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一词的由来与“疫疠”病名考据

2021-04-13方勇飞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1年3期
关键词:素问免疫

方勇飞

【摘 要】 免疫一词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早已有之,经考据最早将“免疫”二字联用作为一个词汇之人为明代医家马莳,在其著作《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最先使用。《素问·刺法论篇》有一段文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被反复引用,“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这是对流行性传染病的准确描述。现存最早的英汉医学字典1858年出版的《A Medical Vocabulary in English and Chinese》中并未收录immune和immunity,但将Pestilence译为温疫。《说文解字》对“疫”的解释分别为“民皆疾也”“恶疾也”,故中医学中“疫”的概念应是指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剑桥字典》将immunity注为a situation in which you are protected against disease or from legal action,意为保护你免于患病或法律诉讼的状况。如对中医“疫”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就不应将immunity翻译为“免疫”,译为“免疾”或更准确。

【关键词】 免疫;疫疠;《素问·刺法论篇》;病名考据

“免疫”一词,中医古籍文献中早已有之,但该词究竟在何时、由何人、在何处最先提出尚未见报道。笔者经文献查询确认,最早将“免疫”二字联用作为一个词汇之人应为明代医家马莳,他在出版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的著作《黄帝内經素问注证发微》[1]最先使用。

1 《刺法论》与免疫一词的由来

《刺法论》与《本病论》是《黄帝内经素问》第七十二篇和第七十三篇,在唐·王冰次注《素问》时有目而无文,宋·刘温舒将此二篇收录在《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一书所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中。

《刺法论》中有一段文字在新冠疫情期间被反复引用,“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这是对流行性传染病的准确描述,且此篇对疫病的发生、救治有非常详尽的论述。

现录《刺法论》相关原文如下: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

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

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之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

马莳注曰:天牝者,鼻也,毒气从鼻而来,可嚏之从鼻而出。想五气毕后,另各可行一法。其一法于春分日用远志去心,以水煎之,日未出饮二盏而吐(原文无远志去心,应为马莳发挥),吐之不疫。其一法雨水后三浴,以药泄汗,可以免疫。其一法用辰砂、紫金、雌雄二黄,俱为末制,用如后法。

此处马莳首创的“免疫”一词显然是指免于疫毒之气所侵。

2 如何理解中医的疫毒之气

《说文解字》对“疫”的解释为“民皆疾也”,故中医学中“疫”的概念应是指传染病大流行。

《刺法论》提出了“五鬱、五疫、五癘”的概念,并对其与天地之气变化规律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是研习疫病理论的重要典籍。

马莳在《刺法论》篇首的一段注解相当精辟,现引述如下:

马莳曰:按此与本病二篇,皆正本所遗,其本病论乃所以发明此篇内有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语,大义见六元正纪大论中,但彼引而不发,至此二篇,始有下手处。惟升之不前,降之不入,故成五郁。惟不退位,故不迁正。司天不得迁正,则刚失守,而后三年成五疫。司地不得迁正,则柔失守,而后三年成五疠。后世不知司天在泉,天之右旋,地之左旋,及夫五郁者,以其不知此二篇升降之意也。不能治疫疠者,以其不知二篇退位迁正,刚柔失守之义也。

这里面有不少五运六气学说的术语,本文不作详述,但由此可知疫病与天体运行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疫病的发生是可以准确预测和对治的。

《素问·气交变大论篇》中黄帝与歧伯有如下一段对话。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

歧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

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天体的运行规律是道的一部分,不明道理,无以为工。

3 西医术语immune译为免疫是否合理

现存最早的英汉医学字典为英国传教士BENJAMIN HOBSON所编著的《A Medical Vocabulary in English and Chinese》[2],于1858年在上海出版。该字典中并未收录immune和immunity。但有与中文“疫”相对应的英文词汇pestilence,被译为“温疫”。相关的词汇还有contagieus、epidemic,这两词分别被译为“传染病证”“传染时行之病”。

《剑桥字典》中,Pestilence的注解为any very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spreads quickly and kills large numbers of people,可译作“任何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传播迅速、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如前所述,《说文解字》将“疫”定义为民皆疾也,其本意为可造成广泛流行的传染病,笔者认为将pestilence译为“温疫”是十分恰当的。

Immunity译为免疫是否合理?权威英语字典《Cambridge Dictionary》中,immunity的注解为a situation in which you are protected against disease or from legal action,汉译应为“保护你免于患病或法律诉讼的状况”,此处的disease显然并非特指传染性疾病。

如对中医“疫”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就不应将immunity翻译为“免疫”,译为“免疾”或更准确。

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笔者意外发现免疫一词早在1893年已出现在日本医学杂志《顺天堂医学》中,用汉字“免疫”翻译德语immunit?t,而在1900年出版的《獨羅英和醫學字彙》[3]中,immunit?t的英译是immunity,可见西方医学传入日本时该国学者已使用汉语中的“免疫”一词来翻译immunity。这种译法应是日本学者对中文中“疫”与“疾”差异没有精确认知所造成的误用。晚清民国初年,很多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可能是他们将这种译法带回了本国。事实上在《獨羅英和醫學字彙》中,编著者将immunity译为“免感性”,可见该词汇当时在日本也是有不同译法的。

4 小 结

“免疫”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医家马莳于公元1586年出版的著作《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其本意为免除疫毒之气。《说文解字》對“疫”的定义为“民皆疾也”,故“疫”特指广泛流行的传染性疾病,与英文pestilence含义相近。西医术语immunity的本义为预防和抵抗疾病的状态,并非特指免除传染病的侵袭,译为“免疫”并不准确,译为“免疾”或更合理,将其译为“免疫”可能是受到了日本学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64-688.

[2] BENJAMIN HOBSON.A medical vocabulary in English and Chinese[M].Shanghae:Shanghae mission pres,1858:35.

[3] 田中鍊太郎.獨羅英和醫學字彙[M].南江堂書店,1900:270.

收稿日期:2020-10-18;修回日期:2020-11-04

猜你喜欢

素问免疫
《黄帝内经》中“阴”的整理与分类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对奶牛饲养兽医防疫的分析
藏药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运动与机体免疫能力关系研究综述
谣言袭来,我们如何“免疫”
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在胃癌中的意义
从太阳气化的角度谈咳嗽的机理
玲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