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与终
2021-04-14叶春雷
● 叶春雷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在对比了后唐庄宗昔盛今衰的历史后也感慨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所以《周易·系辞下传》中说:“惧以终始,其要无咎。”
中国文化,非常看重善始善终。孔子在《论语·八佾》中,写了鲁国乐官讲述奏乐的过程:“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这个过程分三个部分:始作,从之,以成。起始,展开,收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浑然一体。这是对音乐的要求,也是对为人的要求。人生,恰如一部首尾呼应、有起有伏、音调和谐的美妙乐章。做人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这是为儒家所不齿的。
我们看重“五伦”,每一伦,都讲求有始有终。譬如朋友之道,就有高山流水,有管鲍之交,有负荆请罪,有范张鸡黍。古人不轻易交友,一旦成为朋友,则生死以从。中途分道扬镳的朋友,绝非真朋友。至于为了私利反目成仇,甚至卖友求荣,则为人所深恶痛绝。在民间,关公之所以被当作神来供奉,就因为他对刘备善始善终,不因曹操的拉拢和利诱而抛弃友道。至于夫妻之道,则有举案齐眉,糟糠之妻不下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我们最推崇的夫妻关系。
《菜根谭》中言:“看人只看后半截。”这话大有深意。一个人的前半生为人敬仰,但是后半生却腐化堕落,甚至卖国求荣,那他将自己前半生的光荣,也毁弃了。历史上的唐明皇李隆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前半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承平时代,为史家推崇,但是后半生却走向腐化堕落,宠幸杨贵妃,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误国误民,将一个繁华的大唐,弄得硝烟四起,民不聊生,他的罪过,可谓大矣。
正因为儒家追求善始善终,所以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有儒家人格的人,宁愿牺牲生命,也要保全自己的名节。苏武如果投降,少不了荣华富贵,但是他宁愿在北海牧羊,穷愁潦倒,也不愿放弃对大汉的忠心;文天祥如果投降,他可以获得高官厚禄,但是他宁愿去死,也不愿背叛宋朝;凭着鲁迅的声望,他只要同意与国民党合作,他想得到什么都是可以的,但是他却站在人民立场上,为被侮辱被损害的普通民众鼓与呼,终而为自己赢得“民族魂”的伟大称号。
《诗经·小雅·小旻》中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个懂得善始善终的人,他一定会在为人处世上,非常小心谨慎,损害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事,千万不能做。一旦做了,就成了污点,永远也抹不掉了。人最容易小有成就,就飘飘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走向腐化堕落。特别是为官者,手握重权,尤其要警惕。魏征写《谏太宗十思疏》,就是要为唐太宗敲响警钟。幸运的是,唐太宗是一个能听进忠言的人。他把魏征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随时在镜中找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之,这才有了“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
有在高速上驾车经历的人都会知道,只要一上高速,就要全神贯注,稍有闪失,就可能酿成事故。做人,处世,和在高速上驾车,其实是一个道理。行百里者半九十,其中的道理,实在是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