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快递自己送上门

2021-04-14颜士州

当代工人(A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蛮亚马逊无人

文|颜士州

过去一年里,亚马逊无人机送货获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批准;阿里巴巴第一款物流机器人“小蛮驴”在云栖大会首次亮相;沃尔玛签三项合作协议开始试验无人机送货……无人送货服务从软件、硬件、政策都取得巨大成绩,尤其是在终端环节,机器人已经把快递带进了人们生活圈的最后一公里。

全天候送货员

2020年,仅中国境内,就有超过600亿个快递被送到用户手中,而这仅是全球快递业务的一半。

物流行业看起来像插了翅膀一飞冲天,但快递员的短缺,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却拖住了行业发展的后腿。在这个行业变革的关键时刻,谁先挣脱束缚,谁就能抢上C位。所以,无人送货机器人,便成了突破限制的钥匙。

从工作量来说,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且很少出现差错;从成本上来说,机器人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效率。市场需求刺激着行业的发展,物流机器人走向市场既是一场社会生产力的革新,也是大部分企业的迫切需求。

2019年9月,亚马逊获得FAA批准,可使用下一代六角形混合动力无人机在其选择的任何区域送货,对于亚马逊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对于人工物流系统来说,末端物流的成本最高、效率最低,尤其是在一些扁平化的城市。比如洛杉矶,亚马逊一直承载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因为其小商品货物的快递业务占了85%,依靠人工驾驶运输,物流成本已经让其不堪重负。使用无人机配送将大量降低成本,这样算下来,无非就是机器的折旧和电费,另外无人机配送完全可以直线运输,避免了公路的拥堵,让智能系统调度有条不紊,从而降低时间投资。

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精明的阿里巴巴当然不甘落在人后。仅在亚马逊获得FAA批准后的一个月,阿里巴巴就发布了一款物流机器人,并为其取了一个又萌又倔的名字——小蛮驴。

小蛮驴服务于物流末端,提供最后3公里配送范围,它的外形与家用电瓶车相似,可搭载50件常规尺寸的包裹,最高时速20公里,平均每天可运送10次货,解决500单快递。它采用的是抽拉式充电电池,每次充电4度,可以续航102公里,工作功率仅有615瓦,还不到常规家用电磁炉的1/3。不仅如此,小蛮驴的大脑,才是让它最显技术实力的地方。利用嵌入式GPU(图形处理器)和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相互配合,既能实现末端复杂场景下的高性能计算,还能让其具备类人化的认知决策能力,可以在复杂的末端场景中自如行驶,顺滑处理转弯、急停、会车、倒车等情况。

除了聪明勤奋,小蛮驴还希望能以量取胜。据悉,阿里巴巴已经开始量产这款机器人,它可能不久就会出现在中国快递用户的门口。

如果上述两家互联网企业比的是速度,那作为美国传统零售业巨头的沃尔玛,则更会选择行动的时机。2019年初,沃尔玛就开始筹划跟多家无人机运营商购买服务,以测试各种工具的不同用途,在新冠病毒暴发后的特殊时期,成功在北卡罗莱纳州用无人机向居民递送食品;在拉斯维加斯和纽约州用无人机递送家用新冠病毒检测包和其他医疗物资。

飞过深蓝

从亚马逊、阿里巴巴和沃尔玛的竞争中不难看出,两家美国企业都选择了无人机作为竞争的核心工具,但无人机又是从何时走进人们生活的呢?

自1917年,第一架无人机亮相英国皇家飞行训练学校后,这种科技含量高,又神出鬼没的飞行器,只运用在国防军事上,基本上没有服务于民用市场。直到21世纪,由于大量民营企业的介入,民用无人机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推动着传统物流向数字物流转型,物流配送领域也正成为无人机应用的新蓝海。2019年,中国民航局先后批准了顺丰、京东进行无人机物流配送应用试点,显示一个高科技物流时代已经到来。

2020年9月,正是舟山渔场的捕鱼季节,由于星罗棋布的岛屿离大陆较远,运输极为不便。此时网上订单火爆,但渔民苦于岛上的物流无法及时运送。无人机的出现犹如雪中送炭,物流公司通过无人机,把一筐筐新鲜的海鲜直接运到当地码头,然后由接驳车运到各网点以及中转场,再通过其他方法火速运往全国各地。

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采用无人机实现商业运输,背后的操盘者正是顺丰。作为国内重要的物流服务商,顺丰也做足了功课。

无人机配送的好处是随时随地可以起飞,使原来几个小时的运输,仅十几分钟就可完成。同时也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程序设定,一名驾驶员可操作多架无人机,劳动力被彻底解放出来。无人机运输对于岛屿、农村以及山区极为方便,因为视野开阔,大型无人机在房前屋后起降不受环境影响,两点一线距离,安全得到保证。正是在天时地利这些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才有了这种成功的运输。

自从2019年7月我国首条无人机快递配送开通航线以来,在试飞地区,物流的时间缩短了1/5,成本下降了一半以上。科技为智慧物流插上了翅膀,也让物流的配送更加经济和务实。

智能背后

在我们眼中,无人机和无人货车就像个生灵,它们灵活机智、使命必达,这种智慧的背后,是大量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并为其护航的。

5G技术所采用的网络天线阵列,可以灵活地调节各个天线发射信号的相位,对500米以内的低空空域不受任何环境的影响,支撑着远程操控、飞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无论是物流无人车还是无人机,都具备一套跟踪系统,它综合了GPS、电脑、通信技术,移动站借助于此系统将定位、速度和运输方向等信息传回主站,然后,主站再将信息显示于电子地图上,随时掌握它们的动向。这些无人设备随时与主站保持联系,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主站立即可以采取行动。

小蛮驴的车顶一前一后配备了2枚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ISP处理器上,集成了3D降噪和图像增强算法,具有超强识别能力,只需0.01秒就能判别100个以上行人和车辆的行动意图,能够识别厘米级障碍物,可以让摄像头在夜间看得更清楚。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隐形科技正在为快递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黑科技,才让人们更加好奇和期待,究竟是谁会先把快递送到我们手上?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普及?

其实,无人配送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它不仅依赖于大数据,更依赖于适合它运行的交通环境。我们知道城市的交通环境有多复杂,仅仅几百米的距离说不定就有好几个信号灯。面对拥挤的交通,无人配送车和其他运输车共同行驶,如何在同一条道上友好共处,这些都需要大范围的实验来反复验证。

尽管无人配送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试验的进展,但它的可靠性、精确性、灵活性等各方面依然面临着挑战,这都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不仅如此,对于新兴事物的出现,因为没有相关制度的支持,也会出现空域申请、飞行受限、事故责任认定,包括国内与国际上政府部门间标准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无人配送是一项商业行为,谁愿意为它垫资运行呢?京东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曾表示,将在全国建设上万个无人机机场,所有的商品都能在24小时之内送达消费者。苏宁在2018年就对外公布,计划围绕无人机上下游配套产业,在全国建设5000个无人机智慧物流枢纽。不过,这些消息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坦言,无人机商业配送领域刚起步,企业进入早容易得到市场认可,但布局无人机“很烧钱”,背后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吃螃蟹”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

尽管无人配送行业命途多舛,但发展仍是大势所趋,就像飞机需要逆风起飞一样,有阻力才有动力。智慧物流是高科技的产物,它是快递小哥的潜在竞争对手,但要完全取代人工,还需要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小蛮亚马逊无人
亚马逊雨林在燃烧
亚马逊卖的最好的100款玩具
无人战士无人车
反击无人机
节俭又“浪费”的亚马逊
“小蛮腰”
笑话
捉住小蛮
诗到无人爱处工
无人超市会流行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