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解题新形势下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
2021-04-14严玉兔
■文/严玉兔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产业转型明显加快,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许多新业态岗位,灵活就业应势而生,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得到重视。
新形势催生新问题
灵活就业是新发展环境下就业形式的创新与衍化,就其劳动关系来看,可以分为标准就业和非标准就业两种形式。相对于全日制、无固定期限、构成双方从属雇佣关系的标准就业,非标准就业形式具有灵活性、流动性、不具备法定劳动合同关系等特点,造成用工行为界定难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劳动保护、薪酬福利等权益保障,尤其是社会保险等权益保障。
劳动关系是参加社会保险的前提之一,非标准就业瓦解了以劳动关系为主体的传统雇佣关系,这就给此类就业者的参保带来了困难。《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在整体就业形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共享经济领域就业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平台员工数比上年增长4.2%;在共享经济中提供服务的人数同比增长4%。目前我国灵活就业已达2 亿人,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关系重大,亟待解决。今年5 月,李克强总理考察浙江宁波人才市场时指出:要尽可能让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得到保险保障。这样做,灵活就业的舞台就会更大,就业空间就会更广,城市的竞争力就会更强,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更有活力。
目前,人社部门正在针对就业状态、劳动关系认定、新业态劳动用工、非标准就业者失业、社会保险、工伤保险等问题的解决,开展制度和政策创新,并将通过社保经办服务实现就业方式更加灵活、权益保障更加稳固的双重目标。而在政策还没有突破,或者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是否只能搁置?答案是否定的。
在政策还未完善的现状下,从经办管理的角度出发,用现代化手段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灵活用工存在的问题。结合数字政务,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对辖区内灵活就业人员的数量、职业、参保情况、工作时间等实现实时动态掌握。这不仅可以维护非标准就业人员权益,也会助力促进就业,提高职业培训资金的应用和效益,也有利于国家就业宏观政策制定。
目前,一些已经展开了社保“数字化”建设的地方,对灵活就业经办服务的数字化应用,总体上还存在诸如靶心不准、角度偏离、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只注重形式,缺乏个性和创新。一些地方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社保经办机构很难凭一己之力争取政务数据信息共享。所以要想解题新形势下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经办机构就要有改革思维,不断尝试,融入数字政务,并且在应用“数字化”方面有所作为。
“数字化”带来曙光
进入数字化时代,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人社部门的经办管理服务工作也在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
以浙江省为例。2019 年,政务服务一体化开始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出“一件事”举措,即将每个事项“跑一次”整合为多个事项“跑一次”。通俗地说“一件事”就是将业务“打包”,把流程相似、材料相近、结果关联、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事项的事情打包成“一件事”一并办理,只跑一次就能办成。在以前,群众来办理诸如企业开办、自主创业等诸多事项,需跑多个部门,办理周期至少半个月,整合成“一件事”后只需半小时,一些事项实现在线办理。
非标准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不仅有参保,还包括就业、劳动关系确认、安全维护、薪资等问题,这些主要问题都集中在人社工作各个方面,因此,非标准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可借鉴“一件事”的成功实践,整合在一个平台实现问题的破解。
目前,一些地方在人事代理、招聘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开始开展整体性灵活用工管理平台(信息系统)建设。浙江省内也出现了针对灵活用工的第三方管理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和其手机应用程序聚焦餐饮零售、文化传媒、教育物流等行业,为灵活用工人员、雇主和人力资源代理提供排班考勤、薪资发放、电子合同、用工商业保险、人才库运营、供应商管理、社会保险代理和职业课程培训等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平台和其手机应用程序定制化的灵活用工管理,实现了“薪酬秒结”,破解了“发薪难、拖工资”等难题,为雇主单位、灵活用工人员和人力资源公司提供全链路闭环服务体系,助力灵活用工健康发展。
这种第三方数字应用系统,即雇佣方(用人单位)或人力资源代理将所有新业态共享员工信息纳入系统中,并直接通过系统对其进行管理,将一切复杂的业务从线下转至线上,“一键解决”。从而降低用工成本,改变以往系统只为灵活用工供应链提供技术工具的纯技术平台功能,为各行业的B 端用户提供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包括招聘、培训、排班管理、社保代缴、薪资结算、职业伤害商业保险等全流程服务。
这类第三方平台,对人社部门、社保经办机构解决灵活就业人员权益问题有3 点启发。一是可以将非标准用工的就业、参保、资源匹配、薪酬、劳动关系的调适等事项整合在一个平台统一管理;二是便于行政管理部门实时动态掌握灵活用工整体情况;三是可应用数据时代新技术,通过大数据,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经办服务上的卡点。
解题权益保障
正是这些启发点,让我们看到构建新型灵活用工服务共享平台,应用“数字化”解题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的可能。
由于行政部门构建系统共享政务数据信息更广、更权威且服务更全面,因而由人社部门负责构建新型灵活用工服务共享平台是最佳选择,且层级越高越能形成有效大数据,经办服务就会越到位。若确有困难,也可借助目前第三方灵活用工管理平台,由人社部门主导并进一步完善充实。
新型灵活用工服务共享平台,将搭起灵活用工供需双方和行政管理部门桥梁,形成多方共赢的用工生态圈,铺就数字化解题权益问题的轨道。
人社部门可牵头建立空闲劳动力(自由职业者)信息库,精准收集包括职称、技能、特长等信息,同时分类收集用工(雇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对接和适配,发挥人力资源配置作用,加强用人单位与灵活就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与调配;雇佣方可通过系统连接的公安户籍信息和各地业务系统,按照就业地灵活用工参保缴费政策实现网上社会保险的参保缴费办理;经办机构通过系统智能判断,可以网上实时受理;参加工伤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发生工伤后可通过平台申报工伤认定、待遇申请;雇佣双方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薪酬、职业伤害等有争议的,也可以通过平台申诉处理。
“数字化”解题的基本思路是构建“灵活用工”服务共享一体化平台,关键在打通系统、共享数据,让权益保障服务协同高效、公正无声。通过集成各个业务系统,形成“中枢大脑”,使灵活就业供需双方,即雇佣者(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灵活用工人员)的需求有机关联,实现多跨协同、权益保障、精准服务、智能监管和多方共赢的真正的“统一平台”。
多跨协同。平台通过多跨协同(跨行业、跨系统的业务系统的对接联通协作),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提供符合政策的社保参保路径和方便快捷的服务,打破地域办理手续的限制,实现社会保险一键智能参保,使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更简单和方便。
权益保障。平台实时对各经办服务环节进行监控,特别对出现违约、社保权益受损或不支付报酬等情况,及时预警并介入,必要时提交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全力保障求职者(非标准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精准服务。平台精准掌握灵活用工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雇主)的实际需求,通过人物画像,智能匹配符合条件的人员,有针对性地推送社会保障政策和服务,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和精准化程度。
智能监管。人社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通过平台可实时对灵活用工供求关系、社会保险参保、服务评价、薪酬资金结算支付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时预警、一键治办。
多方共赢。平台为灵活就业人员、用人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实现互利共赢。通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享受从职业寻求、技能培训、社会保险、政策扶持到薪酬支付等各项一站式精准服务和权益保障;用人单位可以缓解用工关系紧张(让灵活就业人员自觉参与系统设置好的规范管理)、降低成本和风险、享受便捷化社保服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保和维权宣传,动态掌握灵活用工和社保等情况,开展精准帮扶。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针对新就业形态的特点,用“数字化”理念解题灵活就业权益保障,是赋能灵活就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加强灵活用工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应用数字化平台的信息和组织优势,与管理经办相结合,与政策措施相结合,将促进灵活就业舞台更大、就业空间更广、灵活就业体系更健康完善,进而让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