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抢人才大战“热”的“冷”思考——以南昌市的调查为例

2021-04-14王七苟

江科学术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南昌市政策人才

王七苟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人才政策的研究。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2000年,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一年后人才战略被确立为国家战略,并被纳入“十五规划”的总体布局之中,使得学界对人才政策的研究逐渐增多起来。第二个是2008年,中央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热潮,也带动了学界的研究。目前对人才引进政策的研究逐年增多,从研究内容来看,以往的研究往往从比较宏观的角度研究政策本身,以及政策制定、评估环节,对政策执行研究不多,涉及效果评估的研究也仅仅在于理论上的探索。同时,还有两个问题也值得探讨:第一,高层次人才引进不同于一般人才引进,更不是人口引进,地方政府在这些方面政策制定时会有所考量;第二,目前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地方政府“抢人”本身,而没有重点关注与人才引进密切相关的当地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地理环境等等。本文试图对各地方城市“抢”人才热潮进行“冷”思考,探析“抢”人才的大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近5年在人才新政下南昌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回访,并对全国其他地方高层次人才做调研,让他们对南昌市人才新政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最后文章提出一些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改进的建议。

二、各地方政府抢人才大战“热”的背景

改革开放之后,人才流动的桎梏和枷锁逐渐被打破,人才的价值逐渐凸显,各地方政府对人才的争夺开始出现[1]。但为何最近各地方政府的人才吸引政策如此受关注,主要跟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背景、政策的力度、政策的对比和反差有关系。

(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人口红利消失的最重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 岁以上人口超2.6 亿,占比18.7%。江西省16-59岁的适龄劳动人口,存在总体教育程度偏低、人口外流严重的问题。当人口老龄化加剧,一二线城市“人才虹吸”导致人口外流趋势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出台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是一个必然选择[2]。

(二)各地市经济发展竞争激烈

以2019年数据计算,以省会城市资金总量、GDP、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四项指标占全省比例,衡量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我们发现南昌排名靠后,GDP 占全省22.6%,排全国19 位,落后于长沙的29.1%和西安的36.1%。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南昌对于周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影响力,要小于长沙和西安。

(三)供给侧改革重要因素是人才

社会总产量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受到IS-LM 曲线的影响,投资、消费、储蓄、利率、货币供给等因素会影响社会总需求。消费、投资、出口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当消费无法拉动、出口受阻、投资带来通货膨胀等多种不利因素的时候,供给侧改革成为必然。从数量和质量上增加劳动力、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会推动经济更良性的发展[3]。所以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集聚,对人才的争夺成为必然。

三、地方政府抢人才大战“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引进政策没有与产业发展政策结合

产业规划和人才引进规划,往往并不同步。人才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所以产业发展也需要长期和科学的规划。某些时候当地为例政绩,可能带来长时间无法弥补的损害,产业发展和规划要重新开始。产业的规划,要跟当地的资源禀赋结合,当然也有可能“弯道超车”,就是某些产业在当地并不一定有资源禀赋,但与此同时,其他地方也不具备先天优势,所以可能实现产业发展的“弯道超车”。当然“弯道超车”最重要的还是人才。

(二)人才引进还是人口引进

最近有很多人怀疑,很多地方政府放低居民落户条件,主要是为了消化当地巨量的房地产库存,这个怀疑有一定道理。比如西安市落户的学历条件是技校学生,落户就给1000元。人口的大量流入,势必产生大量需求,首要需求就是住房需求,不管是自主购房还是租住他人房产,都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积极推动效果。从西安市2017年出台人才政策之后,当年就有20万净流入人口,西安房地产在此后的三年,也是量价齐涨,随着连续3年的大量净流入人口,西安房地产清库存效果明显。

(三)高房价是人才落户的阻碍因素

房价收入比,是以每户住房总价为分子,每户家庭年总收入为分母,算出当地一个家庭需要用几年的家庭收入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南昌市2019年房价收入比为10.9,GDP为5596.18亿,人口只有560.06万,房价收入比高于西安的10.6 和长沙的6.4。过高的房价收入比,是阻碍人才流入的重要因素。

(四)配套人力资源服务未完善

查阅几个网络热搜城市的人才政策,发现基本上各大城市的人才政策重在引进,而忽视引进环节本身的一些人才测评工作。引才工作执行时也主要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出击[4]。南昌市对于“A”“B”“C”三类高层次人才都有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就学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高层次人才“D”类就没有,由用人单位解决。但“A”“B”“C”三类高层次人才是很难引进的,这个概率和频率都很低,只有高层次人才“D”类才是我们基数较大引进可能性更高的人才,所以要更加注重我们引进的对象。高层次人才“D”类待遇偏低,一般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配套的人力资源服务,尤其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就根本没有。

四、南昌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调研

为了解新政下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对现有政策的反馈,我们设计了《南昌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调查问卷》,在已经入职的高层次人才中进行访谈和调查,主要是在南昌市的高校和国企中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0 份。同时,设计和发放《高层次人才创业就业城市选择意向调查问卷》,对南昌之外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调研,听取这些已经工作的或者即将毕业的高层次人才对南昌市人才政策的看法和期望。对南昌市之外的人才调研,因为笔者在浙江大学做访问学者,所以调研是在浙江大学访问学者及在读博士中进行,回收有效问卷256份。

(一)对已经在南昌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调研情况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近几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主要分布在机关单位、国有企事业和高校,占85%,私营企业只有10%。对南昌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非常了解的只有10%。60%的人认为南昌产业发展及其经济发展前景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影响程度比较小。对目前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状况比较或者非常满意的只有20%,对生活环境比较满意的却占到85%,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说明南昌市创卫生城市效果凸显,自然环境有一定优势。当被问到“目前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时,排前三位的是继续深造机会少、工资待遇偏低、住房条件较差,分别占到70%、55%、45%。

当被问到“您认为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时,排前三位的是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住房待遇,分别占到85%、75%、70%。问及“您认为南昌现有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有80%的人认为政策分散,不易操作,75%的人认为政策优惠幅度不够、吸引力不强,还有60%的人认为政策宣传不到位。在回答“您认为政府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中更需要做的是什么”的问题时,排前五位的依次是完善公平合理的立项程序与审批制度、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完善各级各类人才的激励政策、完善人才评价体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分别占到受访人才的75%、75%、75%、55%、45%,此项结果说明,人才关注的最重要的不是待遇和生活条件,而是制度性的因素,比如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区域内或者体制内体制外合理流动。

(二)对南昌市之外或江西省外的高层次人才的调研

在回答“关于就业创业城市您更偏好以下哪类”这个问题时,选择传统一线北、上、广、深的只占到6.25%,绝大部分受访者选择到二线或者三线城市就业,说明高房价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在回答“如果您有意向选择南昌,主要是因为什么”这个问题时,排前三位的是自然环境优美温度适宜、房价相对便宜、南昌有一定区位优势。只有9.36%对南昌市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比较了解或者完全了解,说明南昌市引才新政还需要加大宣传和曝光度。

2020年6 月南昌市制定了《关于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规定,首次来昌来校就业的35 周岁以下全日制博士、硕士分别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5万、3万,50%的受访者认为奖励较低,诚意不足,只有28.13%的人认为能吸引人才落户,政策积极。当被问及“您认为哪几项是决定您选择就业创业城市最重要的因素”这个问题时,排前五位的是住房成本、发展机会、收入高低、社会保障(含养老、医疗、康护)、区位优势或交通便利,占受访人的比例依次为87.5%、71.88%、71.88%、50%、40.63%,说明人才一方面重视发展机会和收入高低,但另一方面也受到高房价影响,决策时也会放在重要位置来考量,同时,社会保障也认为很重要。

五、对南昌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建议

在我国的行政架构中,地方政府作为主体进行有效的公共政策选择,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政府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竞赛规则的制订者,又是解释和执行这些已被决定的规则的裁判者”[5]。所以,地方政府如何就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关键在于政策是否符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律,也决定了政策能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升级。

(一)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结合

站在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节点上来看,人才引进政策一定要基于先有的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的现实来制定,而同时又要高于先有的产业发展。当一个地方产业并不具备先天优势的前提下,要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有“先有鸡后有蛋”的勇气和眼光,提前储备人才,形成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推动产业发展“弯道超车”[6]。2016年中国VR产业大会在南昌市举行,南昌市重点发展VR产业,是尝试产业发展“弯道超车”的积极作为。一方面,南昌市VR 产业基地已经完成规划和落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已出台,“筑巢”之势已经形成,另一方面,需要更多VR 产业方面的高精尖人才和企业落户南昌,助推南昌VR产业发展,逐步打造VR 产业高地,从而又吸引更多的VR人才流入,产业良性发展。

(二)更加关注“抢人才”而不是“抢人口”

虽然,降低人才落户的各种门槛,甚至是“零门槛”,可以吸引大量人口流入。但是,人才政策的目的,绝不在消化房地产“库存”问题,可以说这是西安“人才新政”下的一个“副产品”[7]。我们注意到,西安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也是相当大,高层次人才留西安可享“绿灯”,实行高水平大学硕士“免笔试”招聘。给予创业资助,高校毕业生5年内首次在西安创办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且正常经营6 个月以上的,给予5000 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将大学生创业贷款最高额度由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应该说,西安既抢了人口,又抢了人才,值得南昌市学习借鉴。

(三)降低房价收入比增加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南昌市2020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房价收入比为10.9,高于中西部几个主要省会城市的成都、西安、长沙。根据BOSS直聘研究院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报告,南昌市平均月薪为6484元,排在中西部十个主要省会城市最后一名,排在武汉、成都、西安、郑州、贵阳、济南、长沙、合肥、海口之后。南昌市一方面要提高薪酬支付能力,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房价。长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房价收入比只有6.4,当地经济发展不依赖土地财政,提高房地产市场供给能力,采取积极有效的土地政策、金融政策,让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四)完善配套人力资源服务

一个地方政府要大量引进和培育人才,离不开人力资源服务的大力支持。人力资源服务可以与中介和猎头全面合作,利用他们强大的获取和测评人力资源的能力,可以全职引进,也可以柔性引进。对人才的相关培训,也离不开培训机构的支持。人才的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往往还涉及到家属工作的安排和编制的解决、子女就学、父母长期护理、过渡性住房安置、医疗保健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地方政府能把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解决,引进难度就会小很多。对于一般人才的引进,人事代理和档案管理以及社保对接也是可以考虑进去的,为一般人才提供人才服务,解决人才引进的“最后一公里”,势必会大大增加引才和留才的成功性。

人才引进和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业发展,也涉及到平常生活,跟整个城市的各项经济和社会统计指标有关,也跟无微不至的人才服务体系有关。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采取措施避开或者逐步缓解劣势,采取有力措施,为人才营造环境和平台,引才用才,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南昌市政策人才
政策
模拟成真
政策
人才云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考了个大的
助企政策
政策
吃两个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