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用不了健康码
2021-04-13陈言
陈言
日本面积虽小,但也算是个技术大国,曾经有过不少领先的发明。比如现在广泛使用的QR码(二维条码的一种),就是由一家日本企业率先开发出来的。
日本也毫无疑问是个非常注重公共卫生和防疫的国家。每年到了流感季,基本是全民佩戴口罩。
本来大家都觉得,在信息技术和防疫意识方面都比较先进的日本,应对新冠疫情也一定是个“优等生”。但这一次,日本似乎严重“发挥失常”——没有能够有效控制疫情、开发出疫苗也就算了,以日本企业的能力,至少做出个好用的防疫健康码、让老百姓能在一定范围内安心出行是小菜一碟吧?
但非常可惜的是,日本连健康码都没有做成。其实早在2020年6月9,一家日本民企就开发出了健康码系统COCOA,也成为了政府推荐使用的App,但很快就出了问题。由于种种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原因,这个健康码系统无法获得全民信任,日本整个国家至今依然在“无码”世界里黑暗前行。
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日本社会对于“个人隐私”高度敏感的态度,导致企业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时“包袱”过重,放不开手脚。
举个例子,这个COCOA健康码系统在收集使用者相关信息时,不敢记录手机持有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使用者当时所处地理位置等对于防疫必不可少的信息。
结果这个系统怎么搞防疫呢?只能监测出你曾在15分钟时间及1米范围之内,与某位核酸检测结果确定为阳性的人共处同一空间内的情况,然后发出警报,提醒你注意自己是否也感染了新冠病毒。
要注意,这个警报成立的前提条件非常“苛刻”。首先,两人手机里的蓝牙要一直开着,不能有忘记开蓝牙的情况。第二,两人都开着蓝牙、在1米范围密切接触的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第三,感染者需要及时向政府报告了可能被感染这个事,然后政府也确认了此人确实是确诊者且已录入防疫系统。其中任何一环出了问题,比如此人阳性但没有报告或阳性但无症状自己没意识到等,系统就无能为力了。
不难想象,这样一个“隐私”包袱过重的健康码系统,是不可能获得防疫公信力和生命力的,“夭折”的命运几乎是注定的。
更有意思的是,COCOA系统的开发者,曾是微软日本公司的员工。国家防疫健康码系统由前美资企业员工以个人名义开发,日本政府却并没有太在乎国民个人隐私集体泄露的更大风险。
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曾经引领信息技术潮流的日本企业,这次集体沉默?与此同时,出过不少诺奖得主的日本,在疫苗研发方面也大大落后于欧美和中国。
这可能是比“个人隐私”更值得日本人正视和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