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
2021-04-13王丽
王丽
【摘要】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特别是新课改后,高中语文课堂产生了“思辨性阅读”这一概念。教师要想有效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就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基于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策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本文对思辨性阅读概述、思辨性阅读的特点和意义,以及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分层探究和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7-0123-03
现代社会不断变化,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也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把思辨性阅读教学和语文阅读结合起来,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表自身的观点和想法,提出不一样的问题。思辨性阅读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为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奠定基础。
一、思辨性阅读概述
思辨性阅读主要由两个词语组成,一个是思辨,一个是阅读,其中思辨性主要来源于《中庸》中的慎思明辨,其意思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对于学习要能明辨是非,与“性”结合起来就是要做到理性思考,知道文章中的意思。所以,我们也可以将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理解能力与文章中的理解内容的讲解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
二、思辨性阅读的特点
所谓思辨性就是讓学生在质疑、批判的态度下对文章进行阅读,其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反思性
反思性要求学生在对高中语文课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反思,以及时发现高中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不同的问题产生不同的思考。比如阅读《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苇草和思想这两个方面去进行解读,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二)延伸性
延伸性要求学生要围绕文本中的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词句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以及分析“林黛玉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与文章中的薛宝钗又有什么关系,不同的角色存在有怎样的意义”等问题。
(三)学术性
学术性就是让学生在完成阅读后,根据课本所要表达的内容,提炼出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阅读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对知识和情感的需要,但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加入思辨性的教学引导就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阅读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也可以把思辨性阅读融入其他学科中,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思辨性阅读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高中语文阅读的思辨性教学要教会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入手,不断提出问题,提出新的思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有不一样的思想,让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而且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也能从中获取新的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开阔眼界,为语文写作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为了高中语文阅读也能满足新课改要求,教师需要从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对阅读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促进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
在高中语文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发展。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文章的意思,对文章产生深层次的认识,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促进其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创新发展。
(四)思辨性阅读教学革新了语文阅读与表达的理念
思辨性阅读的创新启发了学生的思辨意识,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当今社会传统模式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大多过分关注学生对于字词的认识成都,而忽略了文章本身带来的文化价值,导致学生在写作上习惯于套用范本,在阅读上无法掌握正确的技巧。而思辨性阅读主要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他们认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强化自身对问题意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师更好地改善自身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对文章的问题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质疑。
四、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分层探究
(一)确定思辨性阅读的内容
在高中语文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在阅读中,学生都会带着问题学习,但是这样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时,要先让学生明白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带领他们有选择性地挑选阅读的内容。教师只有选择适合的阅读文章才能有助于学生思辨性阅读,才能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二)明确思辨性阅读的核心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和思考文章的内容,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课本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逻辑思维性,积极搜集文章的形成背景和环境,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领悟作者的情感,以此提升学生的思辨意识,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
(三)提升思辨性阅读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用思辨性的思考方式去感染给学生,引导积极地阅读,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升华阅读的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本质和文章所要传达的内涵,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
五、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
(一)根据文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高中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有清晰的阅读思路,从而助力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的前提下,要先帮助学生合理地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阅读,分析文章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满足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要求,也能提升学生思辨性的语文阅读思维。
(二)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思维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思维,可以通过丰富自身的教学模式的方式,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不一样的文章,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思辨性的阅读思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实现更加自由发展;教师也可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可鼓励他们进行角色模拟代入式讨论,也可以进行分组辩论讨论等,通过不同的讨论方式,加深学生的思考意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力。
(三)提高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思维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时,也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教师应该积极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特别是那种积极向上的文章,这是由于高中的阅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文字性的阅读能够熏陶学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教师要想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思维,应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正确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思维。
(四)以疑启发,强化学生的思辨意识
思辨性閱读就是一种不断质疑,不断解疑的一种过程,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去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强化记忆,并寻找答案,通过这样以疑启发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不断地强化,其思辨阅读能力也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思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思辨性阅读发展的前提,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端着架子”教学,要保持师生平等,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时常持有不耻下问的心态,这样学生才不会因排斥教师而不认真学习。平等的师生关系也能促使学生积极发言,勇于发言,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提高自身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提升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的时候要有一套适合学生的阅读模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