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古代斗拱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思考

2021-04-14常烊茹黄煦然

卷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斗拱传统结构

高 艺 常烊茹 黄煦然

(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12)

1 斗拱的释义及其特点

“斗拱是中国古今独具建筑风格的一种木结构。在构成房屋承重结构的额枋、立柱顶和架构间之间进行再一次的木式原材料的累积,凸显了结构特征,该错综复杂的样式特点叫作拱,且之间层层垫上的矩形木块叫作斗。[1]”在古建筑柱子的上方、建筑物屋檐的下方采用整合数目不同的矩形斗拱、拱层,采用纵横穿插的方式进行装配的特殊工艺叫斗拱。斗拱也作枓拱,在建筑结构中是一个统称,其构造有斗、栱、升、昂、翘。斗拱的房屋建筑类别历史悠久且传承至今,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相关记载,在古人采桑狩猎的工具上,它所展现的建筑花纹就是斗拱的样式,以及汉代墓阙和墓中壁画上都较好的展示了斗拱这种特殊承重结构的雏形。此外,斗拱在建筑中所起到的作用归纳为两点:第一点是增加了建筑物装饰性的作用,第二点是具有良好的承重结构作用,在力学上,具有一定建筑物依托的屋檐必定是将建筑物房屋所承受的重量分散到组成屋檐的各个结构上,受力匀称自然稳固。

2 古代斗拱文化的特点和演变历史

斗拱不管是从外观上看,还是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都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是古建筑的灵魂所在。从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斗拱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斗拱是由条状木材交叉而形成的一种建筑方式;一种认为斗拱是由超出原柱之外的木材构架而成;另一种认为斗拱先是有挑梁的斜撑进而演化成的。

斗拱发展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战国时期。最初在当时的铜器上,后又在汉代墓阙、明器、地下墓室的画像砖和画像石的雕刻上都能见到此类斗拱。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王墓发掘出的文物铜器中就有斗拱的形饰件,为追踪斗拱的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汉朝,斗拱的结构样式更为完善。斗拱多样化体现在栌斗,具体表现形式大体分为五种:第一,一斗二升;第二,一斗三升;第三,在第二种的基础上在两侧增加支点以承托建筑物;第四,利用叠加形式增添横拱;第五,横拱形状分别有枅、栾和异形枅。在《营造法式》中提到:“在建筑物上方的梁檩与下方用于承载力的立柱之间,在减少建筑物剪应力的原因,在过渡方案中提出:在原建筑的基础上增加许多以斗型为主的木块建材,层层递进向上依托,逐渐向外扩张开来;为了能够增强建筑物本身的承重能力,可以在量下方增加同一跨度的建筑物。增加檐下的长度,看起来更远一点。[2]”因此斗拱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构件的弯矩应力和剪应力。为了能够将檐枋形成稳固有力的跨中支点,故而补间斗拱顺势而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中掺杂斗拱的方式已经较为普遍且发展较为迅速。在斗拱结构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又延伸出华拱与人字拱两种不同的类别。其结构更为精巧和美观。而且其作用仅限于增加屋檐撑的支撑力,而减小屋檐撑的弯曲和挠度。其中斗拱形式中的人字形由直线转变为曲线形式,这涵盖了对斗拱艺术表达的进取精神。斗拱作为一种结构构件,以华拱两跳支撑屋檐,逐步强化了斗拱建筑装饰能力。

晚唐,“佛光寺大殿充分展现斗拱加强了支持出檐的木结构功能。由此得出,唐代斗拱普遍较为庞大雄伟,有着重要的结构性和支撑性特点。这些斗拱不仅突出了合理的力学理论关系和明确的结构逻辑,而且在建模上形成了合理、科学的艺术形式。[3]”

五代时期,“斗拱结构的建筑类型并没有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一直沿袭着之前的结构特征。给人的感觉宏伟壮观,细节微妙精致却又落落大方,简洁明快,格调高大,技术统一,独特有序。[4]”

中国建筑史上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主要在宋元时期。在此期间,斗拱的风格开始趋于柔和华丽,通常材料较少,整个铺装组合更加复杂。斗拱开始被广泛使用,而斗拱的使用开始成为纯粹的装饰性建筑。明清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逐渐被容易侵蚀的夯土和木质砖石所取代,这大大降低了屋檐的突出深度。当悬挑桁架的挑距缩小时,整体斗拱尺寸也明显减小,斗拱结构独具的建筑性能也有所弱化。

明清时期,斗拱结构的建筑衍生出了挑尖梁,与传统的挑尖梁不同的是,即压在柱头段的桶拱上而非插入。梁首直接支撑正新街。柱头截面对檐口的支撑作用已被悬臂梁所取代,外檐斗拱的悬臂作用明显下降。纵观从唐代到清代,斗拱的排列由稀疏变为密集,斗拱与柱高的比例由大变小,斗拱的结构功能逐渐减弱,但装饰特征较强。斗拱结构的建筑从古演变至今,体现了不同时期所热衷的建筑风格,而且也是某一时代建筑文化和艺术风向的集体体现。

3 斗拱在当代的应用

现代社会复古又具有文化气息的建筑风格虽然是为人们所热衷的,现当代的建筑风格始终遵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的特色。著名建筑写作家梁思成在其著作中提到:“中国古代与近现代建筑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斗拱与屋顶。[5]”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各领域中,斗拱分别表现在:

3.1 建筑

时代和技术飞速发展,但人们对于斗拱的喜爱并没有有所改变。对建筑设计来说,斗拱是体现风格的较好手段,它有鲜明的特征。现代建筑文明表现在钢筋混凝土,斗拱是木建筑的构件,二者关系之间看似不着边际,如何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是我们所在意的。案例:

上海的中国馆以斗拱为代表,在传统斗拱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装饰。这座建筑只有斗拱的形状,没有横梁、拱门、合同和其他元素相互穿插。它是一个整体,它对传统元素进行了开拓性的三维解读。其建筑风格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艺术内涵浅显易懂,将传统建筑所拥有的复杂以及繁复的特点进行精简化处理,用简单的直线和主体结构之间的互相融合来增强空间性,挑空33米形成的巨大空间被提升,增加了建筑的渗透性、公开性和开放性; 它与广场的连接强化了它的普及性,倒三角形结构层层叠叠,向上延伸,有着高耸的、狂风肆虐的运动,给建筑带来了强烈的标志性和反响的外观,立面也丰富多彩,为光影的变化和与自然的对话留下了大量空间;它有四个巨大的方柱,以桶的形状支撑着主建筑,如果你从远处看,或者从下面看,你会发现它看起来像一个古代的王冠,也像一个装满谷物的桶,所以有些人称它为东方的王冠,世界的粮仓。一个好的建筑可以给人们广泛的观察和理解,触发丰富的联想。 整个建筑的设计几乎达到了斗拱的形象: 建筑的形状是大的和小的,梁点缀在顶部,象征着斗拱及其成员与底部的4个核心管形成“底脚”,隐喻在屋檐下的拱柱构件。设计中利用钢梁来模拟传统建筑的木制构件,拾取了斗拱意象中悬臂受力的概念。斗拱榫卯穿插的运用,它保留了世界通用的中国建筑元素。优秀的主体造型,体现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量和气度。 与国家馆相对应的区域性亭子平放于其下,设计理念始终围绕着南方园林的特点,将天地人融合在设计内容中,体现了“天地”关系的东方哲学,以及理想居住环境的愿景。

3.2 公共设施

斗拱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的较好手段,我们借此可以提取斗拱元素的意向形式,运用在现代生活中的公共设施中,从而寻求中国传统元素的传承和发扬。斗拱元素不仅可以运用在古代建筑中,在现代的基础设施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比如说街边的路灯、垃圾桶、座椅等一系列设施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

3.3 形象标识

提取斗拱的结构形式,从中分解演变出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运用在各种包装、形象识别、书籍装帧等一系列平面化的设计中去,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4 斗拱的创新与发展思考

在不破坏人与生态,始终以人为本,将保护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宗旨。也是符合当下特定的文化背景,并且保持了以地方建筑为形式的地域文化代表,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形式融合其中,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创新,中国古典艺术得以升华和提高。符合现代社会背景的同时,也是在传承中国古建筑风格和特征,将优秀的建筑要素和设计理念同现在中国建筑技术相融合,不仅是未来建筑文化艺术的新发展,也是保护传统文化和继承传承的重要成果。

斗拱的继承和发扬,极大的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只有深入了解斗拱的含义及深沉文化内涵,在其基础上,吸收优秀的文化养分,并大力创新,在衍生的过程中得到传承,这才是正确发扬传统文化和创新向科技文化的正确方向,从而促进其他传统文化的发展。作为结构构件的斗拱,逐步强化装饰性的审美作用,斗拱在现代社会中进一步利用和发展提供条件。而现代人对于中国古典建筑研究也应该从建筑元素和艺术风格入手,对于建筑结构要进行着重研究。表现结构及其装饰特征的斗拱,虽然属于小型建筑元素,但是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地位极高,在现阶段进行研究过程中也应该多侧重对斗拱的 研究。

现阶段,中国古典建筑与西方建筑已经进行了紧密交融,不仅是我国古典建筑的标志,更是西方建筑材料中不可或缺的部件。斗拱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之一,在西方建筑中的引用能够起到民族文化互相交融的作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发扬海外也有着推动作用。斗拱已经成为中西建筑文化互相交融的标志之一,在不同的建筑风格和体系下绽放着不同的光彩,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不同的时代意义。对于斗拱的深入研究和学习也是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而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接班人,有责任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并结合创新手法给予发扬光大。让传统古建筑文化基因以斗拱为媒介,嫁接到现代建筑文化体系之中,融入满足当代人们的物质需求,进而研发出更具传统特色的斗拱建筑样式。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更多的贡献者对斗拱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研究,正因为他们的献身,斗拱才能找寻出一条专属于自己的创新 之路。

猜你喜欢

斗拱传统结构
说不完的斗拱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民居趣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