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幼儿居家美术游戏的实施策略
2021-04-13孟祥倩
孟祥倩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指出:做好居家学习的准备工作。各级各类幼儿园利用多种线上教育通道积极探索别样的“居家游戏活动”。因材料和教学空间受到限制,居家幼儿美术学习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教师主观意图的引导下,居家幼儿美术极大地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美术是学龄前幼儿所从事的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主要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情感和愿望,对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陶冶情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深受幼儿的喜爱。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开展,所以教育即生活。教师利用游戏情景、生活情景、故事情景,选择家中随手可得的操作材料,调动幼儿的兴趣,使美术活动滋养幼儿的心灵,调节居家枯燥的氛围,拉近亲子沟通的距离,从幼儿园的“共位集中式”转换为居家学习的“异位散步式”。
二、研究目标
一是,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幼儿居家美术学习现状的观察与思考,明确当前居家美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转变教师和家长“高控”的意识行为,帮助幼儿初步实现学习方式、内容设置、操作材料上的自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自主性行为的发展。二是,通过疫情背景下的游戏情景创设,使幼儿与家长在真实情景中感知真实事物,缓解紧张情绪与焦虑心情。三是,在审视现实的基础上,归因分析,探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幼儿居家美术游戏实施的策略,为教师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可行的、易操作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面对面的交谈获得信息的方法,实行起来更加灵活,弹性更大。至2020年6月结束,选取大二班25名幼儿为观察对象,邀请家长客观记录幼儿居家美术活动的行为,与家长和幼儿进行沟通交谈。获得幼儿居家美术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行动研究法
突破传统的居家美术活动思路,改变传统的美术形式,从而使美术活动更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旨在改善教师对操作材料产生的思维定势,支持幼儿在游戏情景中产生新的美术创作,合理调整教师对美术活动的预期。
四、居家幼儿美术与游戏情景创设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聚焦生活游戏,促进经验生长
杜威把经验当作主体与对象、有机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美术生活游戏情景的创设是这种理念的集中体现。它将美术通过生活中游戏化情境来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从而形成美术的创意表达。通过构建合适的问题支架,让幼儿在困惑和好奇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获得,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好奇的思维特点,在知识的关键处和思维的过渡处关注生活中问题的搭建。
1.观察生活热点,寻求美术灵感。
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习,要求以经验性、活动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教材的地位。美术创意的灵感离不开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访谈中绝大部分家长表示:“对教师美术材料的选择表示认同,既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东西,又能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美术活动——《逛超市》中,结合幼儿已有逛超市的快乐体验,将逛超市游戏贯穿绘画活动始终,并利用超市宣传单上的真实物品图片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幼儿耳濡目染诸多防疫知识,利用生活线索创意制作预防病毒的宣传卡,并进行线上分享。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感受周围环境,熟悉的事、物、人,来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并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挖掘现实资源,拓展美术途径。
杜威认为,教育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起点,强调对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抽象和概括。教师挖掘幼儿身边的教育资源。在复课前夕,每一个幼儿都争做幼儿园的小主人,在了解复课的各项要求后,他们也对幼儿园充满了期待。为此,通过向全班幼儿和家长发出倡议,征集设计方案,在班集体中开展了“疫情后幼儿园的新设想”系列美术创意活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后期的美术创作活动能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并更好地激发幼儿爱幼儿园、爱集体的情感。
(二)优化绘本情景,促进自主表达
随着疫情舆论的不断升温,网络中涌现出各种有关新冠肺炎的电子科普绘本。教师按照艺术的表现特点与幼儿的需求,精心搜集情节丰富、画面优美,幼儿乐于接受的绘本,为其美术活动提供引人入胜的情景,并选择适宜的美术形式对疫情绘本进行加工再设计,把绘画的要求、技能等自然融入其中,将美术表现与绘本情景融为一体,从而让幼儿在防疫故事中大胆的表达表现。
1.感受绘本风格,探索美术元素。
在疫情期间,坚持通过绘本故事感受疫情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用欣赏绘画的方式在幼儿心中构建对疫情的科学认识,挖掘绘本中的美术元素。展示《花糖之家过非常之年》和《地球是一颗病毒星球》两个绘本,请幼儿观察两个绘本的绘画风格,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绘本《地球是一颗病毒星球》形象简单可爱,线条明快流畅,色彩变化多端,深受幼儿的喜爱,而绘本《花糖之家过非常之年》色彩相对单一,没有和幼儿产生情感共鸣。可见,通过对比观察、自主感受,幼儿发现了影响美术“美”的诸多元素,提供绘画经验,为今后绘画的表现提供支持。
2.关注故事情节,提升自我效能。
基于幼儿生活经验,教师对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分析,理解绘画与故事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幼儿运用自己掌握的美术表现方法尝试创作故事画,在问题情境中用行动完成任务的認知策略能增强幼儿自我效能感。比如:在《一个不能溜达的春节》中,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与绘本达成情感共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并利用绘画形式尽情地创编故事,在不能溜达的春节里,你最想在家和爸爸妈妈做什么?能够使幼儿在绘画表达中重新审视疫情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从而激发幼儿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疫情,学会科学防护。
(三)转变绘画教育形式,落实因材施教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教育方式更多的以视频和分享的形式进行呈现。教师对于个体的关注有所减少,转变绘画教育形式,对个别居家隔离幼儿开展“绘画陪伴”的系列教育活动。在访谈中,大部分家长表示“幼儿在家绘画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彰显技术个性,拓展绘本内容。
探寻线上教学途径,帮助幼儿累积各种感官经验,尽可能满足幼儿对感官体验的需求,处理个性化的美术内容。同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和幼儿兴趣爱好,甄选具有防疫特色的绘本——《新病毒的入侵》,开展美术活动“微观大战”。幼儿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千姿百态:大眼鱼、葵花、红孩儿……拓展幼儿的设计思路,引导他们利用家中各种材料,采用撕贴、拼接、添画等美术形式创意不同抗体的形象。这不仅满足了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而且加深了他们对疫情现状的了解,使他们懂得责任与担当,理解生命的珍贵。
2.借鉴抗“疫”经验,关注特殊情感链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身边有很多平凡的英雄在默默的守护着我们,有很多幼儿的家人作为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作为教师可利用线上视频分享与个别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亲子连线帮助幼儿了解爸爸穿着防护服的真实经历,创作一幅“我帮爸爸脱衣服”的撕贴画,幼儿为爸爸设计每一层防护服,在绘画的同时感受爸爸在疫情一线的危险、辛苦和不容易。这不仅让幼儿学会用眼看,用手画,更加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绘画背后的教育意义,加深他们对于父母的爱。
总而言之,特殊时期的居家幼儿美术作为综合性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蕴含着教育契机,为教师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提出挑战,带来机遇。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我们基于幼儿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抓住美术领域的特点,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探索面向未来的美术教育。
(责任编辑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