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赢得青年的历史考察
2021-04-15刘建军
刘建军 王 丽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湖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1]。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历史就是一部赢得青年拥护并带领青年前进的历史。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的作用和青年工作的开展,用先进思想引领青年,用崇高目标激励青年,用奋斗实践锻造青年,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不懈奋斗中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节点上,回顾我们党在不同时期赢得青年的历程,总结我们党赢得青年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赢得青年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带领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中国人民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感召下,在我们党的教育和领导下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一,马克思主义真理赢得了青年的认同。近代以来,一些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深感于国家的贫弱落后以及社会的黑暗腐败,迫切希望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出路,在四处碰壁后陷入彷徨和苦闷之中,他们急需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青年们把目光投向了俄国,开始崇尚社会主义。但当时的社会思潮鱼龙混杂,除了科学社会主义,还有无政府主义、互助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随着“工读互助”“新村”的失败,青年们逐步认识到,“要改造社会,须从根本上谋全体的改造,枝枝节节地一部分的改造是不中用的”[3]。因此,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旗帜,谋中国社会的全面改造。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撰文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针对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指出:“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4]。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让越来越多的青年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才是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
第二,党的奋斗目标赢得了青年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党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为社会主义前途而奋斗的目标,吸引和引领着广大革命青年共同奋斗。党的一大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大在坚持最高理想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针对中国革命实际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赢得了广大青年的认同和支持,越来越多的青年向党靠拢。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团结,抗日到底”的决心以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赢得了广大青年的支持和拥护,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华侨青年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为了保护爱国青年,毛泽东同志在《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中明确要求,国民党必须取消西安附近之集中营,并严禁各地侮辱青年之暴举。为了培养并发挥青年的作用,党中央在延安设立培训班、创办高等学校培养青年人才,既适应了广大爱国青年报效祖国的要求,也为抗日战场输送了大量干部。在解放战争中,党中央不仅着眼于当前的军事斗争,而且开始谋划新中国的建设,从接管城市和新中国建设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创办各种专门学校,使更多青年接受教育,成为各类专门人才,同时选派优秀青年到苏联学习,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热烈响应。
第三,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和英勇行为赢得了青年的信任。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献身革命,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这种真挚的为民情怀,深深感染着广大青年。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既是党领导下的军队严明纪律的体现,也是党自觉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生动体现。“半条被子”的故事更是向青年们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品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斗争环境多么险恶、英勇牺牲多么惨烈,共产党人始终心怀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以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去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德感召着热血青年,使其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去。
第四,党引导知识青年在与工农大众的结合中得到成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不仅爱护青年、关心青年,更注重对青年的培养,引导广大青年在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实践中成长。毛泽东同志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中指出:“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没有工农群众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根本做不到的。所以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5]。理论宣传是党引导青年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党从分析中国的实际和根源问题、青年与工农大众在社会革命中的地位和角色等方面去教育引导青年,让他们认识到青年群体只有与工农大众相结合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除了理论宣传,党还非常重视引导青年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实践斗争。如我们党领导的五卅运动就进一步密切了青年学生和广大民众的联系,尤其是同工人阶级的联系,提高了全国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的觉悟,增强了斗争经验,坚定了革命信心。党还在实践中及时纠正学生运动中的“先锋主义”“冒险主义”等错误倾向,引导青年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健康成长。广大青年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在与工农的并肩战斗中逐步成长成熟起来。
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赢得青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青年迫切希望改变国家“一穷二白”面貌的愿望与党中央关于新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相契合,表现出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向困难进军”“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等口号,是当时青年们的真实心声。不论在工业、农业、文化建设以及军事斗争中,青年们都冲在第一线,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青年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和接受能力强,能够较快掌握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尤其在大规模经济建设中,面对“急难险重新”的任务,广大青年发挥了重要的突击队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青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指出了青年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一是提倡新的爱国主义、拥护新中国。新中国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才得以成立的,广大青年以无限的忠诚热爱可爱的祖国,投身新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建设,保证祖国的领土、主权、权益和荣誉不被侵犯。二是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这是新中国建设的迫切任务,也是时代赋予广大青年的重要责任。“青年无论在什么生产岗位都要采取积极态度,向着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向努力”[6]。广大青年成为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新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广大青年必须努力学习。我们党和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帮助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比如缩短部分专业的修业年限,推荐优秀团员和青年工人、农民及知识分子到干部学校和训练班,学习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重建共产主义青年团,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重建共产主义青年团能把全国的进步青年积极分子组织和团结起来,不仅包括工农青年和革命知识分子,还包括全国各阶层中的进步青年,让青年团成为汇聚青年力量、代表青年意愿、维护青年利益的坚强组织。同时,我们党还依托共产主义青年团对青年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帮助团员青年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革命人生观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广大青年思想活跃、富有热情,但也易于冲动,需要思想理论和组织上的指导。共产主义青年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开展青年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保证青年工作的正确方向,还能按照青年的特点,从青年的个性、思想和心理实际出发推动青年实现自身价值。以青年突击队为代表的青年组织充分发挥青年的热情和特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党爱护青年,为青年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适应新中国成立之初广大青年受教育的现状和新中国建设迫切需要青年人才的状况,我们党和国家采取了多种举措,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其中,有正规的大中小学教育,也有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创办的中等技术学校,还有由企业部门举办的短期训练班或专科学校等。此外,广大青年还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和农业中学(民办的半工半读的职业学校)、业余文化学校和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接受教育。这一历史时期我们党还非常重视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体质锻炼,以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实施,广大青年尤其是青年女性的权益得到保障,他们能够挣脱束缚去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到更广阔的天地展示自我、实现自我。
第四,党充分信任青年,给广大青年提供报效祖国的机会。邓小平同志指出:“你们有一切机会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本领,你们有一切可能把自己的聪敏才智和力量贡献给祖国。只要你们方向正确,你们的任何一点积极性都应当受到珍视,都应当得到党和国家的支持”[7]。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重视和信任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都有青年们大展拳脚的身影。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中间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自然灾害以及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但广大青年表现出不怕困难、发愤图强、战天斗地的精神和作为,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批国产汽车出厂、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飞上蓝天、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石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55年召开的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表彰了在各条战线做出贡献的青年代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青年建设祖国的热情。面对海外学子希望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在我国政府的努力之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期,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等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各种途径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为广大知识青年树立了榜样。
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赢得青年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现在有两亿青年,他们是各项建设事业中最活跃的力量。”[8]广大青年具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创造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希望所在。青年们具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无论是清华学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行动口号,还是北大学子喊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都是广大青年发自内心地想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心声。西部计划实施时青年学子们又喊出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广大青年以他们的激情和活力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特别是青年们积极投身改革大潮,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改革开放,他们立足本职岗位锐意创新,在生产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在为国家和企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脱颖而出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第一,解放思想,破除陈规,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机会。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陈规,这给青年的发展带来了转机。恢复高考,这不仅是教育界的拨乱反正,更改变了无数青年人的命运。邓小平同志指出,“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第二是择优录取”[10]。他还指出要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在多种场合提出要解放思想,打破老框框,加速培养年轻一代的科学技术人才,提拔年轻干部,要敢于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在我们党的政策指引下,“到1985年初,乡镇企业和城市中小型集体企业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30多岁的年轻人;城市较大规模的集体企业和小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中青年约占70%;全国大、中型国有企业青年管理人员占全部管理人员的近50%,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厂长(经理)、党委书记比例正在接近1/3。”[11]思想的解放让广大青年得以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学习,青年农民、工人能够在重要岗位担起重任,他们思维活跃,敢闯敢拼,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示。
第二,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培养青年成为“四有新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将青年培养成为“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一是进行理想纪律教育。要加强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教育,使青年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认识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我们采取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对青年进行纪律和法制教育,要引导青年认识到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二是进行道德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12]加强对青年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必要时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三是引导青年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只有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技术才能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三,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提拔和使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13]。他多次在讲话中提出要培养、选拔中青年人才,给青年人才成长的空间,要把真正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快点提拔上来,并指出这是老干部第一位的任务。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在继承邓小平同志人才思想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14],他们都非常重视对各种类型青年人才的培养,认为对青年要充分信任、严格要求、积极引导,要创造条件把广大青年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一时期的“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青年星火带头人、实施大学生跨世纪素质发展计划等项目对青年的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继承和发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培养青年时非常注重对毛泽东同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继承。邓小平同志指出:“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品德和真实本领的年轻一代的根本道路”[15]。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方法也需要改进。各个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好劳动的类型,比如下厂下乡,下多长时间,如何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都得有详细的安排。江泽民同志指出:“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16]胡锦涛同志指出:“青年知识分子要坚定不移走同工农相结合、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1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能使广大青年了解国情,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帮助他们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能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的劳动方法,提升劳动层次,增强专业劳动能力,塑造劳动品德,感悟劳动对美好生活的创造。
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赢得青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18]。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鲜血液,据统计,当前9500多万共产党员中近四分之一党员不超过35岁。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人生黄金时期同新时代、新征程是完全吻合的,我们党和国家对他们寄予厚望。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青年的成长和锻炼也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在很多行业中青年人已经成为中坚力量。
第一,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励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百年来的奋斗目标,更是新时代青年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9]。要用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指引青年成长成才的方向。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广大青年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在服务人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用实现中国梦这一历史使命激励青年克服前行中的困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而是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青年要完成这一时代赋予的使命就得面对前行中的挑战、风险、阻力和诱惑,实现中国梦这一历史使命就是激发广大青年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强大动力。还要在实现中国梦中成就广大青年。广大青年在与祖国并肩奋战的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当今社会存在多种价值观和社会思潮,广大青年要在复杂的环境中不迷失方向,健康成长,正确的思想引领是关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广大青年实现人生理想提供了思想方向。引导广大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引导他们到人民群众中去,在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引导青年厚植爱国情怀。热爱祖国是青年的立身之本和成才之基。广大青年要将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心中,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青年锤炼高尚品德。品德修养是立身处世之基,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广大青年才能走得更远、成就大业。“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20]。广大青年只有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才能建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引导青年掌握过硬的本领。当前我国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中仍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还需突破,青年的能力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这既关乎民族复兴,也是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
第三,用党对初心使命的坚守赢得青年支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历经艰难险阻,一直初心不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青年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心怀人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反腐、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教育医疗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都赢得了广大青年的支持。党的十八以来,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不断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广大青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前所未有,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日益高涨。
第四,党为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青年的成长成才,多次参加青年活动、与青年座谈、给青年群体回信鼓励青年为国家建功立业,多次召开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青年大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并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特别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专门讲到了对青年的希望和要求。为了关心支持青年事业,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我们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农业部办公厅、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的通知,还有大学生村官计划等。我们党还充分发挥共青团对青年工作的优势和作用,培养青年干部,扩大团的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在深入研究和把握当代青年成长新特点和新规律的基础上,激发青年身上蕴藏的巨大创造能量和活力,使其成为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