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农”字特色,让幼儿体验愉悦
2021-04-13刘爱香
刘爱香
【摘要】本文立足对家乡民俗文化资源的熟悉,开展了“绿色、自然、和谐”的乡土特色园本课程,突出“农”字特色,将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成就了幼儿真实自然的游戏状态,体验愉悦,快乐成长。
【关键词】乡土特色;游戏;体验愉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7-0182-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指出:“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农村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家乡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基础。”我们立足对家乡民俗文化资源的熟悉,开展了“绿色、自然、和谐”的乡土特色园本课程,突出“农”字特色,让幼儿体验喻悦。
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劳力上劳心,手脑相合。我们将泥塑、彩绘、编织活动纳入课程中,创造性地开展民间手工艺活动,使幼儿手脑并用,心更灵、手更巧。我们将农村中随处可见的玉米皮、五颜六色的纸绳、鲜亮的麦秸草、黏性很强的黄泥、各种各样的树叶、废弃的木粉等都收集起来,进行分类筛选,并根据各年龄段的划分,进行分层次的运用。大班幼儿绕一大一小两个圆做个小鸭子;绕几个圆形做一朵花。中班幼儿用高粱秆插眼镜、小船、做胡琴;用麦秸草掐灯笼、编小辫、吹泡泡。小班幼儿能用各种各样的树叶、种子进行粘贴等。
在我们幼儿园里,随处可见造型形象、色彩亮丽、价值实用的自制教玩具,为绿色生态课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活动室里,有教师用酒盒缝制的各种篮子、有幼儿用玉米皮编制的各类草墩子,结实耐用。我们还用木粉制作了一系列玩具,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玉米皮篮子“买菜”,用彩泥做成的馒头、面包、蔬菜开饭店,穿着报纸制作的时装走模特秀……幼儿在各个区域里忙活得开心极了。
陈鹤琴先生说过:“给儿童充分的娱乐和游戏。”娱乐和游戏对于儿童身心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我园阳光自主户外运动就是将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自主选择游戏伙伴、自主选择游戏规则,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成就了幼儿真实自然的游戏状态,尽情绽放自我。
一、山坡野战游戏区
在进行幼儿园户外场地改造时,我们在新的理念下做了这样的思考:户外场地大面积硬化、软化,是幼儿喜欢和需要的吗?纯观赏性的绿化,对幼儿发展有什么意义?户外场地中,要不要保留泥土?
在思考的过程中,幼儿的活动给了我们启发:院子东侧修建消防管道时留下了几道弯弯曲曲的土沟和一堆土,幼儿一来到这里,就欢呼雀跃地奔涌而去,在里面躲猫猫、玩“射击”,热闹非凡。正如泰戈尔所说:“儿童喜欢泥土。”泥土对幼儿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于是,我们提出“放置一块地,还孩子一片泥”的方案,为幼儿修建了秘密通道,用沙袋搭成战壕,废舊轮胎堆成冲锋顶,利用周围的树拉成天网,用我们农村特有的玉米杆搭几个小帐篷做战地炊事班,还布置了战地医院……打造了大型“野战丛林”情境游戏活动区,山坡营里的“战斗”正式打响了:
“不许动,举起手来”“趴下,快趴下,快卧倒”“哈哈,我瞄准了”幼儿端着“枪支”,个个都像神奇的小战士,他们完全沉浸在角色中,山坡上传来阵阵吆喝声和欢笑声。瞧,滚、翻、匍匐前进、攀爬跳跃,野战游戏成为幼儿历练的场地,尽显幼儿的不同个性:生龙活虎、精神抖擞、激情进发……野战炊事班的增设给野战营又增添了一抹情趣,有的幼儿打累了,就端着“枪”、带着帽神气活现地跑到小帐篷里:“快,快,我饿了,来一碗大碗面……”
混龄山坡游戏大挑战更是给幼儿带来了全新的趣味感和新鲜感,大班的幼儿根据山坡的地形,利用小树林、丛林、沙地等创设了“丛林飞越”“滑板能手”“勇敢的邮递员”等多个充满野趣、挑战性的活动区域,带领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玩得紧张又刺激,利用攀绳、山洞、滑梯在上面爬一爬、钻一钻,就像一群灵活的小猴子;还有的幼儿利用小山坡的有利位置,带领弟弟妹妹玩起了捉迷藏、小武警、捉小羊的游戏,真是其乐无穷。混龄山坡游戏,对大班幼儿而言,从心理上能激起他们对弟弟妹妹的爱心、责任心,从生理上能建立起照顾弟妹的责任意识。对小班幼儿而言,可模仿哥哥姐姐的各种技能,促进小班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混龄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在游戏中“混”出了高情商,“混”出了手足情,“混”出了交往能力。山坡混龄游戏活动的开展打破了年龄和班级的界限,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能和不同年龄段的同伴交往的平台,相信幼儿在这样的游戏中会收获更多,从而可以更快乐地成长。
二、泥巴乐
有句话说,能把竹竿当马骑的游戏才是真游戏。替代与一物多玩是游戏的意义之一。多年来,我们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就地取材的原则,开发与利用身边可贵的乡土资源作为游戏材料,丰富幼儿的活动环境。我们将田边沟渠随地可取的红泥挖来进行泥塑,发挥教师和幼儿的创造性,总结出红泥的各种乡土和民间玩法,体现出一物多玩。弹泥球、摔泥碗、鸡追蛋等民间泥巴游戏,幼儿百玩不厌,乐此不疲。
春天的时候,我们挖来大量红泥,堆放在沙池边,平日安静的沙池立刻热闹起来,幼儿用大块干湿适中的红泥在沙池的水泥台上反复摔成光滑的砖型,一块块砌成泥砖墙,利用弯弯曲曲的沙水池边沿,建起了“桥梁”;沙池内的幼儿则把红泥做成岭状,设计大型泥宫,有入口,有出口,通道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形式多样;还有的幼儿将农家的生活微缩到泥巴游戏中,盘起了农家锅灶,做一个大大的泥碗当铁锅……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就不会有探索的机会,旧物新造,让没有吸引力的区域焕发出新的活力,给幼儿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去创造。
三、槐林沙溪
农村的孩子,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他们能够怀着真实的情感和大自然对话,而要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真正的交互作用,就必须把探索自然乐趣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大自然也给幼儿创设各种游戏的情境。我们地处沽河岸畔,地肥水美,槐林成行,沙溪成地,袅娜多姿的槐林沙溪闻名遐迩。每当春季来临,我们牵着幼儿的手漫步槐林中,幼儿穿梭其中,尽情嬉戏;树林中,他们玩“占树”的游戏,幼儿在排列整齐的槐林下练习曲线跑,一个个灵巧的身影在林中钻来绕去,极大地锻炼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沙地里,小班的幼儿赤着脚走“沙漠之路”,比一比谁走得稳,走得快;大班的幼儿堆砌高高的沙堆,称其为“珠穆朗玛峰”,插上小旗争当“小小探险家”。沙滩上幼儿则挽起裤脚,赤着脚丫,提着小桶,捉小鱼摸小虾……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中,感受花鸟虫鱼带来的快乐,获得了心智生长的动力。
我们在园本课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中,遵循了“绿色、自然、和谐”的理念,突出“农”字特色,让幼儿体验愉悦,教育教学效果是相当理想的。
(责任编辑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