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边的康斯坦察:破败而迷人
2021-04-14叶克飞
叶克飞
我爬了140级台阶,气喘吁吁地走上玛哈穆迪清真寺的50米宣礼塔,罗马尼亚现存最古老城市、黑海第一大港口城市康斯坦察就展现在我眼前。
从宣礼塔上远眺,一侧是康斯坦察的老城,宏伟的国家历史与考古博物馆占据着天际线,更远处是几十年前兴建的新城,一排排旧时赫鲁晓夫式建筑构成了居民区;另一侧是一望无际的湛蓝黑海,一排排游艇停放于堤坝边,不远处的康斯坦察港桅杆林立。
既是海港又是河港的便利条件,让康斯坦察成为文化交汇之地,不同种族在此聚居。在奥维蒂斯广场上,国家历史与考古博物馆就是一栋各种风格融合的建筑,既有罗马柱和拱廊,又有与清真寺一般无二的塔楼,还有巴洛克式山墙和巴尔干地区的气窗。
康斯坦察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扼守黑海,距博斯普鲁斯海峡仅300多公里,经博斯普鲁斯海峡便可进入地中海。此外,它距离位于罗马尼亚苏利纳的多瑙河入海口也只有200多公里,港口通过运河与多瑙河相接。
在康斯坦察市政厅附近有一排十分破旧的赫鲁晓夫式建筑。它由七八栋单元楼组成,就像中国20世纪80年代前的老宿舍。楼前空地上散落着一块块石碑,是古罗马时代遗迹,撑起一座露天博物馆。
这样的露天博物馆在康斯坦察并不少见。几百米开外,双塔楼的圣彼得与圣保罗大教堂面向大海,“洋葱头”朴实无华。在双塔楼与黑海之间,是一片断壁残垣,那是古罗马时代的碉堡废墟,也是一座露天博物馆,散落的石头构件还可以充当长椅,供人坐在上面晒太阳。
一条步行大道横贯广场,一端途经玛哈穆迪清真寺,直抵海岸,另一端则通往老城入口。只是,不少建筑颇为破败,夹杂在一片光鲜亮丽之间,显得有些突兀。
其实,以康斯坦察的地理位置,本不该如此。作为黑海最大港口、欧洲第四大港,它是当之无愧的欧洲东大门,是连接欧亚的纽带,面朝亚洲市场,背靠欧洲老牌工业区,大可坐享全球化时代的经济红利。
但可惜的是,罗马尼亚已蹉跎数十年,在欧盟排名倒数,而且GDP的相当比例由对外输出劳工贡献。
经济发展缓慢,康斯坦察自然没有闲钱维护古建筑,老城里随处可见的破败述说着这无奈。
不过,康斯坦察正在逐步恢复活力。一路上我见到好几场婚礼。新人和宾客们从不同的教堂里走出来,在黑海边的一个个凉亭里休憩、拍照。
让这座古老城市迸发活力的是音乐。午休时光后,阳光不再猛烈,人们成群结队地冒了出来,从四面八方涌向奧维蒂斯广场。每条道路上都挤满了人,大多手持写有“CT”字样的小旗子。
一脸笑容的志愿者拦住我,给我手上塞了一面小旗子,告诉我“CT”就是康斯坦察的简称。广场一侧已搭起舞台,人们或站或坐,观看乐队的演出。
站在奥维蒂斯广场上望向舞台,与之并排的正是那排破旧的赫鲁晓夫式建筑。城市的活力与破败就这样并存,迥异于我在欧洲其他城市倾听街头音乐的感受,却也因此而迷人。
同样在午后变得无比热闹的还有海滩。康斯坦察有大片条件优越的海滩,也因此成为黑海沿岸最著名的度假胜地之一。海滩上,高矮胖瘦的男女老少齐刷刷地沐浴在不再炽热但依旧温暖的阳光中。在他们背后,是一间间沿山坡而建、坐拥海景客房与亲海餐厅的酒店,它们是康斯坦察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但这片海滩不仅属于游客,更属于康斯坦察人。黄昏时,一栋栋老式居民楼之间总可见到一家老少穿着短裤拿着游泳圈出门。没错,他们不在听音乐的路上,就在去海滩的路上。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