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新港镇某边坡灾害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2021-04-15魏敏
魏 敏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广东河源517000)
新港镇某边坡灾害位于东源县县城南西245°方位,距东源县城约10km。2019 年6 月受龙舟水影响发生局部崩塌,并且山坡具有发育更大规模崩塌灾害的自身地质条件,更易受外部因素诱发,再次发生崩塌的可能性极大。潜在地质灾害威胁和影响约160人,潜在经济损失1500 万元,加强边坡灾害特征和稳定性研究是进一步制定治理措施的基础。因此,本文以该边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稳定性。
1 地质环境条件
1.1 地形地貌条件
1#工程区地貌为丘陵,地势总体北东高南西低,山坡主要由砂质粘土及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风化土层组成,植被较发育,坡面已进行4 级放坡,1#工程区高程134~181m,崩塌体高约37m,坡度约45°~60°,山坡植被覆盖良好。2#工程区地貌为丘陵,地势总体南西高北东低,山坡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风化土层组成,植被较发育;自然山坡较陡,2#工程区高程134~172m,崩塌体高约27m,坡度约45°~60°,山坡植被覆盖良好,有松树、茅草及灌木,坡下房屋众多,人口密集。
1.2 地质构造条件
研究区未见断裂构造。
1.3 水文地质条件
研究区地表无溪流,按地下水赋存介质不同,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1)第四系土层孔隙水。研究区第四系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积层粉质粘土孔隙水,地下水水类型为上层滞水,水量贫乏,水位及水量受季节降雨影响较大,向场地深部及北东侧山间沟溪低洼地段径流排泄。
(2)基岩裂隙水。工程区岩体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主要附存于晚侏罗纪花岗岩基岩层,富水性由中高—贫乏;研究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具季节性,主要受降雨季节支配,且由于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不同季节的蒸发度、湿度也不同,故渗入补给量亦随季节而变化,雨季是地下水获得补给最多的季节。此外,基岩裂隙潜水与大气降雨关系密切,水位及水量随降雨量变化明显。地下水的径流排泄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密切相关,区内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倾斜方向基本一致,地下水排泄主要以渗流的形式排入北东侧溪流中,随地势不同地下水位高低也有所不同。
1.4 不良地质现象
研究区由于修建建筑物,斜坡经人工开挖,形成高边坡,土层以砂质粘土为主,在雨季局部仍有小规模崩塌。
1.5 人类工程活动
研究区属于丘陵地貌,平地面积远不能满足该区域居民生活的需要,很多住宅楼、旅游风景区、学校等均在山边削坡扩宽平地而建,由此形成了大量的人工挖方边坡,边坡一般高7~32m,坡度一般为60°~70°,而且边坡与房屋距离近,由于资金和防灾意识的缺乏,边坡均呈裸露状态,未采取缓坡处理和支护措施。
1.6 岩土体特征
研究区岩土体根据工程地质分类主要为残积层、全风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强风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自上而下特征为:
第①砂质粘土:褐黄色,硬塑,系花岗岩残积土,其主要成分为粉粘粒,含部分砂粒,表层为耕植土,刀切面粗糙,手捏稍粘手,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主要在南侧崩塌坡体内分布,揭露层厚1.70~6.30m,平均厚度3.52m。
第②-1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母岩结构尚可辨,岩石已风化成土状;岩芯呈土柱状,用手捏易散,遇水易软化、崩解,干钻易钻进。该层在南侧崩塌坡体和北侧高边坡内均有分布,揭露层厚1.70~11.80m,平均厚度8.03m。
第②-2 强风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黄褐色,原岩结构可见,矿物已基本风化,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砂土状为主,手可捏碎,合金钻头可钻进。该层主要在南侧崩塌坡体内分布,未揭穿,揭露层厚10.90~22.20m,平均厚度15.4m。
项目区工程布置见图1。
2 地质灾害特征
2.1 空间分布特征
(1)1#工程区后山高边坡。根据现场调查,高边坡平面呈阶梯形,为土质边坡,坡度约45°~60°,宽约150m,边坡高约37m,长约40m,厚度约1.5m,预估体积为9000m3,潜在崩塌体规模为大型。此外,坡面仅进行4级放坡,但未进行加固治理,在长期雨季雨水冲刷作用下坡体土体在饱和状态下易发生灾害。
(2)2#工程区崩塌边坡。根据崩塌现场调查,该崩塌体平面呈不规则形,纵向上呈凹形,宽约100m,长约30m,崩塌体前缘挡土墙高约2.0m,坡顶修筑有简易截水沟,部分地段已开裂。2018 年6 月因暴雨发生局部崩塌,2019 年6 月因暴雨发生二次崩塌。坡向为26°,平均厚度约2.0m,总体积6000m3,潜在规模为大型。
2.2 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表调查,研究区由残积层和全风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其中,残坡积层以砂质粘土为主,主要有粉粘粒组成,含部分砂粒,褐黄色、土黄色、土红色,稍湿,结构松散,粘性强;全风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黄褐色,母岩结构尚可辨,岩石已风化成土状,岩芯呈土柱状,用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强度降低。
2.3 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
通过外业调查,1#工程区后山高边坡和2#工程区崩塌边坡均是因削坡建房开挖坡脚而形成的高陡边坡。其中,1#工程区曾在2005年6月,暴雨引发山体出现大面积滑塌,进行4级放坡,每个台阶设置有简易截水沟,坡面进行了绿化,但未进行加固治理,该坡面最高约37.0m,汇水面积约6000m2,坡面为砂质粘土透水性好,在长期降雨条件下,地表水易冲刷坡面,且向坡脚渗透径流,可在土岩界面附近形成暂时性孔隙潜水,对斜坡的稳定性不利;2#工程区坡脚距房子后墙约1.7~3.5m,坡脚建有2m高挡土墙,2018年6月因暴雨发生局部崩塌,2019年6月因暴雨发生二次崩塌,坡顶修筑有简易截水沟,部分地段已开裂,坡面土质松散,汇水面极大约3000m2,遇水浸泡易软化或崩解,在台风暴雨、长期降雨或极端天气下极易发生倾倒式滑移、垮塌。综上所述,1#工程区和2#工程区边坡在天然状态下工程性质一般—较好,在极端天气下,该边坡稳定性较差,危险性大。
3 高边坡成因类型
3.1 边坡类型及变形破坏模式
1#工程区所在斜坡为土质斜坡,宽约150m,边坡高约37m,长约40m,厚度约1.5m,预估体积为9000m3,潜在崩塌体规模为大型。按斜坡性质分类,该边坡属土质类型,坡面受地表水冲刷,可在土岩界面附近形成暂时性孔隙潜水,易形成滑移试崩塌。2#工程区所在斜坡为土质斜坡,该崩塌总体宽约100m,长30m,高27m,预估厚度约2.0m,预估体积为6000m3,潜在崩塌体规模为大型,崩塌体主要为残积土及全风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按崩塌体性质分类,该崩塌属土质类型;按崩塌体移动形式,属滑动型崩塌(垂直移动距离大于水平移动距离),对坡脚破坏性强。
3.2 边坡成因及影响因素
地质灾害的形成包括三个基本条件和一个诱发因素,基本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条件、地形及地貌条件、气候及径流条件,诱导因素如人工开挖坡脚、破坏自然排水系统、坡顶堆载、地震等[1]。从地质灾害产生、发展的过程分析,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条件是其产生的主导因素,气候及径流条件是本滑坡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类工程活动(斜坡前缘开挖形成高边坡、开挖坡脚)是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的诱发因素[2]。
(1)地层岩性条件。1#工程区和2#工程区所在斜坡下伏基岩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上层的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平均厚度3.52m,全风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平均厚度为8.03m,为滑坡、崩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地质构造条件。工程区地表未发现构造,但表层为坡积砂质粘土,强风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砂质成份多,透水性较好,土岩界面附近形成暂时性孔隙潜水,接触面上受雨水浸泡,容易在其界面形成软弱层,易形成滑坡、崩塌地质灾害。
(3)地形及地貌条件。研究区地貌为丘陵,地势总体南西高北东低,植被较发育,自然山坡陡,主要由粉质粘土及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风化土层组成,坡脚处为人工切坡,为滑坡、崩塌形成提供了足够的临空条件。
(4)气候及径流条件。工程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丰沛,多年月平均降雨量大。地表土质松散、多孔隙,降水迅速入渗,不仅严重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而且增加了土体的重量,使土体产生更大的下滑力。大气强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的不利因素。
(5)人类工程活动。人类工程活动是滑坡产生的诱发因素。修建房屋、道路,开挖坡脚,也打破了山坡原有力学平衡;2#工程区另有村民在山坡上耕地种菜,使上层残积土更加松软,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原因。
4 边坡稳定性评价
4.1 宏观稳定性判断
野外勘查表明,1#工程区坡面土体砂质成份多,易受地表水冲刷,透水性较好,土岩界面附近形成暂时性孔隙潜水,宏观判断稳定性较差;2#工程区在雨季多有小规模崩塌,特征明显,坡顶修筑有简易截水沟,部分地段已开裂,遇水浸泡易软化或崩解,偶尔发生表层土溜现象,宏观判断稳定性差。综上所述,研究区坡面高陡,土体为砂质粘土,砂质成份多且结构松散,雨季地表水沿坡面冲刷和下渗,在土岩界面附近形成暂时性孔隙潜水,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导致边坡失稳,威胁坡脚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2 稳定性计算分析
边坡场地地质环境属简单类型,均为土质边坡,坡高37m,破坏后果为严重,综合确定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本次计算采用瑞典条分法,计算通过理正岩土计算6.5PB3 软件完成[3]。计算工况分为两个:①工况1 为天然状态,考虑地下水作用;②工况2 为饱和状态+地震作用,考虑50年一遇暴雨情况,滑坡体充分过水。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工况下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根据计算结果,边坡体在1-1′号剖面附近经计算分析,该段边坡在天然状态呈稳定,在饱和+地震状态下呈基本稳定;2-2′剖面附近,该段边坡在天然状态及饱和+地震状态下呈基本稳定;3-3′剖面附件,该段边坡在天然状态及饱和+地震状态下呈稳定;4-4′剖面附近,该段边坡在天然状态呈基本稳定,在饱和+地震状态下呈不稳定;5-5′剖面附近,该段边坡在天然状态呈欠稳定,在饱和+地震状态下呈不稳定。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东源县新港镇某边坡潜在威胁较大,对坡角处的居民产生较大的安全威胁,急需治理。本文对1#工程区和2#工程区的成因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边坡均属于土质边坡,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原因。在天然状态下边坡属于基本稳定—欠稳定,在饱和+地震状态下呈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