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故事伴小学生健康成长
2021-04-13张守涛
张守涛
【摘要】好的故事能激励学生坚毅、快乐和勇敢,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生成长过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揭示了用故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论述了故事育人所采取的策略,将故事与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营造讲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故事中受到启迪,获得成长。
【关键词】故事教学;学科融合;综合素养;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7-0178-02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用于口头讲述,故事作品中形象生动的人物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故事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当前小学生成长过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绝大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所欠缺: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身体、心理、人格等方面的健康成长,这些孩子在学习、生活、与人交往等方面的态度、习惯、能力较差,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矛盾、焦虑等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有的家长不会管教孩子,和孩子的交流很少,更谈不上陪伴孩子,结果导致孩子情感淡漠,在学校里不会和同学交往,性格孤僻,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也不主动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这种骄纵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性格,这种孩子在学校中承受挫折的能力差,集體主义感不强,这样的孩子也容易遭到同学的孤立;有的家长想管孩子,但是不会管,非打即骂,造成了孩子暴躁胆小的性格;有的家长虽然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过于重视孩子成绩,导致孩子考差了试卷都不敢带回家,不敢和家长交流在学校的表现;有的家长没事就看手机,根本没有管理孩子的意识,造成现在孩子最爱的东西也是手机。我们多次召开家长会,了解到家长爱读书或者有时间、有情怀读书的不多,家庭藏书量很少,作为教师,我们也给家长布置过给孩子买书的任务,有的买过十几本,就觉得很多了,有的直接不支持读书,认为读书浪费时间,是看闲书,是没用的。通过一系列调查,我们也大致明白了学生性格孤僻、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的原因。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综合素养,让学生身体、心理、人格等方面健康成长,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关注的问题。那么,读故事、讲故事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故事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故事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涉及的知识面广,主题思想教育性强,它们或借小喻大、借远喻近,或借古喻今、借此喻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犹如一把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用故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我国优良传统,也在不断地尝试把故事运用于教学中。全世界公认故事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价值,故事法是美国传统美德教育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法国,许多民间故事还承担着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责任,故事能增强学生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有效地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故事,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其获得人生的感悟,不断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不断成长的有效途径。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甚至编写故事,从而使学生在故事中受到启迪,获得成长。
三、故事育人采取的策略
(一)故事与各学科相融合,提高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
让故事与各学科有效融合,形成了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校本课程特色。语文课中,通俗易懂、饱含深刻人生道理的故事,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数学课上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展开学习探究。运用故事教学法的英语课堂,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地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英语知识、自身能力进行自主、积极的探究和挖掘,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融入故事教学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将原本晦涩难懂的道理和知识轻松传递给学生,从而充分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目标。在科学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讲述科学故事,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促进他们对课外的探索。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各个学校均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广阔舞台,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在不同年级开展各种故事比赛活动;语文课前3分钟,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讲故事大赛;中高年级举办编故事征文活动。不论开展什么活动,给学生的物质鼓励就是图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形成高尚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浸润学生的思想品德
校园文化体现办学特色,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全力打造故事特色校园,每个楼层都设立了图书架,把图书室里的图书全都分到了各个楼层,全体师生也把自己喜爱的图书带到学校和大家分享,现在各楼层的书架上摆满了学生喜欢的图书,课余时间学生徜徉在书海中,与书为伍,和故事相伴,让每一个角落都发挥育人的功能。
(四)家校携手,营造读书的氛围,发挥故事的育人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只有家校合力共同寻求有效的教育方法,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爱好等,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产生学习的动力。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读书活动,为家长提供亲子交流平台,家长和孩子在读书活动中交流读书心得,畅谈读书感悟,沟通让亲子关系更融洽,让更多家长明白读书的意义,让更多孩子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学校还举办“故事大王”“故事达人秀”“故事家庭”等活动,把浓浓的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的氛围从学校带人家庭中,人人参与。
事实证明,很多杰出的人物都从小喜欢听故事,且能从故事中受益。圣人孔子周游列国,到各个地方讲学,其中有很多思想就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就开始经常有意识地讲故事,对歌德丰富想象力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并为他以后诗歌、剧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列宁从小就喜欢听民间故事,爱迪生从小爱听神奇的童话故事,高尔基从小听外祖母讲民间传说,鲁迅的奶娘常为他讲古老的寓言。这些故事都对伟人后来成为革命家、科学家、文学家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