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智慧养老准备度:概念与测量
2021-04-14李现文
李现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养老在国内外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既往文献对于老年人智慧养老准备度的概念及维度等仍有待深入。本文在对老年人智慧养老准备度概念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老年人智慧养老准备度的测量维度,以期为今后老年人智慧养老准备度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养老;智慧化;准备度;概念分析;测量
智慧养老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最早提出,也被称为“全智能化老年系统”。国外对于智慧养老的研究多集中在需求与满意度研究、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等方面,多数研究都提示了智慧养老能够一定程度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提高养老服务满意度,如Courtney等(2008)对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小区护理设施中的隐私权、居住环境进行了研究,显示越来越多老人愿意选择护理社区进行居住,希望通过护理设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1]。国内智慧养老起步相对较晚,智慧养老最早以“数字化养老”的概念由胡黎明在2007 年发表的《新型数字化居家式养老社区解决方案》中提出,随后学术界在2010年开始运用“信息化养老”的概念,2011 年出现了“科技养老”概念,2012 年又提出了“网络化养老”的概念,进而发展成了“智慧养老”[2]。在2017年民政部等部委下发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政策推动下,国内各省市在智慧养老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老年人智慧养老准备度的概念及维度等仍有待明确。本文在对老年人智慧养老准备度概念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老年人智慧养老准备度的测量维度,以期为今后老年人智慧养老准备度研究提供基础。
1 老年人智慧养老准备度的概念释义
1.1 智慧养老准备度的词典释义
“智慧养老准备度”是一个复合词语。由于“智慧养老”这一述语本身也属于复合词语,故本文在词典释义部分仅分析准备度的释义。在《汉语大辞典》中并没有“准备度”的定义,其将“准备”定义为“预先安排或筹划”,以及“打算”,故可将“准备度”看作是“预先安排或筹划的程度,或是打算的程度”。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则把Preparation定义为“the action or process of making something ready for use or service or of getting ready for some occasion, test, or duty”,这一界定包括了准备的时机性。
1.2 智慧养老准备的文献界定
准备度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出院准备度、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等方面,这也是准备度概念界定比较有区分性的两个研究领域。在出院准备度研究中,通常将准备度界定为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健康状况,综合分析判断患者离开医院、回归社会以及康复能力的程度[3,4]。在出院准备度研究领域,准备度被视作是出院的一种感受或是判断,其测量主要包括患者生理状况的稳定性、对疾病自我管理的准备和能力、出院后获得康复指导的程度及资源、出院后可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及医疗保健资源等。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则更凸显时机性,这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本身需要个体具有良好准备状态有关[5],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准备度的英文词典释义更贴近。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强调个体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行为倾向性,其概念属性主要包括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动机及信念。
1.3 智慧养老准备度的概念释义
通过对智慧养老准备度的词典释义和文献界定分析,结合智慧养老所需的软硬件条件,以及智慧养老相关的社会支持、养老本身相关的照护情况等,可以将智慧养老准备度界定为老年人为接受和利用智慧养老所需的智慧化设施及设备使用技能水平,智慧化养老过程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智慧化养老相关的照护资源,智慧化养老支付意愿等。
2 老年人智慧养老准备度的测量维度
如同准备度的概念界定,准备度的测量维度通常分为准备内容、准备时机性两大类。出院准备度研究中对于准备度的测量多是前者的测量方式。如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即是从个体状态、知识、应对能力、预期性支持等4个维度来评估患者自我感知到的出院准备情况。这一工具也是国内出院准备度研究应用较多的一个。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的测量维度更强调时机性。如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知识、态度、信念问卷中对于信念的测量,即是评估了个体对于终末期以及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优先事项和关注点情况等。
结合上述已有的不同研究领域对准备度的测量,以及上文对于智慧养老准备度的概念释义,可将智慧养老准备度测量界定为准备内容型,其测量维度包括老年人个体准备度(对智慧养老相关设施及设备的使用技能、使用信心)、外部支持准备度(智慧化养老社会支持、照护资源)以及家庭准备度(智慧化养老支付意愿与能力)等方面。
3 老年人智慧养老准备度研究展望
在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推动下,国内各省市在智慧养老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江苏省内多地试点了智慧养老工程,如苏州市姑苏区的虚拟养老院通过话务中心与家庭走访的结合,为老年人提供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应急救助等六大类53项服务,这些试点为下一步扩大智慧养老在江苏省内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智慧养老的高覆盖率需要以老年人良好的准备度及利用意愿作为前提。《“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和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健康服务新型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和面向基层的远程医2030年要实现全面覆盖,推动居家养老、居家护理、医养结合等健康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虽然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试点都表明了智慧养老能够做到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實现这些技术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但这些研究和应用试点大多是在基础较好的城市老年人群中开展,其对于智慧设备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应用能力和利用意愿,因此涉及更多人群的智慧养老准备度与利用意愿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Courtney KL, Demiris G, Rantz M, et al. Needing smart home technologies: the perspectives of older adults in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 Inform Prim Care. 2008,16(3):195-201.
[2]刘公博.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29):3-4.
[3]王心茹.慢病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准备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4]程婧,黄丽,陈龙菊,许邦龙,王晓晨,何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0):1352-1357.
[5]赵天云.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8.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编号:2017SJB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