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十四五”奋斗新征程: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2021-04-14

新疆社科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局定力十四五

王 硕 肖 芳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的动员令。“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是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下简称“三大规律”)以及改革的方向性规律的实践遵循,是把握新发展阶段时代特征、统筹“两个大局”的现实选择,是坚持底线思维、主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实践要求,是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根本旨归。

一、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源自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源自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坚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中守正创新,深刻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以及改革的方向性规律,是考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社会主义建设水平和人类进步事业探索能力的关键体现,更是进一步领导人民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一)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与“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这种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集中体现在建设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以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等方面。

1. 保持战略定力,建设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源自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面对长期执政的风险挑战,要想建设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就需要从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去发掘理论和实践精髓。共产党执政规律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源自对共产党执政规律所总结的根本经验和重要原则。正是秉持这一原则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复杂艰巨的执政环境下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敢于“刀刃向内”推进自我革命,走出一条正视问题、成功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执政道路,并丰富和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论和实践内涵。

2. 保持战略定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源自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起点,也迎来了全新挑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进“十四五”、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更关键的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中内部与外部所存在的本质联系,不断深化其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用以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伟大实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论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架构,都是在认识社会主义性质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断深化的结果,从中深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尊重规律、顺应规律、运用规律,凝练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所必须恪守的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战略定力。

3. 保持战略定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源自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为世界谋求和平发展、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保持战略定力,认清两大社会制度的关系特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源自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基本原理的科学认识和把握。剖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本质规律,认清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秉持“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有机统一”的发展理念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源自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建设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是对“三大规律”不断深化的实践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将在深刻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中不断发展壮大。对于“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反复总结的过程,必须不断结合时代主题、时代特征为“三大规律”注入新的思想、新的活力,总结好、利用好“三大规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深刻认识和把握改革的方向性规律

改革是保持战略定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胜利的关键一招,而方向性规律是其所遵循的根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往哪改、改什么”发出了探索改革方向性规律的时代号召,解决新时代全面改革中所出现的新困境、新要求。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确立的“全面改革要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回答了“往哪改”维度的规律,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回答了“改什么”维度的规律。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确保改革不变向、不脱轨的根本遵循源自对以上两个维度的方向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1.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源自对方向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保持战略定力源自对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规律的认知。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规律的认知,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从“往哪改”的维度看,当代中国改革的重点仍然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归根到底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十几亿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世界是个灾难,是把历史拉向后退,要倒退好多年。”①这是对改革的方向性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清醒认识,是基于深刻认识和把握国情作出的重大论断,为“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2.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源自对方向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保持战略定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动能,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历程中汲取宝贵经验、总结并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规律,有助于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按规律办成事、办好事。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认识和探索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横向角度分析发展脉络,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逐步实现对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动和推进其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领域的体制改革,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和把握的改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遵循。从纵向角度分析发展脉络,我们实现了传统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关于协调好、驾驭好“两只手”关系理论的最新定位,是对于把握“两只手”改革规律的深刻总结,为我们坚持好、落实好“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这一动员令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 认清时与势: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之前提

认清时与势是制定“十四五”时期路线、方针、政策的首要前提,是深刻践行“十四五”恢宏蓝图的重要依据。而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统筹“两个大局”是认清时与势的题中之义,是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的必然要求。

(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是在历史新起点上化解风险挑战、突破重点任务的“定盘星”,科学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发展阶段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阶段

新发展阶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决定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的新阶段,新发展理念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塑造新发展格局的指导原则。将创新作为实现高质量现代化的第一动力,依靠贯彻创新理念、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益。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着力于协调区域经济循环、国内经济循环,作为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点、突破点,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互联互通、高效衔接。绿色发展理念塑造更为健康、可持续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同并进、和谐发展。开放发展理念要求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满足内需为出发点,利用国内大市场规模塑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以共享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为扩大内需寻找内在动力、发掘增长潜力。

2. 新发展阶段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阶段

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了高速增长的历史性水平,创造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历史性奇迹,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性提升。但是,我们在协调“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上仍存在积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究其根源就是发展得“优不优”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所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的第一要务,是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关键在于保持战略定力,练好“内功”,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由“高增速”向“高质量”的跃升。

3.新发展阶段是以新发展格局为标志的阶段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国际秩序演变实际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选择,是破解经济长期结构性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牢牢抓住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牛鼻子”,是对发展格局的规律性总结和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构建新发展格局,使得国际大循环成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引力效应更为广阔、更深层次的国际环境,为“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塑造了新优势、打造了新平台。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确保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更好匹配、强化国家科技创新力量为战略重点,营造国内与国际经济互联互通的良好平稳态势,积极推进供给侧经济结构性改革,实现尖端技术领域、“核芯”技术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为“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党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选择,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性的高度体现,更是厘清国际时势、把握时代特征的主动作为。

(二) 统筹“两个大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基于相互激荡的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作出的战略研判,为我们在深刻变化的国内外时势中“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提供了广阔空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②,“两个大局”的解局关键在于认识和把握“两个大局”对“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何以要求,以及何以统筹“两个大局”。

1. 深刻分析“全”与“变”的时代特征,回应“两个大局”何以要求

从“全”与“变”中深刻把握“两个大局”对“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我们在“两个大局”的相互激荡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塑造发展新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全”字所体现出的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诉求,是全体中国人民利益的汇聚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③统筹这个大局,做到“全”是最难点也是关键点、核心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征程上,确保“一个也不落下”“一个也不掉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字体现了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特点,即使全球的整体局势趋于稳定,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极端主义暗流涌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加速了世界变局的演进,国际秩序深度重塑、世界格局波谲云诡、治理体系重大变动,国内外风险变乱交织,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对于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以及把握国际大势的能力提出了历史性、时代性要求。统筹这个大局,就必须以世界观、大局观着眼于世界大局的演进趋势,科学制定对外交流合作的战略决策,这是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内在要求。“全”与“变”是同一时空下的“两个大局”所呈现的不同特点,体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和把握“全”与“变”的时代特征。厘清“全”与“变”何以表现是把握“两个大局”对“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何以要求的前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背景下借势用势、运筹规划,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2.深刻把握“全局”与“变局”的辩证逻辑,回应“两个大局”何以统筹

“两个大局”是“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的基本时代背景,深刻把握“两个大局”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科学回应“两个大局”何以统筹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不是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脱离的实践谋略,也不是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背向的战略工程,而是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大环境交互激荡、相互传递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厘清“全局”和“变局”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统筹好“两个大局”的应变之策、必然之举。面对中国与世界所形成的全新局势,深刻把握“两个大局”所呈现出的局势特征和内在关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做到“置身全局于变局、把握变局赢全局”,是“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的实践诉求。

三、 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之基础

谋大事必先观大势,谋发展必先知危机。“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具有前瞻性的思维取向,其突出特点是以立足事物发展的底线为逻辑起点,以前瞻问题的损益为实践考量,以主动化解风险挑战为价值旨归,方可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④坚持底线思维是“十四五”时期实现工作稳中求进的原则要求,是科学应对风险、提升治理效能的现实需要,是“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的智力支撑。

(一)立足底线思维,树立忧患意识

立足底线思维,树立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中审视事态变化所形成的精神特质,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适度原则提出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并不是急进式前进,而是依据国情、世情的实际态势渐进式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高度重视防控重大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强调:“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⑤“十四五”时期,坚持底线思维是防范化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重大风险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要把握底线思维的本质内核和逻辑体现。

1.设置底线是坚持底线思维的前提保障

设置底线是坚持底线思维之前提,为我们把握事物的发展性质和方向遵循提供了重要依据。政治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⑥。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根本,更是我们不可逾越的政治底线。经济建设方面,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进步为代价而换取经济总量和增量的提升,并且“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⑦。文化建设方面,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价值取向,坚定不移地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和前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抛弃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这就是我们文化建设的警戒线。社会建设方面,社会建设的评价尺度就是要看民生问题的完善程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我们社会建设所要守住的底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⑧是“十四五”时期兜住民生底线的基本要求。

2.忧患意识是坚持底线思维的意识支撑

坚持底线思维是“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的智慧之举,其背后是以高度自觉的忧患意识为意识支撑,忧患意识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的危难之际、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发展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并结合新的历史特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将树立忧患意识提升到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这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⑨忧患意识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树立忧患意识为解决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课题、化解各类重大风险挑战提供了精神支撑,为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提供了思路来源。

(二)积极防范风险,主动化解挑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挑战是坚持底线思维、稳定社会大局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底线思维提出一系列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挑战的战略举措,是时代逻辑、实践逻辑的交互生成。

1.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是把握时代大势的战略安排

我国发展前景长期向好、经济发展态势稳步提升,但机遇与挑战在“两个大局”中交织并存、叠加碰撞。从国际形势看,国际大局演变的规模之大、变动之繁、程度之深百年间前所未有,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总体走向并未改变,但制约国际大局稳定的因素交织分化、变量日趋增多,现阶段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中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空前活跃。从国内形势看,我们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经过长期努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底线,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提高科学研判、见微知著的预警能力,作足“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必要准备,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把握机遇、赢得机遇。

2.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

坚守人民利益的底线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根本原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支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执政优势和鲜明底色,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中国共产党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动力之源。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坚持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与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统一,牢牢守住人民利益的底线是我们积极防范风险、主动化解挑战的根本出发点。

四、发扬斗争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之关键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谋解放的固有特质,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谋幸福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谋复兴的内在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必须依靠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发扬斗争精神就要牢固树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根基,把握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为原则的斗争方向,增强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提高斗争本领。

(一)增强斗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⑩着力于学懂弄通做实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来增强斗争精神,坚持和发展先进的理论指导赋予斗争精神的科学性、革命性、人民性以及时代性。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斗争精神的科学性、革命性和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是站在人民立场上指引人民探求自由解放的先进理论指导和强大思想武器,为斗争精神赋予了革命性和人民性。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伟大斗争的高度自觉性源自理论的科学性,越重视理论学习、理论武装,越能在历史的重要关头保持战略定力,推进理论创新、思想革新,最终广泛地使人民群众掌握和接受,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变为社会变革的前进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必须进行思想锤炼、牢固思想根基,学懂弄通做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斗争方法、斗争原则,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斗争精神的革命性和人民性,使之成为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以此保持战略定力、政治清醒。

2.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斗争精神的时代性

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回应现实的时代性和不断创新的发展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结合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引领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行动指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性、阶段性出发,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实现了斗争思想的时代性升华、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视野对伟大斗争提出了新战略、新要求,关键是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中所体现的斗争精神的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斗争精神的时代性,是牢固斗争思想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的进步要求。

(二)把握斗争方向

斗争路径的正确性关键在于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方向是“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的实践性问题,是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的根本性问题。斗争的政治方向就是斗争的大方向,把准政治方向之“舵”才能确保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不偏向、不走样。

1.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把握斗争方向的根本保证

办好自己的事,关键在于党。中国共产党是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根本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根本经验,是立足时代之需、解答现实之问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坚持党全面领导的引领力增强战略定力、决策执行力、群众动员力,是夺取“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2.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把握斗争方向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的优势所在,在进行新的伟大斗争中把准斗争方向,就要同一切影响和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主题相背离的敌对势力作坚决斗争,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毫不动摇,以制度优势增定力、稳大局、补短板,以斗争本领开新局、促发展、谋复兴。

(三)提高斗争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要正确看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联性和异质性,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在斗争中注重和谐统一,进而提高斗争本领。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紧紧围绕“两点论”和“重点论”,聚焦我国现代化全局的重点领域,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保证斗争的实效性、准确性、艺术性。

2. 正确处理“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注重和谐统一

进行伟大斗争并不是无休止、无原则的斗争,是“有理有利有节”、注重和谐统一的斗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将把握斗争与和谐的关系提升至大国外交的战略高度,着眼于“中国梦”与“世界梦”相统一的战略构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愿景,为化解矛盾争端、营造和平环境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提出了增强斗争本领的“三个相统一”思想,即“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在斗争中实现和谐、共赢是“三个统一”思想的根本旨归,为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供了思想指引。

“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实践诉求,是面对机遇与挑战同生并存的国际局势的必然选择。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源自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以及改革的方向性规律,为办好自己的事增强信心、稳固定力。认清时与势是“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的前提,决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以统筹“两个大局”实现“置身全局于变局、把握变局赢全局”的价值诉求。坚持底线思维,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为“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牢固基础。增强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提高斗争本领,为“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注入强大动力,坚定信念奋斗“十四五”、开启新征程。

注 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8页。

②⑧《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年10月30日,第1版。

③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第1版。

④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81页。

⑤《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N],《人民日报》,2020年6月3日,第1版。

⑥⑦《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9页,第98页。

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00页。

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573页。

猜你喜欢

大局定力十四五
胸怀大局
学党史和把握政治大局
涵养宠辱不惊的定力
基建的“定力”与“发力”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行政行为公定力研究之学术梳理
增强政治定力 担当发展使命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