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幼儿园对口帮扶有效性
2021-04-14林伟锋
林伟锋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多的民办幼儿园、街道幼儿园转为普惠性幼儿园,增加幼儿入学机会、缓解了学前幼儿教育需求矛盾。但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办学水平相差甚远,存在缺乏科学的幼儿园管理、教师流动性大、课程设置随意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教育局决定依托公办幼儿园实行公带民的片区管理,以提高片区内公办幼儿园办园水平。我园作为片长园,利用片区管理这个平台,定期或不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到片区内街道园,帮扶其提高保教水平。
【关键词】幼儿园 对口帮扶 有效性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依托‘区片管理平台’,提高帮扶有效性的行动研究”(立项批准号:FZ2014GH035)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1-0128-02
为解决民办幼儿园管理问题,根据文件精神,我园作为片长园,承担了帮扶片区内街道园、民办园任务,开展“保教常规、科学合理组织一日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园本教研”等帮扶活动,利用片区管理这个平台,定期或不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到陆庄园,在制定幼儿园一日活动作息制度、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和指导策略上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帮扶园老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质。而如何提高有效性,我在对口园大班帮扶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制定符合大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的户外游戏活动时间
幼儿园一日作息制度的管理应该遵循其教育的基本规律,尤其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合理和安全的原则。陆庄幼儿园由于生源多且环境小,出于安全的考虑,原先所制定的“幼儿的作息时间表”则呈现为幼儿中午的睡眠时间过长,上午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区域活动、游戏及户外体育活动时间难以保证。为了确保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制度的教育价值,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采取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交替的形式。尤其在上午做了较大的变动,调整为一个集中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为主,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保证了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
二、调整符合园所实际的户外活动区域,促进幼儿活动多样化
幼儿户外活动区中的游戏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还能寓教于乐,适合幼儿身心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幼儿园户外活动区的创设极为重要。陆庄幼儿园户外环境比较小,户外活动区的创设比较零散,没有归类。如一间活动室多用途,可以看书,可以开展音乐活动,还可以建构,这种混杂的情况容易让幼儿相互影响或产生矛盾,不利于合作协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因而我们巧妙利用现有环境进行调整,开辟多个单一的功能活动区,如建构区、游戏区、音乐区等。幼儿分班轮流进区,按班级分时段游戏,时间统筹安排。这就满足了幼儿充分进行多样游戏活动的愿望。大班的幼儿在这些区域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协商,增强了规则意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与同伴的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还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重視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指导,丰富幼儿的区域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幼儿园区域活动倍受重视,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的有效平台。华爱华教授指出:创设能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环境,和能有效推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指导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在陆庄幼儿园我发现大多数教师因为怕乱、怕麻烦,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利,很少组织区域活动。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项目多,动手操作少;教师包办多,幼儿独立完成少。他们的做法抹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此,我们从环境设置、区域分隔、材料投放、内容等方面进行整改,帮助他们正确贯彻落实《指南》精神,指导他们积极开展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快乐学习、健康发展。[1]
(一)投放多种低结构区域材料,促进自主学习。《指南》[2]中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想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幼儿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所投放的各种原生态的低结构材料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幼儿需求,很多结果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因而在区域活动中指导他们投放多种低结构的材料,如标有不同数量的图卡、卫生纸筒、各色吸管、木棒、毛根、贴纸、光盘等,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调节、自主选择、自主计划,让材料与幼儿积极“对话”。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以他自身的能力进行学习,并不断创新,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二)有效调整室内各区域分割,优化墙面环境。陆庄幼儿园班级环境小,幼儿人数多。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首先要解决区域环境创设,这是关键。我们与教师协商根据班级现有的情况,有效调整区域间的分割,充分利用墙面、过道等环境,扩充幼儿的区域活动范围,让幼儿的活动更加宽松自主、有效。尤其在优化墙面环境方面,在墙上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让幼儿与墙饰积极互动。我们还巧妙利用现有的环境进行班级内外区域调整,让部分幼儿在活动室外开展区域活动,减轻班级区域活动的压力,这样有效利用区域“环境”这一教育资源,幼儿各方面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这一突破性的做法让陆庄园的区域活动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三)遵循幼儿兴趣探索多种玩法,学会合作学习。陆庄园的区域活动步入正轨后,幼儿对区域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集中教学活动后总爱问老师:“今天我们有区域活动吗?”可见幼儿喜欢区域活动,对区域活动有很大的渴望。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调节、自主选择、自主计划选择喜欢的材料,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我们还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光自己会独立思考学习,还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学会了合作,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
四、按《指南》要求选择课程内容,加强区域活动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课程内容,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大班幼儿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较强,可以实行以主题教育区域为主,领域教育为辅的课程模式,重视一日活动中多种有效师幼互动的运用,重视家园间的密切配合。但几次接触中,发现陆庄幼儿园老师课程是随机选择,想上什么就上什么,周计划制定也不规范。因此我们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调整教学进度,课程内容追随幼儿生活,从幼儿的真实生活中发现“真问题”,以小见大,从细微之处挖掘幼儿需要解决的真问题。而后满足幼儿兴趣与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共同创设环境,通过与材料和同伴的互动,提升幼儿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真正做到让教育源于生活。
(一)共同学习,增强区域活动开展意识。针对陆庄幼儿园老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和理解表面化,以致区域活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这个问题,我们采取定期下园,通过讲座、交流讨论等形式,学习《指南》内容,共同探讨区域活动开展的意义及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途径和策略,大大增强陆庄幼儿园老师开展区域活动的意识。多次共同学习《指南》之后,陆庄园的老师对区域活动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明确了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老师们能从被动到主动,积极尝试,从而保证了幼儿每日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
(二)一一对应,多途径进行具体指导。为了让陆庄园的老师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做到心中有数。除了定期下园直接指导外,我们还利用QQ、微信等平台对老师们开展区域活动的情况进行一对一个别指导,及时修改区域活动的设计方案,根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观察表现进行适当调整。陆庄园的老师在我们的指导下,渐渐能自主设计、组织实施区域活动;并在区域活动中学会观察幼儿,适时给予幼儿帮助,并且在活动后能及时进行反思,自觉调整区域活动内容的安排,增强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三)雙向交流,引领参观示范园区域活动。本园是示范园,又是片长园,经常开展有关区域活动的观摩活动。为加强教育教学的交流与沟通,我们以此为契机,对陆庄园进行双向交流,开展参观引领。每个月定期观摩我园的区域活动,从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方案设计等多方面进行逐个研讨,将区域活动的准备活动、组织活动、评价活动等更细化地进行指导,引领陆庄园的老师从观摩活动中得到启发,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去。
(四)教师意识增强,角色意识转换。一年来,我们从环境设置、区域分隔、材料投放、指导策略等方面进行整改,帮助他们正确贯彻落实《指南》精神,指导他们积极开展区域活动,增强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陆庄园的教师意识逐步增强,能自主设计活动方案,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能改变以往传统教师指挥者的角色,所开展的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教师渐渐地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参与者等多个角色。
通过一年的帮扶活动,陆庄园的教育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针对大班幼儿的实际,能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时间,动静结合;有效创设各区域环境和户外环境;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按《指南》[3]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并将规则融入到环境中,开展丰富的区域活动。有效的帮扶活动大大激发了陆庄园教师参与教研的欲望,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霍力岩,王微丽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