对不足。成功的言语交际不仅取决于发话方准确表达自己会话意图的方式,还在于受话方全面领会的情况。研究政务新媒体语用模式必须重视政务受话主体的解读。
2.以多模态的方式呈现的政务新媒体语言有政治性也有权威性,在履行回应社会热点和舆情的职责时,还要注意平等性和亲民性。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的创新求变与庄重严肃之间的度如何把握,新媒体时代政务言语行为与自媒体言语行为相比,表达模式有何不同之处,这些需要深入分析。
3.我国网民现在已经超过9 亿,内部构成复杂。政务新媒体语言面向新媒体用户,面对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社群,其语言表达模式是否需要进一步区分,不同党政部门主体、不同话题信息的表达模式如何进一步细化,也需要再研究。
凡此种种,还有待于更多的学界同仁能够由本书出发,继续努力,给予新的回答。
总而言之,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的研究,在新媒体语言研究和当代社会治理中日趋重要。《政务新媒体语言表达模式建构研究》 一书注重社会发展需要,对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解释性和指导性,是一本值得学界推荐、值得社会关注的新媒体语言应用研究的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