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智慧车站运营指挥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1-04-14范东明胡恩华张兵建
范东明 胡恩华 张兵建
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管理建设中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不能及时掌握故障点及站内关键客流拥堵位置,在特殊事件发生时不能快速引导乘客到达安全出口;站内缺乏协同指挥能力与信息共享能力,车站工作人员还停留在使用移动对讲沟通阶段,不能有效分享位置信息等。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提升车站客运管理、联动能力和车站管理效率,已逐步成为未来车站发展趋势和建设要求。为此,将BIM(建筑信息模型)、视频监测、人员定位、设备监控、远程排故等技术相结合,研发了智慧车站运营指挥系统。
1 系统结构
智慧车站运营指挥系统主要应提升客流管理、站点管理、行车组织、乘客服务、运维管理等方面的效率,需实现车站内的联动指挥,要保障在大客流场景下应急预案的执行。该系统部署在管理网域,通过与线网数据中心对接,实时接收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信息、称重信息、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清分数据、公安视频数据,并通过接口服务器接收视频分析数据、蓝牙定位信息、手机信令及移动视频信息。采用单向网闸对管理网和生产网进行隔离,实现生产网内各系统的报警和实时状态信息传输,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指挥系统。地铁智慧车站运营指挥系统结构见图1。
在车站生产网内部署视频分析服务器,负责车站视频图像采集、处理和智能识别分析,并将结果经网闸实时发送给热力图服务器进行数据加工,最后由BIM 服务器进行数据汇总展示;蓝牙定位系统由硬件定位设备、定位引擎和应用软件组成,提供车站工作人员实时位置、运行轨迹、行为分析等信息,并将信息实时发送至BIM 服务器,从而实现人员布岗、客流路线功能;将称重信息、AFC清分信息、手机信令等数据上传至应用服务器进行综合处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客流趋势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发送至BIM 服务器进行汇总展示。
图1 智慧车站运营指挥系统结构
2 功能设计
系统功能逻辑结构如图2 所示,分为设备数据接入层、数据分析层和应用层。依托于视频监控、视频分析、路径规划、信令分析、模型优化等算法,系统可以实现BIM 车站及设备展示、客流预测、客流路径规划、客流热力图、人员布岗及定位、AR(增强现实技术)远程排故、区域客运组织、客运预案调整等功能。
图2 系统功能逻辑结构图
2.1 客流实时监测与预测
将接入车站的高清视频流数据、车站周边视频数据和移动视频数据等,运用视频分析技术,实时识别区域内的客流密度、流向、速度等信息,绘制客流热力状态图,并将数据叠加到BIM 车站模型,实时反馈客流拥挤情况。
连接5G 网络,从电信运营商的基站获取手机动态测量信息,通过解码分析获取手机当前扫频信息,并与仪表测量值进行比较,获取手机所在网格。由手机扫频定时器信息,不断进行更新,建立动态基础手机位置数据。
通过AFC 获取进、出站客流及历史客流情况,提供客流实时监视功能;并结合实时客流和历史客流,进行客流动态预测分析,提前预知可能的大客流情况,便于指挥人员及时调整客流和行车的组织策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2.2 应急客流组织与行车组织
目前调度员只能通过CCTV(闭路电视) 画面查看客流情况,且同时查看画面数量有限;当线路上突发大客流时,调度员只能凭据经验选择运控策略。
在本系统中,采用手机信令、视频分析等多种手段采集关键点客流信息,并根据实时客流信息,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客流疏散。对线路行车信息实时监视,通过与线路信号系统接口,获取ATS 实时列车运行信息,从而掌握列车运行动态;根据车站及场馆周边不同的客流场景,及时调整组织策略,根据不同的应急预案,采用可视化BIM的方式,展现出、入口的开放/关闭状态;利用蓝牙定位技术,在车站模型中提供站务人员定位功能,实时掌握站务人员到位布岗情况;动态设置栏杆开启/关闭,调整客流流向,以便实现客流与列车的动态调整,联合指挥。
根据运营策略和实时客流数据,实时跟踪交路配比、每个交路车辆对数、运行间隔以及备车数量等配置。如果发现客流和运营策略不匹配,及时预警并给出相应的调整建议,供网调决策后下发线路调度执行。
2.3 AR 远程排故
基于5G 网络的AR 远程排故是一种创新高效的实时多方协作应用,利用5G 网络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通过AR 眼镜的即时传递,将第一视角高清视频信息发送至指挥中心,极大地提高了运营工作效率。
AR 远程排故工作模式:现场维护人员佩戴AR 眼镜,通过摄像头采集第一视角画面,将信号通过5G 传至AR 维护云,再转发至专家端,现场维护人员在通信过程中始终保持双手操作,专家端指导,同时配合语音识别交互,后台管理自动进行数据收集及风险评估。
主要功能:①第一视角画面多方共享,沉浸式的通信体验如同亲临现场;②冻屏标注、实时标注,远程用户可以一键暂停通信画面或直接在画面上进行实时标注,指导结果将同步展现在现场用户视野中;③多方、多终端协作,多人通信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各种场景,且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接入通信的终端设备;④支持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多种类型的文件,包括文档、图片、视频等;⑤可以直接记录、保存现场一手数据,并对任务状态进行实时跟踪,便于信息的管理与追溯。
3 关键技术
3.1 三维热力图绘制
通过BIM 模型叠加热力影像,将视频分析、手机信令对客流数据进行处理,叠加渲染算法,绘制客流热力状态图,可以实时反馈客流拥挤状况,及时掌握站内故障点及客流拥堵点,并开展分流、引流工作,具体方法如下:
1)从服务端获取绘制热力图所需的基础数据,包含客流关键位置坐标点、区域范围、客流密度值、热力图形状类型等。根据每个坐标创建一个二维数据,数组长度为数据中区域范围的大小,数组的值根据客流密度值和形状进行计算,使数组的值从中心到边缘平滑变化,中心大,边缘小,之后将所有点绘制到画布上,每个点给予较低的透明度。
2)获取画布每个点的位数据,根据其alpha 值(alpha ∈[0,255]) 的大小,计算每一位r,g,b(颜色标准)的值,得出所有新的位数据;然后重新绘制,使之呈现红色至蓝色渐变。对所有点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每个点的密度值,依据密度值由低到高绘制点数据。
3)创建一张图片,大小与区域范围等比,根据上一步生成的数组,为图片相应的像素点赋值颜色,将创建的图片赋值到3D 平面上,就可以在3D场景中显示出热力图效果。
3.2 三维场景定位
三维场景定位技术可以在客流密集流动性较大的车站中,掌握每个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方便统一调度管理,遇到突发状态可以通过调度平台,调度距离最近的工作人员去处理问题。
实现三维场景定位需要由3 部分组成:①工作人员佩戴的手环,负责发送定位数据;②在车站中安装的基站,负责接收数据;③定位引擎软件,负责数据处理。即通过基站实时获取手环定位坐标信息,定位引擎软件,根据三维地形三个坐标的最值建立其外切长方体,并以多维数组形式存储长方体顶点坐标,计算各顶点变换后坐标。在三维场景中计算得出地形值(X,Y,Height[x][y]),从而把获取到的数据转换为三维场景坐标系的坐标,由于模型是按实际比例1:1 建模,处理数据不需要进行比例转换。定位技术中的难点是将手环发送的实时坐标信息进行分析和过滤,从而在三维场景中实现虚拟人物的自动寻路。
自动寻路采用A*算法。该算法是一种静态路网中求解最短路径最有效的方法,其公式为F(n)=G(n)+H(n),其中F(n)是节点n 从初始点到目标点的估价函数,G(n)是在状态空间中从初始节点到n 节点的实际代价函数,H(n)是从n 节点到目标节点最佳路径的估价函数。找到最短路径条件关键是H(n)的选取。在本系统中,手环发送的实时坐标信息的频率是每秒3 个坐标点,所以只需从3 个坐标点中计算最佳估价(距离)即可。
把计算后的最佳坐标数据赋值给三维人物模型,模拟人物沿着计算好的路径移动。考虑到数据异常情况,需对定位进行容错处理。若最新数据距离当前位置过远(或消失),在视觉定位失效时,利用前一帧位置信息和后续合格数据进行加速度积分运算,估算人物模型所在位置,补全缺失数据。这样可以有效处理快速移动和移动延时的问题。
4 系统应用
目前,该系统已在上海地铁徐泾东站现场指挥点部署使用。由于进博会期间约半数参展观展客可能经徐泾东站进入展馆,因此为了保障交通安全有序,指挥系统对进博会场馆客流和徐泾东站、虹桥火车站、诸光路站3 个周边站点客流,以及上海2 号线、10 号线、17 号线线路客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进博三线”之间的运营协调,以及“进博三站”之间的联动指挥,从而形成“三线三站”的区域化联合指挥体系,大幅提升地铁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及维护保障等服务能力。
在客流管理方面,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三线三站”的客流信息和进博会场馆的客流数据,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准确预测未来15 min的客流情况(如预测排队时间),让指挥人员可以更有效地判断当日运营组织和工作计划,必要时提前启动客流应急管理预案。该系统不仅能够获取“人”的信息,还能实时获取车辆称重信息,从而计算列车运能。当客流与运能不匹配时,及时给出黄、橙、红三色预警,并给出开启疏散通道、闸机或电扶梯等设备运行方式、出入口开启/关闭,以及地面客流疏散引导等建议。
此外,地铁工作人员的管理也将呈现全新的数字化模式。如利用定位手环,站务员可实时同步到位布岗;通过AR 眼镜,指挥人员可第一视角指导站务员处理突发情况。而在运维管理方面,系统也新增了维护保障人员待命状态、基于AR 的远程排故、维保人员值班等信息。后续还将根据多专业运维平台的建设,实时监视设备故障情况,实现运营与运维的智能联动。系统展示效果见图3。
图3 系统展示效果
5 结束语
介绍的智慧车站运营指挥系统,实现了在客运组织、客运服务、客流分析上的深化管理,并初步实现了智慧运营、智慧服务、智慧维保。该系统的成功上线,对于我国进一步推行智慧地铁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意义,也为业界同仁提供参考性案例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