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2021-04-13张薇薇
张薇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是教育改革的新视点,课堂就是主战场。信息技术能够呈现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生动的学习情境。它使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蓬勃活力。特别是它能变无声为有声,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教师实现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优化。诚然,教学也要推陈出新。因此,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加强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打造智慧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研究的课题。
数学学科有着自己本身的学科特点,如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严谨性、较强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力差,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不足。在他们眼里,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是晦涩难懂的,是“有点难”的学科。而小学生的优点是好奇心强,勇于冒险,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不容易受已有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如果过于单一、重复、机械,学生容易厌烦。而合理利用声效、视频、投影、图片等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有声有色、亦动亦静、趣味横生的课堂,学生兴趣盎然,学得轻松,学习有了主动性,就会觉得数学“不那么难”,甚至“很好玩”,这就让数学课“活”了起来。
下面,我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一章为课例谈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年、月、日》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分、秒”基础上学习较长的时间单位。本单元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对于平年闰年和24时计时法比较陌生。这两部分内容知识点多,有难度,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刺激学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有助于学生接受新知。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始终认为,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投入,学得持久。如果能在上课伊始就夺人眼球,进行巧妙的设计,创设相关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劲头,那就是好的开端。相比于传统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能更快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第一课时,学生对一年是12个月,一日有24小时有所了解,但对“年、月、日”是如何规定的不清楚。这时我用PPT演示了“地球妈妈自己转一圈是一日,月亮姐姐绕地球妈妈转一圈是一月,地球妈妈绕太阳公公转一圈是一年”。把天文知识与数学知识融合,用孩子的语言在已知和新知间架起桥梁,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学生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此时,学生更有兴趣探索接下来的知识。
二、化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有许多概念性知识比较复杂,抽象,不好理解。小学生思维还以具体形象性为主,他们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往往对抽象的概念性知识辨析不清。这时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动态演示,这种直观形象的演示,很容易攻克难点。
例如:在《年、月、日》教学“平年闰年”时,传统教学是教师拿来一、两本年历实物讲解,有的让学生带来年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学生和老师一般带来的都是当年的年历,不可能收集到多年的年历,所以传统教学因为材料信息的不完整只能干巴巴地依靠教师讲解。而此时信息技术就凸显了它的优势。我从网络上搜集信息材料制成课件,显示1997—2020年以来的二月份天数排列对照表,不急于讲解概念,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2月不是28天就是29天。接着问学生:“哪些年2月是28天?哪些年2月是29天?”答案一目了然,这时教师讲解平年和闰年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教师适时点拨,得出“四年一闰”这一规律。接着出示一些基础性练习题。有一道题是“1800年是否是闰年”,许多学生认为是闰年,因为1800能被4整除,符合四年一闰。这时教师不评判对错,而是大屏幕显示一张1800年的年历卡图片。学生们发现,1800年虽然是4的倍数,但不是闰年。这是为什么呢?带着疑问,再出示一些整百年份如1600年、1900年、2000年、2100年的年历卡,从而让学生在知识碰撞寻求解决的过程中得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这一结论,使学生对“平年闰年”有了深刻的认识,突破了这一节课的难点。
三、强调教学重点,强化学生记忆
利用PPT,电子白板中的某些工具例如飞出飞入、放大、闪烁、聚光灯、声音的加强等,可以凸显这一课时的重点内容,形成视觉、听觉、触觉冲击,引起学生关注,强化记忆。
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设计了这一环节,利用交互式白板的翻板功能,把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对比演示,强化学生学会换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达到看到一个时间就能脱口而出对应的另一个。
又如:在教学《大月,小月》后总结“一三五七八十腊,……”歌谣时使用了聚光灯功能。聚光灯可以照亮屏幕的指定区域,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着重聚焦到光圈内的教学内容,这就是在短暂的有意注意的时间中加深记忆。
四、提高练习效率,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教学方式练习多是纸上谈兵,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少。而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也会耽误过多的时间,练习形式也很单一,影响了课堂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可以进行丰富多样的练习,如填涂,游戏,拼图等。在练习过程中,师生、生生、学习内容、材料信息之间进行整体的互动,学生全程热情高涨,主动参与,提高了练习效率。如借助笔、线条、消除笔及图形等绘制工具在电子白板上写写画画,节省了黑板空间不足的问题,教师也不用再费时费力地擦黑板,有效节省了教学时间。还有电子白板的电子投票器能够统计出学生的习题准确率,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完“平年闰年”后,我设计了闯关练习。第一关就是把是闰年的年份涂色,可以让学生上前操作。第二关采蘑菇,把标有平年闰年的小蘑菇放在相应的筐里,学生只要点一点就可以完成。第三关是一组判断练习,可以应用书写功能,请学生在白板上判断,写错了用橡皮擦涂一涂,及时进行订正,还可以给做对的学生打个“棒棒棒”的手势,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获得感。第四关是出示两道思考题。第一题为:“有一个逃犯,在被警察盘查时出示了他的身份证,身份证号为120104198902291642,警察却把他抓了起来,警察是怎么发现的呢?”这道题结合了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编码》的知识。逃犯是男性,而假身份证的编码显示是女性。学生还会发现1989年是平年,2月没有29日。这时,身份证号上的错误点变色显示,视觉效果明显。第二题:“小明8岁了,却只过过2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配图画面感强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戏称为“可怜的小明”。以后再提到相关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到“可怜的小明”。可见,这一练习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做完所有练习,教师给他们颁发一张电子奖状,不同以往的奖状,他们感到很新鲜,对他们是一种大大的鼓励。
五、加强情感教育,培养道德情操
在数学三维教学目标中有一项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年、月、日》这一章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做时间的主人等思想教育。
例如:在教学时播放视频:父亲和孩子一年又一年的照片。配以《时间去哪儿了》的歌曲。学生们感叹父亲一年年在变老,孩子一年年在长大,时光飞逝,要好好地珍惜时间。
六、实现资源共享,保存有用资料
网络信息量大,传递快速,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获取丰富的资源。好的课件、资料保存下来,整理形成一个可重复利用的综合教学材料,方便以后查阅和使用,同时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及总结,或者与其他教师、学生共享资源。
应用便捷、高效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数学课堂更加好玩,更加有趣。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多。不过,我们也要注意从学生出發,从实际出发,注重有效融合,注重应用效果。那种为运用而运用的做法,会造成教学的片面与偏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始终是为教学服务的。只有合理地使用才是智慧的,高效的。总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信息、知识和活动有效融合,课堂形成全方位交流互动,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责任编辑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