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问题导向与科学方法

2021-04-15顾家山

学术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育人政治思想

顾家山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作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部署,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参加了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先后深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众多高校调研座谈,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亲自谋划部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体系严密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这为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正确理解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

通过全面梳理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和学习体会,本文将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八个一”)。

第一,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对于这个根本问题,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都进行了强调,并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九个坚持”和“六个下功夫”,为如何解决好这个根本问题指明了努力方向。这个根本问题是高校立校之本与教育之魂,是办学治校的根本方向。如果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人才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目的发生了偏差,那么培养的人才专业能力越强越高,对社会主义事业起到的阻碍作用和消极影响就越大。实际上,有的高校经常忽视、淡化和遮掩这个根本问题,从而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明显不足不够,缺乏战略定力和创造性。这就要求高校办学必须立足这一根本问题,把各项工作都要摆在这个根本问题中谋划推进,深入思考研究“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这个重要课题,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第二,明确了一个根本目标,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本质的最新认识。这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新时代的高校切实要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深度融入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全过程。

第三,部署了一项重点任务,即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及时创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路径,丰富教学方式,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重视实践育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高校要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把网上的正面舆论引导和网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和互动起来,既要做到“键对键”,又要做到“面对面”。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更是新时代我们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主要途径。面对价值多元、信息裂变、新生代成长、新媒体崛起的时代变化,高校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不断改进、创新和优化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与方法,全面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精彩度和吸引力;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和教学案例,编写大学生容易看得懂、非常乐意看、切实有感悟、真正有体会的系列教材;更加注重网络育人,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发挥网络在协同育人中的强大功能作用。

第四,阐释了一个基本要求,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并且强调,新时代大学生要做到“四个正确认识”。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要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熟悉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大学生全面系统学习“四史”,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大学生创先争优,勇立潮头,在心存高远的同时脚踏实地,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五,强调了一项基础工作,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5〕并且先后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根本要求。教师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只有抓住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要群体,才能把工作做到点子上。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把教师的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教师队伍。

第六,突出了一个关键课程,即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6〕并且提出了“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不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理直气壮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直气壮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理直气壮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按照“六个要”“八个相统一”的根本要求,切实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过硬、基础理论扎实、师德师风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第七,凝练了一个工作体系,即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7〕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这是对高校所有育人项目、育人载体、育人资源的全面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育人体系、育人标准的重新建构。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大思政格局,统筹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第八,强调了一个根本保证,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8〕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做实、做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要求和根本保证。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阐明了坚持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原则,讲清了党为什么要管、管什么、怎么管的基本问题,为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和办学治校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认真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切实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深刻认识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问题导向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客观环境,呈现出新的特点,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而,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按照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迫切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六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变化的问题。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充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又在哪里?有学者认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没有搞清楚,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矛盾反映的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影响是全局性、全方位、全面性的,不但影响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人的思想与行为,当然也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9〕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内涵和关系?这些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深入剖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转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刻影响,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转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对研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研究较多,但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研究较少,个别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基本观点。比如,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蒲清平教授等在《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7期)发表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的新变化与新应对》一文和西南大学赵岩博士的学位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研究》(2018年),初步探讨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本质内涵及其转化趋势。

深化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必须要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大时代背景,要着眼于“不平衡”和“不充分”这两个关键词,围绕这两个关键词深入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实际需要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供给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就是供给不对称。比如,“要的”给不了、“给的”不想要;“要的”有很多、“给的”却很少;“要的”在变化、“给的”就不变;等等。这对找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具有很重要的启发价值。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重构的问题。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日趋交替共振的今天,思想文化多样性、价值取向多元化和社会思潮多元化等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要让思想政治教育“硬”起来,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从而增强“四个自信”。那么,怎样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硬”起来?首先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硬”起来,要有足够的中国自信,要能够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决不能对西方理论方法和名词术语照搬照抄。如果缺少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的创造力、解释力和亲和力,就难以向学生解读好中国现实、回答好中国问题和阐释好中国理论。同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对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声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创新和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值得大家去思考和研究。目前,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惠媛教授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结合学习谢惠媛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0月11日)上发表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一文,创新和发展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构建什么样的政治话语体系,怎么构建?在这方面必须要做到坚定政治方向、增强政治认同、站稳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地大胆运用政治话语体系,坚决避免在政治问题上遮遮掩掩、态度暧昧。

二是构建什么样的中国话语体系,怎么构建?一方面,要站稳中国立场,明确中国价值,以此为基础阐释和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另一方面,要善用中国表达方式,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三是构建什么样的学术话语体系,怎么构建?从学术角度进行探究,能从理性思维层面把问题讲得更清楚、更透彻;以学术话语进行阐释,能让观点更具信服力与内渗力。要在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治国理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把握,从而在学理上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四是倡导什么样的大众话语体系,怎么倡导?一方面,应当了解与正视大众诉求,分析诉求产生的背景原因,阐释问题解决的前景、理念和路径,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中存在的错误观点不应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而应在理性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予以回应。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的问题。应当承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确实存在针对性和吸引力不够、思想理论与社会现实脱节、思政课“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不高、网络育人效果不佳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成效。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怎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如何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实效性?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研究。

一是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怎样发挥好思政课堂这个主渠道作用?怎样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方面是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研究,既要有政治性也要有学理性、既要有理论性也要有实践性、既要有价值性也要有知识性,要让学生“喜欢听”“听得进”“能听懂”“用得上”,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大家共同去思考研究。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比如案例式教学、探索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以及慕课、微课、微电影、文艺展演等,既展现了思政课的活力,也提升了教学效果,很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使用。同时,还要搞清楚这些方法各自有什么特点,适合什么样的教学场景,怎样交叉融合运用才能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等等。

二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研究的人比较多,也有很多研究成果,但是依然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因为当代大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而且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同时,网络舆情触点多、燃点低、扩散快、烈度强,如果使用管控不当,就是一个非常容易出问题的风险点。网络思政的研究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比较迫切,一方面是正面思想引领,另一方面是网络风险防控。在正面思想引领方面,要重点研究如何运用网络新媒体和新技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怎样通过网络进行正面发声、理性思辨,唱响网上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在网络风险防控方面,要重点研究如何加强网络管理,筑牢校园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提升高校用网治网水平,加强与地方信管部门协同,积极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等。

三是强化以文育人和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注重隐性教育,注重文化浸润、感染和熏陶,强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要深入思考研究怎样才能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如何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怎样打造良好育人环境,开展哪些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四自”功能,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守卫者,肩负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10〕

近几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工作尽职尽责,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队伍建设工作还存在不平衡的情况。队伍的整体力量仍需充实,三支队伍人员数量总体偏少,特别是很多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远远没有达到规定的配备比例。队伍的素质能力仍需提升,有些队伍成员政治素质不够高,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些队伍成员工作能力有限,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工作的投入精力仍需加大。有些队伍成员责任感、使命感还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少数队伍成员纪律意识淡薄,践踏师德师风红线的行为时有发生,仍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等等。特别是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和研究。

一是如何加强思想引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11〕如何加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头脑,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好地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的思想和观点。

二是如何补齐能力短板,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水平。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能力“短板”已成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一个瓶颈。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舆论场域中引领作用不够强大,等等,这都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水平不高息息相关。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也需要在多个方面加强研究。比如,如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如何围绕网络化时代来临,提升队伍的网络管理防控能力;如何围绕新闻舆论导向,提升队伍的意识形态宣传能力;等等。

三是如何完善评价方法,调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必须不断完善激励和评价机制,提高队伍成员干事创业的激情。如何完善考核机制,建立易于操作、参与面广、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法;如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予以褒奖,对工作不力的给予惩处;如何完善追责机制,做到有责必问、有责必查、有责必究,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和研究。

第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构建的问题。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机制,最重要的是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进一步理顺关系,健全机制,形成协同效应。早在20世纪中后期,党和国家就提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的工作机制。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2018年5月,教育部在“三全育人”工作的基础上推出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研究“三全育人”,首先要搞清楚“三全育人”的内涵。“三全育人”的出发点是培养人。“三全育人”的工作中心在于“育”,要着眼于从“教”走向“育”,构建育人新模式,营造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三全育人”的重心在“全”,这也是关系到能否实现“育”、能否实现培养人目标的关键所在,要切实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结合“三全育人”工作的实践经验,有“三个协同”值得大家去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的问题。要深入思考研究高校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怎么构建这些协同育人机制?如何才能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破除思政课和专业课之间“两张皮”的现象。要深入思考研究如何创新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努力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的问题。要深入研究怎样发挥实践育人功能,设计开展哪些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何构建实践育人工作机制,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教育中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

三是教育管理服务协同育人的问题。要深入研究高校如何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格局,怎样将“三全育人”贯穿办学治校各环节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一体化的育人合力、一体化的育人载体和一体化的育人保障,构建起“三全育人”立体场域。如何加强“十大育人体系”协同联动,实现育人资源共享、育人力量汇聚、育人大格局形成。

第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问题。质量评价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和制度化发展,它是高校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是其中的重要任务。

实际上,各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正在不断加强。但是,很多工作都还在推进过程当中,还存在一系列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比如,培养评价意识,健全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协调高效、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质量评价机制,尽快加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数字化评价,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冯刚教授等专家学者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工作有所研究,如冯刚教授2018年发表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回顾与思考》(《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3期),2019年又发表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方法和路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2020年出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研究》(人民出版社),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但是仍有很多需要继续研究和开拓的地方。一是针对评价意识不强的问题,如何立足新时代新形势的变化,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质量评价意识,将人文理念贯穿到教育评价过程当中,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针对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如何建立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健全评价机制,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实践改革发展。三是针对方式方法创新不够的问题,如何强化网络大数据的应用,将定性与定量、客观与主观、标准与模糊等评价方法相结合,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评价主观性、随意性的问题,改变以往较为单一的评价方法。

三、准确把握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2〕新时代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方法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切实做到聚焦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方式方法和完善育人格局,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一,聚焦根本任务,在提升“导向性”上下功夫。“导向性”反映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方向,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立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学生需求作为第一指引,把学生发展作为第一目标,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第一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要加强学生思想引领。紧紧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主题,聚焦“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核心要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切实提升学生政治素质,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教育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涵养道德情操,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坚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贯穿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针对性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交友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将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到每一个学生,延伸到学生的每一个需求,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温度、深度和力度,在精准施策中增强教育效果。

第二,遵循教育规律,在提升“科学性”上下功夫。“科学性”反映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相关的规律。只有符合规律,才能做实工作、产生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3〕

一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大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现实的、感性的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个具体对象。只有尊重大学生个性,注重大学生共性,深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关注大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状况,了解大学生各种需求动态,才能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二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探索制定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元素,创造性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统一和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形成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教育格局。

三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研究大学生成长规律,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结合起来,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专家教授讲家常话,把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更好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

第三,创新方式方法,在提升“有效性”上下功夫。“有效性”反映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成效,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切实解决大学生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

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因事而化”。高校切实以学生关心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学以致用、学以报国,把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关、思想关和道德关。要强化实践育人,推进实践教育课程化、项目化,充分发挥学校历史文化的育人效应,增强实践教育效果。

二要坚持“时代导向”,做到“因时而进”。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相衔接,做到“因时制宜、应时而动、顺时而进”。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三要坚持“实践导向”,做到“因势而新”。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理性审视和精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问题,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议题、专题、课题,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媒介与技术。

第四,完善育人格局,在提升“协同性”上下功夫。“协同性”反映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哪个部门、哪类教师的事情,而是全体单位、全部教职工的共同职责,高校所有部门、所有人都有育人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涉及到学校各项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健全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

一要积极推进全员育人。要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养力度,造就大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能手,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新格局。

二要积极推进全过程育人。要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联动”,全面将育人工作贯穿到高校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全过程,唱响协同育人的“合奏曲”。

三要积极推进全方位育人。要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各项事业,实现时时、事事、处处育人。着力推进学校、社会和家庭一体化的协同育人。要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打造更多深受学生喜爱的新媒体教育品牌,加强网络监管,使新媒体成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引擎。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为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赋予了根本任务,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总而言之,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是新时代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是引领高等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

注释:

〔1〕〔3〕〔4〕〔5〕〔7〕〔8〕〔10〕〔11〕〔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6、378、377、379、376、379、380、379、378页。

〔2〕〔14〕《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光明日报》2018年9月11日。

〔6〕〔9〕〔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29、9、21页。

猜你喜欢

育人政治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