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行业背景与卓越计划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1-04-13王军邓承志王员云吴朝明
王军 邓承志 王员云 吴朝明
摘要:南昌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依托水利行业背景,发挥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制定水利信息化方向的培养目标,设置具有水利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强化创新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地方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参考作用。
关键词:卓越计划;行业背景;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s under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elies on water conservancy background. With the advantage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 draft the teaching plans in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ing based on water conservancy is designe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an outstanding engineer. Superior effective in teaching is demonstrated, which is an excellent sample in outstanding engineer to other university.
Key words: outstanding plans;industry background;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on ability
1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等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卓越计划旨在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工业化发展、创建创新型国家战略服务[1]。目前我国已在部分高校实施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并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水利特色的本科院校。2013年,该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计划培养专业。该专业依托本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以水利信息化应用为切入点,从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领域等方面,培养具有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知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水利信息化领域应用开发能力的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知识的同时,也具备水利信息化领域的基础知识。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和水利信息化行业能力需求相结合,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专门人才培养具体化为具有水利背景知识的计算机专业工程师的培养和训练。在四年的培养中,结合卓越工程师实施方案和水利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以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行业综合能力为目的,基于行业背景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化,基于行业知识合理设置课程结构体系,培养符合企业就业标准、满足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场工程师,以及为其他卓越计划培养高校和更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输送卓越计划人才[2-3]。
2 基于专业基础,建立方向化的卓越计划培养目标
2.1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统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卓越计划人才的培养的区别在于,后者更加强调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将学校通用培养标准和行业标准相结合进行工程人才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行业应用工程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4-5]。面向工业界和行业应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切入点,促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我国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为此,在我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立依托水利行业背景、以行业需求和创新能力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行业的岗位需求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探索模块化的知识体系结构并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和结合行业背景的相应的模块化的课程[6]。
在具体的培养過程中,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行业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高度衔接。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充分体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系统化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知识,并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和锻炼。在毕业之后,能满足企业对岗位的能力和知识的需求,能够适应行业发展。具有行业的一般知识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符合企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7-8]。
2.2基于行业背景,实现行业方向模块化的人才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毕业生,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工程实施、维护、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计算机领域工程技术专门人才[9-10]。该专业卓越计划依托水利行业的领域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切入水利行业中,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计划水利信息系统开发培养方向。培养基于扎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知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水利信息化领域的开发能力的应用型现场工程师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以计算机专业为学科基础,以水利信息化系统应用为就业和服务落脚点,建立包含计算机科学知识体系和水利信息化知识模块,培养具有适合水利行业岗位特点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将服务于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相关服务领域等工作岗位。方向化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学科基础之上,与水利信息化行业相结合,以培养应用型现场工程师为目标,建设以水利信息化为需求、符合企业岗位要求为导向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3 立足行业应用,建立专业知识与水利信息化课程群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结合卓越计划和行业标准等,优化卓越计划水利信息化方向培养方案。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类课程、工程实践与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本专业卓越计划类毕业生能掌握基础的工程技术知识,具备应用现有的技术和工具来识别、表示和解决水利行业中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体系的设置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结合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和行业要求,突出水利信息化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学生具有以下基本能力。
1)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以及数学和其他技术类工程知识,运用相应的方法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能应用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方法和原理对该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具体化和表示,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3)针对水利信息化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的设计和测试等,并进行相应的系统设计和模块开发等。
4)结合计算机专业和水利信息化的需求,解决水利信息化行业中的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设计、系统开发和维护等。
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水利行业的背景,整个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知识模块,同时要求学生获得一定的素质拓展学分。
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着重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强化学生的水利行业的信息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在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针对行业企业的要求,开始相应的行业知识课程和相应的应用课程,主要包括:水利信息化技术概论、水利信息数据库系统、水利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JSP程序设计与实验、.NET 程序设计、J2EE框架技术及实验、水利信息系统开发实训、水利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专题实训。这些课程中有水利信息化理论基础、实验课程、实践实训课程等。
为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在计算机学科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水利行业的信息化课程与应用开发课程。课程设置体系具有以下的特色。
1)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整个课程体系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课程,以及相应的实践实训等课程。
2)水利行业信息化课程体系完整。在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设置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将行业知识与专业课程相结合,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行业应用能力,如水利信息数据库系统(含实验)课程、水利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含实验)课程等。
3)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行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设置开发类和应用类课程,如水利信息系统开发实训课程、J2EE框架技术课程等。
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和水利信息化课程,建立知识体系完整的解决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群,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化水利信息化背景知识的培养和工程能力的全面提升。
4 结语
按照計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计划,结合我校鲜明的水利特色和行业背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制定卓越工程师水利信息化培养方向。设置合理和计算机学科专业课程和水利信息化课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11]1号.
[2] 韩建海,周志立,杜辉,等.突出行业背景与办学特色构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新模式[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3(2):7-8.
[3] 韩奕,李新华,许薇,等.依托行业背景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以材料科学与工程(视光材料与应用)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184-186.
[4] 吴国栋,涂立静,李景霞,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1):50-52.
[5] 陈智勇,李民政,钟艳如,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7):71-73.
[6] 武小平,刘树波,周军,等.面向新工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2):5-7.
[7] 严辉,李莹莹.面向卓越工程师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安徽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5):108-109.
[8] 陆勇,崔刚.“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地方工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4):78-81.
[9] 王伟,张军旗,江建慧,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课程行动计划实践——以同济大学计算机系统级课程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3(2):66-69.
[10] 杨玉强,李仲秋,李金山,等. 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4(1):43-48.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