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创新要素*
2021-04-14张萌
张 萌
1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概述
1.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简述
21世纪初,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而进入图书馆学话语体系,兴起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热潮,李国新、于良芝、李超平、邱冠华、申晓娟、李东来、王惠君、金武刚等分别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制度设计、建设模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12-2015年,图情专业期刊从不同角度设置专题研讨,形成系列成果。李少惠等对2005-2016年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成果的年代分布、核心机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对体系建设的服务理念、制度体系、各层级图书馆的实践等进行研究[1]。曾粤亮梳理2011-2015年出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相关专著共有18 部,国家级基金课题有13项、相关研究成果共有17篇[2]。总体而言,近十几年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推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1.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政策保障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来,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2010)、《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7)、《公共图书馆法》(2018)等政策法规。以上政策法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中的关键点之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如“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3],“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等内容,为公共图书馆与其他行业和社会力量在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合作方式与手段上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1.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建设模式,较为典型的四大模式分别为总分馆体系模式、区域性服务网络建设模式、基层图书馆建设模式和流动图书馆建设模式[2]。总分馆模式又可分为松散型(如上海中心图书馆一卡通、杭州中心馆-总分馆建设等模式)、集约型(如东莞集群图书馆、苏州模式和嘉兴模式)和统一型(如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三种模式[4]。区域性服务网络建设模式可分为联盟模式、协作模式、托管模式、主导模式四种[5]。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从2013年开始,包括区县级图书馆、镇(街)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以及农家书屋等等。流动图书馆建设模式如广东流动图书馆,其垂直化运作、契约化管理、流动化资源配置与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模式,在业界可谓独树一帜[6]。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以多种模式协同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网络化覆盖、高效能运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2 佛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2.1 佛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成效
佛山市图书馆于2004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佛山特色”。比如,在制度设计方面,除了出台联合图书馆建设的相关方案和文件外,还编制《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标准体系》。在体系拓展和网络建设方面,创新“图书馆+”模式,与各类型社会力量合作建成成员馆数百个。在数字服务方面,2013年即搭建“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在便捷服务方面,除了早期的免押金借阅服务、借阅证升级外,还推出“知书达里”预借服务、“知新阅易”新书借阅服务、转借等线上线下同步的借阅服务。在佛山市创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联合图书馆体系发展迅猛,“智能图书馆(含自助图书馆、读书驿站、移动智能图书馆、街区图书自助借还机等模式)”以年均1.7 倍的数量增速带动了联合图书馆体系规模化发展。在“十三五”期间,联合图书馆体系在成员馆数量、馆藏量、办证量、流通量等指标方面,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4.39%、15.73%、15.79%、21.80%。至2020 年9 月底,成员馆发展至342家,其中普通成员馆80家,智能图书馆259 家,馆外新书借阅点3 家(见表1),辅以汽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电视图书馆,构建起立体、多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目前佛山市五区图书馆均已完成区域总分馆建设,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全覆盖态势初步形成。
表1 2020年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成员馆分类一览表
2.2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不均衡。在联合图书馆体系中,南海区成员馆数量为205家,每1.48万人拥有一间图书馆,而有的区成员馆较少,每5.62万人拥有一间图书馆,差距较大。二是基层图书馆服务能力有限。镇(街)图书馆发展参差不齐,部分成员馆资源配置不合理。佛山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实现全覆盖,但因资源、人员、服务能力等问题,图书馆(室)难以融入联合图书馆体系。联合图书馆体系向社区、农村的辐射范围有待扩大。三是体系建设需要较多经费支持。近年联合图书馆体系主要通过智能图书馆模式快速布局,但智能图书馆的投入及运营成本较高。以建一个16~100平方米的读书驿站/自助图书馆为例,设备投入15万~50万元,场地装修、电器、家具投入等5万~50万元,电费及日常管理费每年5万~10万元,设备每年的运维费为设备购置费10%,新建所需要的高额资金紧缺以及200余家智能图书馆每年需要的运营经费不足,成为制约智能图书馆和联合图书馆体系持续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四是体系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后,联合图书馆体系的办证量、流通量等服务指标增长速度明显趋缓,需要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发展规划、创新服务模式、开拓融合发展来寻找新的增长点。五是基层图书馆软硬件不能同步发展。部分基层图书馆重视硬件设施建设而忽视软件配套,普遍缺乏阅读推广人才,也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阅读活动品牌。六是自助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特殊人群需要。联合图书馆体系主要以无人值守、提供自助服务的智能图书馆模式进行布局,这种模式虽然能满足公众基本的借阅服务,但无人值守的空间,很难满足特殊人群需要主动服务这一现实需求,针对性阅读推广活动较难开展。
2.3 佛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之举
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的创新是一项结构性工程,目标是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元的公共文化设施,强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精准供给,提升服务效能。为促进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创新发展,打造“全社会供给源”新局面,低成本、高效能、广参与的邻里图书馆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是2018年佛山市图书馆推出的,旨在将公共图书馆资源“搬进”市民家中,帮助家庭建立“微型图书馆”,向社区邻里及亲朋好友开放,输送阅读服务,构建“图书馆+家庭”服务体系,推动全民阅读纵深发展[7]。李国新认为,邻里图书馆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以体系化的制度设计、组织化的运营保障、参与式的治理与服务,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1米”,让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有了全新的增长点[8]。
3 邻里图书馆的创新要素
3.1 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
严密的顶层制度设计、科学适宜的运行机制和有效可控的管理体制是构建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9]。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邻里图书馆项目除了佛山市图书馆摸索、推进外,亦获得政府层面的认可和制度支持。邻里图书馆项目在创建之初,即被佛山市文广旅体局命名为佛山市“千家万户”阅暖工程,继而成功申报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成立以市文广旅体局局长任组长,市文广旅体局、市图书馆、五区图书馆相关领导为主要成员的示范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和统筹协调创建工作,出台《佛山市“千家万户”阅暖工程——邻里图书馆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工作方案》,制定并实施《佛山市“千家万户”阅暖工程——邻里图书馆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过程管理规定》等。在佛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邻里图书馆被列入《佛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重点实施项目以及“2020年佛山市改革项目”,发展速度和建设成效远超预期,提前完成“示范项目”的创建目标。
3.2 健全广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均等化、标准化、普惠化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近年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理念影响下积极探索“图书馆+”行动,与各类社会组织融资、融智、融资源,共谋发展,加快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步伐。佛山市图书馆在推进联合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同时,依托现有图书馆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末梢,以家庭为单位建设邻里图书馆,丰富了联合图书馆体系内成员馆的建设类型。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组织单位,邻里图书馆也因此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最小的组织单位。邻里图书馆作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载体,是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重要补充,也必将成为佛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邻里图书馆项目在全市范围的全面铺开和快速推进,有效促进了佛山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均等化、普惠化。
3.3 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运行管理机制
为快速推进邻里图书馆建设和规范管理,佛山市图书馆制定《邻里图书馆建设及服务规范》《邻里图书馆绩效管理办法》《邻里图书馆绩效考核方案》等,搭建“一五八”邻里图书馆运行管理体系,即“一个中心,五区联动、八大小组”,成立邻里图书馆管理中心,组建统筹、招募、流通、管理、宣传、活动、技术、资源保障八大工作小组,全面跟进邻里图书馆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五区图书馆则各成立相应的邻里图书馆工作小组,联合各镇街开展招募、管理、服务、宣传等工作。通过多级联动机制,实现了市、区、镇(街)三级图书馆合力推进示范项目创建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和服务。为强化邻里图书馆的自我管理和服务,佛山市图书馆牵头成立具有“协调、谋划、督促、反馈、协作”五大职能的邻里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制定《邻里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章程》,以文化自治推进邻里图书馆的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邻里图书馆项目建设过程中,在业务流程、职能分工、服务授权以及决策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常有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3.4 强化精准供给,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公共图书馆的主动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供给质量得到逐步提升,供给主体更加多元,但供给方式、供给效率、供给效能等还有待改善和提升。邻里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享用者,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基于家庭阅读的文献需求反馈;邻里图书馆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最了解个人终端用户的阅读需求,能够通过自身馆藏建设,为邻里亲朋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改变了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单向供给主体的传统供给模式。每个邻里图书馆在享有借阅200册借阅权限的同时,也有义务向亲朋、邻里开展图书借阅服务和阅读推广活动,还要接受图书馆一年一度的考核,包括转借册次和开展活动的形式、内容和场次等。邻里图书馆项目还主动走出家庭,走进公园、社区、学校等,以多种途径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上千个家庭,辐射并带动数万人办证、借阅和转借图书,进而带动图书馆读者办证率、图书借阅率、网站点击率等指标的提升。
3.5 拓展服务空间,丰富志愿服务形态
公共图书馆激活社会力量,给予其进入公共文化领域的空间,并参与文化“空间”的建设,也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各具特色的邻里图书馆,以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和私人藏书为基础,以自家为场所,组织左邻右舍和亲朋开展阅读分享、学习交流、创意展示、休闲娱乐等活动,共享阅读资源和空间,使得家庭私域空间变为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强化了图书馆“空间”与“交流”功能,扩大和丰富了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空间”的内涵和外延。邻里图书馆项目打造1,000多个图书馆馆长,馆长们作为家庭式新型文化空间的建设主体,以阅读推广策划者、组织者角色,承担着活动管理、知识分享、信息咨询等职责,从公共文化服务的享受者转变为参与者、提供者和创造者,实现了社会价值的自我发现,衍生出以参与、共享、创造、自治为特征的社区内生型志愿服务新形态,与市民馆长、学生馆长、领读者等多种新型志愿者一起,促进了佛山市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常态化。
4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4.1 树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末端思维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激活资源配置、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能,促进城乡群众普遍均等地享有基本的图书馆服务,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层级结构和边界[10]。体系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11]。体系边界包括组织边界和服务对象边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边界和末端在哪里?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为例,该体系不仅是各类型、各行政级别图书馆单体组合而成的系统,而且具有一定的层级,除了按行政区域划分的层级外,还涉及其他系统或组织。邻里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与家庭合作建设的最小型的图书馆,直接服务于社区、家庭和个体,可以被认为是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新层级,是服务体系的末端。
4.2 以规划引领基层图书馆治理新格局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建设发展至今,基层图书馆分馆出现各种新业态,以邻里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模式更多元。如何巩固好建设成果实现体系可持续发展,如何完善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如何对公共图书馆及体系自身的决策、管理、评价等改革,成为“十四五”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佛山市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佛山市图书馆作为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中心馆,要发挥行业统筹和专业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佛山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制定、出台《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提高体系治理能力和水平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度的关键,也是更好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新期待,让人民群众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的需要。
4.3 吸引和培育多元化主体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公共图书馆法》第四条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办馆主体的多元化。办馆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证所有社会成员公共阅读的需求。在人民群众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前提下,要想满足这些大量的、个性化的需求,就必须整合社会力量,促进建设主体多元化,建设更多的服务网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率和精准度。在邻里图书馆项目中,邻里图书馆家庭正是面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主体,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邻里图书馆馆长的培训,培养一批专业的馆长志愿者和阅读推广人,带动其他更多的邻里图书馆馆长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还要挖掘邻里图书馆馆长们更多的社会资源,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到服务体系建设中来,以补充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有限的馆舍资源和人力资源。
4.4 整合民间资源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程焕文认为,邻里图书馆就是运用非政府的空间,让基层图书馆的布点,直接进入到了社区中间、进入到了民众中间,将住宅、公司等私人财产变成一个公器,这在财产观念、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大的创新和突破[12]。随着邻里图书馆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更多家庭住宅变为文化服务空间,很多家庭的私人藏书被激活。邻里图书馆建设原则和申报条件之一是“有一定的藏书基础,愿意分享所藏图书”,但家庭藏书还是以手工登记的方式开展借阅,如何整合家庭藏书资源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流通是面临的新问题。目前佛山市图书馆正在积极推进家庭藏书系统的构建研发,实行馆藏资源与家庭藏书统一管理,使部分邻里图书馆成为公共图书馆的若干小“书库”。
5 结语
研究和把握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探索更多可实施路径,是公共图书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之一。邻里图书馆作为一个阅读推广项目,让家庭成为蓬勃兴起的民间阅读推广力量;作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载体,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重要补充;作为新型图书馆服务类型,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邻里图书馆的探索对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业界业务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