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专辑
2021-04-14
前言
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广泛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组织器官再生和功能替代、生物体免疫调控、生物安全控制等方面。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隶属于医疗器械产业。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随着大健康时代的来临,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及产品转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该领域的科技产出和人才培养正在逐步提升。基于面向国家发展大健康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重大战略需求,为了展示我国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预测,《功能高分子学报》组织出版了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专辑,邀请了国内专注于功能高分子相关生物或医学应用和产品转化的7个研究团队,撰写综述7篇,主要涉及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制备、功能化和表征及其在抗凝血医疗器械、抗氧化体系、药物递送载体、医用膜材料、医用胶黏剂、组织再生支架等领域中的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的郭金山教授、卢智慧教授、胡志奇教授及其合作者总结了各种高分子基仿生医用胶黏剂的开发及其在手术伤口黏合、日常伤口护理、慢性伤口再生修复、骨折黏合固定等软/硬组织再生修复以及局部药物递送和原位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医用胶黏剂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其在医疗美容领域的应用前景。四川大学的赵长生教授、赵伟锋教授及其合作者简要介绍了常用的聚醚砜膜的改性方法,总结了近年来对聚醚砜膜进行功能化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用于血液净化的抗凝血、抗污染、抗菌功能改性,可控的环境刺激-响应功能膜,以及用于污水处理的具有吸附功能的聚醚砜膜材料,最后展望了功能化聚醚砜膜未来的研究及发展方向。四川大学的李建树教授及其合作者围绕高分子材料在口腔预防医学、修复医学和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分类介绍了不同种类材料的临床用途及性能要求,重点描述了树脂基复合材料、植入体材料和组织再生材料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为口腔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的未来发展和产业转化提供思路。四川大学杨为中教授及其合作者综述了聚醚醚酮基材料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以及提高聚醚醚酮生物活性的各种改性策略,并为今后制造多功能植入体提供了方向。南方医科大学的周东方教授、吉林农业大学的张浩教授及其合作者综述了动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基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临床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石恒冲教授、湖北大学的施德安教授及其合作者基于课题组近年来在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医疗器械抗凝血表面构建方向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概述了抗凝血表面构建及其在医疗器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四川大学的李乙文教授、顾志鹏教授及其合作者总结了抗氧化水凝胶的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抗氧化机理、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并展望了抗氧化水凝胶的未来发展。
本专辑出版的综述虽然只展现了我国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研究的一小部分,但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能够展示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的优秀稿件,助力我国基于功能高分子的医药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
衷心感谢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对本专辑的支持!衷心感谢各位专家为本专辑提供的高水平综述!衷心感谢审稿专家和编辑们为本专辑的顺利出版而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