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21-04-15成谢军成青青张学俊
□成谢军 成青青 张学俊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以及我国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流通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增强。流通产业分为广义的流通产业与狭义的流通产业。广义的流通产业包括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商品所有者一切贸易关系的总和。而狭义的流通产业只包括物流、批发、零售、餐饮四个产业。一般来说,流通产业指代的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中间环节。本文为了研究需要,将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住宿餐饮业界定为流通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且得到完善,我国流通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产业更是取得了高效迅速的发展。江浙沪地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流通业产值从2001年的8917.7亿元增至2019年的86987.94亿元,增加78070.24亿元。江浙沪地区经济在此期间也取得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21761.55 亿元增加至2019 年的198666.91 亿元,增长近10 倍。因此,研究江浙沪地区的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综述
有关流通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很多,胡永仕、许明星(2015)对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发现流通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1]。李丽(2014)基于协同学理论,发现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并没有协调发展,流通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来说推动效应大于抑制效应,但是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达到协调程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闫光芹(2019)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耦合模型,发现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山东省流通产业水平不断上升,同时经济发展与流通产业水平的耦合协调度也逐年上升,逐步形成了协调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3]。马勇(2015)在菲德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简化的两部门模型,发现了流通产业既可以通过自身“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对非流通产业的溢出效应,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4]。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研究流通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黄雨婷、文雯(2019)利用 285 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本地经济产出随着流通业效率、流通业规模和流通业竞争水平的提高而增长,并发现了流通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空间溢出效应[5]。孙颖(2018)利用Feder 模型,研究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研究发现黑龙江省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6]。
本文将在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江浙沪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如何发展流通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如何在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推动流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的构建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参考和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做法,构建生产函数:
其中,Y为经济产出,A为技术水平,L为劳动投入,K为资本投入,T为流通产业发展,α为劳动对产出的边际贡献率,β为资本对产出的边际贡献率,δ为流通产业发展对产出的边际贡献率。
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经济产出Y、技术水平A、资本投入K、劳动投入L和流通产业发展T取自然对数,其自然对数分别记为lnY、lnA、lnK、lnL和lnT。对式(1)两端取自然对数,变形为:
(二)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本文为了保证样本的连续性和容量,选取 2001-2019 年江浙沪地区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和《上海市统计年鉴》等。
1.被解释变量:人均GDP(Y)
2.在保证经济指标自身经济含义的基础上,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将解释变量定义如下:
(1)流通产业发展(T):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
(2)劳动投入(L):该地区就业人数;
(3)资本投入(K):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和;
(4)技术水平(A):平均受教育年限。
为剔除价格水平的影响,以2001 年为基期,对2001—2019 年所有经济数据进行平减,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三)模型回归结果与检验
1.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数据平稳是计量模型得以建立的重要假设,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会导致“伪回归”结构,从而使数据结果丧失意义。为了保证模型构建之后的可信度,首先要对模型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模型采用原假设各截面有相同单位根的LLC 检验、Breitung检验以及Hadri 检验。
经检验,可以看出人均GDP、劳动投入、流通产业值、资本投入以及技术水平这五个时间序列数据未通过10%显著水平检验,存在单位根,需要对数据进行一阶差分进一步检验。
上述检验显示,一阶差分序列各变量dlnY、dlnT、dlnL、dlnK、dlnA在5%的显著水平下为平稳时间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且为一阶单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的可能。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2.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单纯的ADF 检验并不能判断数据的长期均衡关系,因此需要借助协整关系检验来判断长期均衡关系,从而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协整检验建立在同阶单整的基础上,由于不平稳的序列不同阶单整,所以我们应用 lnY、lnT、lnL、lnK、lnA的一阶差分dlnY、dlnT、dlnL、dlnK、dlnA代替原序列,本文采用Johansen Fisher 面板协整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各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
3.固定效应模型。由于研究的省份只有江苏、上海和浙江三省,理论模型的解释变量有四个,截面个数小于自变量个数,故只能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
回归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96,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96,模型拟合优度良好,伴随概率值为0.000 都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估计结果显示,方程通过检验,最终确定的回归方程为: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知,技术水平、流通产业值、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都对经济产生正向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从回归系数来看,当技术水平每提高1%,产出增长0.676%;当劳动投入每增加1 个单位,产出增长0.543 个单位;流通产业值每增加1个单位会促进经济增长0.627个单位。资本投入每增加1 个单位,经济产出只能增加0.185 单位,说明资本投入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选取江浙沪地区2001-2019 年人均GDP、流通产业值、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投入和技术水平为样本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来研究江浙沪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一)结论
第一,技术水平、劳动投入与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先进的技术水平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推动江浙沪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流通业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同时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带来相关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吸纳劳动力人口,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表3 协整检验结果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第二,资本投入促进经济增长,但促进作用有限。资本投入既可以直接拉动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又能够保证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技术在生产活动中得以运用,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进而带动经济产出的增长。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较小,原因可能是江浙沪地区人均资本水平较高,相对来说,先进的技术与高水平的劳动力是江浙沪地区更为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因此可能导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有限。
(二)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大力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加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流通主体的建设,江浙沪地区流通产业发展较快,但是流通产业主体规模较小,因此需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对流通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树立良好可靠的品牌形象,提升商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水平。另一方面要以数字化技术推动流通产业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推动着产业变革。江浙沪地区流通产业需要加快对高新技术的运用,改造传统流通企业,推动其向现代流通企业转变,加大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投入,使得数字化技术与流通产业实现高效结合,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加强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第二,提高技术发展水平,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虽然江浙沪地区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累积,但以粗放经营为主的增长方式带来的高投入与低产出、高消耗与低效益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因此,江浙沪地区要不断加强技术进步,以科技创新促使经济向低消耗、高效益、高质量方向发展,进一步拉动江浙沪地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除此以外,提高技术发展水平还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水平,使得劳动力与先进生产设备、劳动技能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注重教育培训,培养并引进行业高素质人才。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发展,同时应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引进。近年来江浙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江浙沪地区拥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是中国高等院校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全面教育,在拥有完善的人才培育发展链的基础上,建立高层次的人才服务团队,发展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在培育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大江浙沪地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增加高素质人才数量,有效促进江浙沪地区高质量发展。
第四,稳定增加资本投入,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的公共投资应保持稳定增加的速度,政府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对各类企业与个人投资进行鼓励引导,适当增加民间投资。应促进投资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在进行国内投资的同时适度引入国外投资。进行资本投入的同时也要保证投资结构合理性,保证第一产业的基础性地位,稳定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