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馆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可行性评估*

2021-04-14俞梦苑郭小东王志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育馆流线可行性

俞梦苑,郭小东,2,王志涛,2

(1.北京工业大学 城市建设学部,北京 100124; 2.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中心,北京 100124)

0 引言

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表明,城市在面临大规模突发灾害时,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既有的医疗资源往往难以满足应急状态下的需求,需要征用体育馆等社会公共资源作为应急医疗体系的有益补充。然而,选取何种体育馆才能在灾时以最小的转换成本、最快的转换时间投入到应急救灾中,并尽可能具备应急医疗救护功能的空间和设施,成为城市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当前关注的1个重要问题。

目前学者对于体育馆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研究较少,现有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城市公共建筑转换为应急医疗机构的设计策略,体育馆兼做避难场所的设计策略和服务能力评估等,但均没有涉及对现有体育馆应用于应急医疗的可行性评估[1-4]。鉴于体育馆的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能力存在差异性,为更好地提高体育馆在灾时功能转换的效率和功能转换后的医疗救护能力,需对体育馆的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不断完善。

本文以体育馆建筑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可行性,并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为今后评估既有体育馆建筑能否进行应急医疗功能转换提供参考。

1 案例分析

1.1 美国路易斯安那超级圆顶体育馆

路易斯安那超级圆顶体育馆位于美国新奥尔良市中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室内体育馆。在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中,该体育馆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如图1所示,比赛场地和看台作为室内避难区,附馆作为物资储备区。飓风诱发的洪水,导致外部道路淹没,体育馆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切断,其本身遭到严重损坏,出现洪水涌入、屋顶漏水等问题。基础设施无法正常运行,城市供电中断,受灾人员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5]。

图1 美国路易斯安那超级圆顶体育馆作为避难场所Fig.1 U.S.Louisiana Superdome as sheltering place

1.2 绵阳市九州体育馆

九州体育馆位于绵阳市成绵高速路口,距离中心城区13 km,占地面积12.85万m2,建筑面积2.4万m2。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其整体结构稳定,在安置受灾人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馆灾时的功能分区如图2所示,主体建筑和部分室外空间作为棚宿区,室外运动场地作为临时学校,应急医疗区加建在外广场主入口附近。体育馆的应急供电设施完善,供电时长可达10天,有效保障了受灾人员的安置[5-6]。

图2 九州体育馆的灾时功能分区Fig.2 Functional division of Jiuzhou Gymnasium in disaster

1.3 武汉洪山体育馆

2020年新冠疫情严重,武昌方舱医院是由洪山体育馆改造而成,建筑面积1.4万m2。其改造的核心是“三区两通道”,“三区”指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两通道”指医护流线、病患流线,充分利用体育馆的功能布局特点,进行洁污分区,避免流线交叉感染[7]。

2 体育馆作为应急医疗机构的条件分析

由体育馆建筑功能转换的应急医疗机构,作为应急状态下城市医疗资源的补充,快速应对突发灾害带来的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体育馆建筑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在灾害发生后,能迅速转换为应急医疗机构[8-9]。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对体育馆建筑转换为应急医疗机构进行条件分析。

2.1 交通便捷

体育馆通常位于城市的重要区位,地理位置优越,道路交通便利,因此体育馆能够保证灾时的交通可达性,且服务覆盖范围相对较大。

2.2 基础设施完善

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体育馆的基础设施完善,不但具有完备的给排水、通风、电气、暖气等系统,还具有一般建筑没有的特殊设施,比如独立的应急供电系统。在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下,体育馆能够实现灾时的正常运行。

2.3 内部空间便于分隔

体育馆内部有大空间的赛区和训练区,可做灵活的分隔使用,利于统一安置受灾人员。大空间区域和辅助用房之间的分区明确,流线清晰,便于灾时应急医疗机构划分各类功能分区,组织各个功能流线,保证应急医疗工作有序进行。

2.4 外部空间充足

体育馆外部通常有较大面积的室外广场,平时用于人流集散,灾时可迅速成为受灾人员聚集的场所。该场地可以为各类运输车辆停放,直升机起降,物资搬运、现场组装等工作提供更多可支配空间。

3 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

3.1 功能转换的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馆的应急医疗功能转换应综合考虑体育馆的特点和应急医疗的需求,需要更系统科学地研究功能转换的影响因素,从而高效地实现功能转换,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10-13]。

1)规划选址

基于灾害的突发性和提供应急医疗服务的快速性,规划选址是快速应对突发灾害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因素。

①区位条件

合理的选址,有利于应急医疗机构在灾时最大程度地发挥医疗救护功能,高效地为周围需求点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保障受灾人员的生命安全。

②场所周边交通条件

应急医疗机构的道路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灾时的交通可达性,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为灾时逃生、避难、医疗救护、人力支援、物资运输等提供有利条件。

2)室外空间

室外空间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室内医疗救护功能的补充,在应急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场地内交通系统、室外场地2个方面分析其对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影响。

①场地内交通系统

场地内的交通系统包括出入口设置、流线组织等,完善合理的交通系统,有利于不同的人员、车辆的有序进出,医疗救护工作的高效实行,又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②室外场地

室外场地包括集散广场、室外绿地、停车场、室外运动场地等,应对灾害过程中,充足的室外场地为应急医疗机构提供一定的冗余度,可缓解主体建筑室内空间的医疗负担,在抢救生命、物资运输、受灾人员安置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3)主体建筑

主体建筑在应急医疗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从主体建筑的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防灾安全、建筑可利用面积、无障碍设计4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对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影响。

①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

应急医疗机构内部的各类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对灾时医疗救护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灾时医疗救护各功能的单独管理又相互联系,有助于提升应急医疗的运作效率。不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不能满足不同医疗流程的要求,将大大降低医疗救护效率,特别是洁污分区不合理,会存在病菌交叉感染等隐患。

②防灾安全

灾时,安全可靠的建筑能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担任医疗救护任务,在应急状态下能够保证建筑内人员的人身安全,从而实现建筑的综合防灾安全。

③建筑可利用面积

充足的可利用空间,可提供更多可支配的医疗救护空间,以保证更多的受灾人员获得医疗救护,同时有利于对内部空间进行更合理的划分,增加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④无障碍设计

完善的无障碍设计有助于应急医疗机构中的各类设施的搬运,如医用推床、轮椅、各类医用设备等,同时无障碍设计为受灾人员的就医、生活提供了便利,对受灾人员的心理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

4)基础设施

应急医疗机构对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其基础设施必须满足受灾人员在灾时的就医、生活等需求,从而保障医疗救护工作有序进行。本文主要研究应急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智能化系统、通风系统4类基础设施。

①应急供电系统

绝大多数应急医疗设施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当突发灾害造成城市供电系统故障时,独立的应急供电系统可解决应急医疗的供电问题,为应急医疗工作提供保障。

②给排水系统

在应急医疗机构配备有应急供水系统的情况下,即使城市供水管网遭到破坏,短时间内无法正常供水,应急供水系统也可提供医疗、生活用水,解决短期用水问题。当应急医疗机构设置污水排放系统时,灾时产生的生活污水、医疗废水不会排放至市政排水管网,可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危害。

③智能化系统

随着就医程序的成熟化,智能化系统在医疗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员、物资、手术、后方信息等管理工作均需使用智能化系统,有助于提高救治受灾人员的效率。

④通风系统

应急医疗机构的内部空间大,人员密集,及时通风换气,可保证场馆内空气畅通,能够使空气中病菌等有害毒物及时排放出去,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5)应急响应能力

应急响应能力是影响灾时功能转换的重要因素,决定着功能转换的效率,直接影响灾时应急医疗救护结果,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

①应急预案

在应对灾害时,完备合理的应急预案,能大大提高灾时的应急响应效率,在较短时间内迅速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将体育馆建筑迅速投入到应急医疗功能中。

②物资储备

物资储备是应急医疗机构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生活、医疗物资、医疗设备等。充足的物资储备,可在短时间内供应医疗、生活所需的物资。储存空间的预留、运输补给渠道的预案有助于对长期的物资需求提供支持。

③人员培训

应急响应能力的培训分为心理素质、专业能力、实践演练等方面,提高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有助于灾时快速有序地进行应急医疗功能转换,并投入使用。

3.2 功能转换的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分析功能转换的影响因素,结合案例和体育馆建筑特点,得出体育馆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13-15],如图3所示。

图3 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Fig.3 Feasi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mergency medical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本文按规范标准、资料研究及实地调研选取三级指标,并对三级指标进行细分,确定指标评分说明。指标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各指标的描述、评分说明及权重汇总见表1,评估体系中指标的打分设定为10分,5分和0分3个分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插值打分,并依据可行性评估等级,见表2,得出体育馆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可行性评估等级。需要说明的是,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是以地震灾害后的应急医疗转换为例进行的,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应急医疗转换,可按文中思路并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应急医疗的需求特征,调整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权重系数。

表1 体育馆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可行性评估指标的描述、评分说明及权重汇总Table 1 Description,score explanation and weight summary of feasibility evaluation indexes for emergency medical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of gymnasium

表1(续)

表1(续)

表2 针对体育馆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可行性评估等级划分Table 2 Grade division of feasibility evaluation for emergency medical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of gymnasium

4 实例分析

4.1 案例简介

某市体育中心位于主城区,占地面积23万m2,主要包括体育场、篮球馆、游泳馆、羽毛球馆、运动员公寓、训练田径场等,如图4所示。

图4 某市体育中心总平面Fig.4 General plan of a city sports center

4.2 评估过程及结果分析

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体育中心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进行专家打分,各项指标的实地考察结果如下。

1)规划选址

体育中心位于城市东部新城,周边主要为居住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商业用地等。体育中心南、北、东、西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96,32,32,45 m。

2)室外空间

场地内有6个出入口,主入口位于场地西南侧,宽度65 m。场地内交通流线组织合理,车行路宽7 m,预留的有效室外面积大。

3)主体建筑

体育馆建筑面积为5.6万m2,主体结构按基本烈度8度抗震设计。内部功能分区明确,适应不同医疗功能分区需求,流线组织清晰,但需要经过整改才能适应不同医疗流线的需求。公共走道宽度均大于2.4 m,疏散通道、出入口宽度均符合规范要求,且消防设施、疏散标志完善。体育馆内的各类设施大多满足无障碍设计,部分卫生间未考虑无障碍设计。

4)基础设施

体育馆采用UPS电源,保障重要负载的稳定供电。体育馆内可作为应急供水设施的有市政供水管网和游泳池,游泳池水经处理后可作为生活用水使用,但不符合医疗用水要求。体育馆无独立排污系统,但经过整改,能够具备设置条件。通风系统未符合应急医疗机构防控及诊治要求,但拥有完善的智能化系统,符合应急医疗机构防控及诊治要求。

5)应急响应能力

体育馆制定了合理、完备的应急预案,且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和模拟演练。但其物资储备不充足,仅储备了部分生活、医疗物资,储备地点在周边商业区。应急队伍中有1/3的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依据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分说明进行打分,可得出该体育馆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可行性得分为8.95分,处于良好水平,灾时可优先作为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体育馆使用。通过研究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如图5所示,可得到该体育馆在规划选址、室外空间、主体建筑这3个指标上能力较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响应能力方面有所欠缺,需要在这2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整改,进一步提高体育馆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能力。

图5 各指标得分情况Fig.5 Score of each index

5 结论

1)从规划选址、室外空间、主体建筑、基础设施、应急响应能力5个方面分析体育馆建筑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影响因素,建立应急医疗功能转换的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可为今后体育馆的应急医疗功能转换提供参考。

2)以某市体育馆为例,验证评估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得出该体育馆灾时转换为应急医疗机构的可行性较高;进一步分析得出该体育馆在基础设施、应急响应能力等方面还需要提升。

猜你喜欢

体育馆流线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既有体育馆场地扩声系统提升改造
几何映射
迷宫弯弯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馆的考验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流线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