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的重要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2021-04-15张新洲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苏区精神

张新洲

(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中心嘉兴学院基地,浙江 嘉兴 314001)

一、习近平三次对苏区精神的精辟论述

习近平对苏区精神较为全面的论述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座谈会,他将苏区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1]

第二次是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苏区精神,强调要用苏区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2]

第三次是2019年5月20—22日,习近平在江西省考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一次概括了苏区精神的新时代价值。习近平强调:“要把苏区精神继承和发扬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3]

习近平对赣南苏区精神的三次精辟论述,反映出四个特点:

一是习近平高度重视赣南苏区革命历史及其培育形成的苏区精神。习近平对赣南苏区革命历史了然于胸,每次考察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馆,并同革命先烈后代拉家常,他还特别重视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传承,并具体阐述了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和时代价值。

二是习近平在论述苏区精神时,将赣南苏区的历史与现实状况联系在一起,突出强调苏区革命精神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习近平多次强调“吃水不忘掘井人”,他在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指出,革命战争年代苏区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烈”“要依靠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弘扬伟大苏区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4]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彰显了共产党人永不忘本的朴素情怀,指明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必须要传承和弘扬苏区精神。

三是习近平对赣南苏区的深厚感情与关心赣南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让苏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也一直是习近平心中的牵挂,在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看望老区群众时,他关心当地的脱贫工作,强调“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4]。在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指出:“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4]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贯穿历史与现实,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

四是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的精辟论述,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最为鲜明的是“人民至上、崇高信仰、历史自觉、问题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这些理论品格贯穿在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重要论述的字里行间。

二、对习近平概括的苏区精神科学内涵的理解

习近平概括的28字苏区精神内涵,是第一次准确、全面、科学概括苏区精神科学内涵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坚定信念是苏区精神的灵魂。在中央苏区创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抵御来自多方的挑战和压力,毫不动摇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远大理想奋斗。毛泽东就党内和红军内部存在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失望情绪,提出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学论断,明确指出中国的“星星之火”,距“燎原”之时不远了。[5]10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区军民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了追寻崇高的理想,前仆后继。即使在革命暂时失利,共产党人也坚定地回答:“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6]144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革命精神,更是一种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革命情怀。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中央苏区时期,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真正做到了“为主义和信仰而奋斗、而献身”[1]。

求真务实是苏区精神的精髓。20世纪30年代前后,党内出现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同党内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明确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5]109,要求苏维埃工作人员注重调查研究,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创工作新局面。中央苏区时期,正确土地革命路线、反“围剿”正确战略方针的制定等等,都是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提出来的。总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中央苏区创建一支红色劲旅,并推动苏区各项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苏区的创建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心为民是苏区精神的本质。中央苏区苏维埃政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作为新生的代表工农劳苦大众利益的政权,它始终践行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毛泽东叮嘱苏维埃的工作人员,要时常关心群众生活,要时时刻刻想着争取群众。为解决苏区人民的饮水困难,毛泽东带领红军干部“掘红井”,周恩来帮助军属挑水砍柴,朱德帮助农民插秧收稻……这些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故事,至今还在苏区广为传颂。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发展苏区经济、普及文化教育等措施,苏区苏维埃政府解决了一系列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大事。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在创建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群众利益,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1]

清正廉洁是苏区精神的品格。中央苏区时期,上至中央政府主席,下至县乡一般工作人员,一律没有薪饷。不仅如此,领袖还带头作清正廉洁的表率,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1933年7月18日毛泽东在宁都县调研时交的食宿费记录:“7月18日,主席毛泽东一行4人住,照章交来食宿费大洋1元8角。”为了敦促苏区干部廉政清明,苏区中央政府规定,人人都有揭发干部错误和缺点的权利,对贪污腐化分子,苏维埃“立即惩办,决不姑息”[7]。此外,为保持干部清正廉洁,苏区中央政府还首创群众监督、权力监督、权利监督“三结合”的监督机制,形成了一种监督合力。这些规定和措施有效遏制了苏区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到1934年5月,苏区的贪污浪费现象基本肃清,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发布的中央机关财务审计报告指出:“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中央苏区时期,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真正做到了“不为官、不为钱。”[1]

艰苦奋斗是苏区精神的要义。由于国民党的重重封锁,中央苏区物资极度匮乏,上至中央苏区政府领袖,下至普通苏区民众,生活都异常艰难。毛泽东每天的生活标准只有2钱油、3钱盐,每月只吃糙米25斤,穿的衣服满是补丁,连油灯也只点一根灯芯。[8]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领导人同苏区普通军民一样,也过着“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生活。为克服严重困难,确保苏区革命事业向前推进,苏区中央还掀起了“节省一切开支以充裕战争经费运动”,号召“节约每个铜板为着战争与革命事业”[9]。苏区中央还积极倡导个人节约,发出“为4个月节省80万元而斗争”号召,并提出了“减少伙食给养、自己开荒种菜”等9项措施。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在革命环境极为艰难的非常时期,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中央苏区军民“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前仆后继,勇往直前”[1]。

争创一流是苏区精神的特质。在建设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广大党员和干部发扬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争做模范工作者。许多模范县、乡创造了苏区党的建设、群众工作、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第一等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如,赣东北省委、才溪乡苏维埃政府、兴国县委及长冈乡等。如,兴国县开创的“十带头”好风尚,即政治学习带头、军事训练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参军参战带头、发展生产带头、执行勤务带头、节省粮食带头、购买公债带头、慰问捐献带头、优待红军家属带头。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赞扬,称兴国的同志“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5]140。

无私奉献是苏区精神的内核。在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苏区党员干部无私奉献,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事迹,广大群众也是倾其所有支援革命,要人出人、要力出力、要物捐物,为根据地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以参军支前为例,1933年2月到1934年9月,中央苏区总人口数约2,414,172人,其中有约331,242人参加了红军,参军比达13.7%。仅兴国县,在全县23万人中,参加红军的就达5.5万人,参军比高达24%。赣南苏区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占全国革命烈士总数的7.5%。[10]181-182另外,为了使红军不打赤脚,苏区群众每年都将大量草鞋送上前线。据记载,从1930年到1934年,仅瑞金一个县每年都给红军送去近10万双草鞋。[10]190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中央苏区时期,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真正做到了“不怕坐牢、慷慨赴死、从容就义”[1]。

三、习近平论苏区精神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的重要论述,与时俱进,不仅赋予了苏区精神新的内涵,还提出了弘扬苏区精神新的要求,这对于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提升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境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发展

苏区精神“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能为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在论述苏区精神时所说,中央苏区的斗争史,是一部丰富且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广大党员应从中“得到教益,受到启迪,获得力量”[1]。充分肯定了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新时代,我们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也处在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期。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更加需要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像当年苏区干部一样廉洁奉公,一心为民,艰苦奋斗,争创“第一等的工作”,为走好改革开放这条路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 有利于升华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

苏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它所展现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能升华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境界。正如习近平在论述苏区精神时所说,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秉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学习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思想品格,培养浩然正气”[1]。习近平追忆苏区革命历史,对苏区精神的诸多论述,充分肯定了苏区精神在提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思想境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今,我们依然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阻力、重大风险、重大矛盾,我们更加需要弘扬苏区精神,引领号召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苏区精神中所体现的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勇于开拓的革命豪情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三)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接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直接传递着革命先烈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甘愿牺牲一切的理想信念,是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正如习近平所说,在苏区根据地创建革命政权的过程中,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苏区精神,“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1]。习近平的这番话足以说明,传承和弘扬苏区精神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丰富资源。

当下,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和多变性不断增强,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苏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从源流来看,苏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追求崇高精神为目标。从内涵来看,苏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地统一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可以说,苏区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用苏区精神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全社会,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苏区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苏区创业致富人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拿出精神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