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贷“绑架”的年轻人
2021-04-13张静
张静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中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建议对小额网贷逾期年轻人可尝试分级分类执行措施,“让这些年轻人尽快摆脱债务,进入良性循环”。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建议加大网络贷款监管整治力度。
这两年,网贷正在“绑架”年轻人的话题屡屡在社交平台成为热搜。
“手机号就能借款,万元日息低至一瓶水,还不上可分期……”极具诱惑的夸大宣传正诱导年轻人打开过度借贷的“潘多拉魔盒”。
一组登上微博热搜的数据显示,全国1.75亿“90后”中的86.6%都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信贷产品。
超前消费、超额消费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生活习惯。越来越方便的网络消费信贷产品的出现,降低了消费者的贷款门槛,让不少涉世未深、还款能力不足的年轻人背上债务,引发后续一系列负面影响。
千方百计“借钱给你”
近年来,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互联网金融业务,“流量+金融”模式成为主流。
对于广大用户来说,各类手机App里,借钱广告随处可见,尤其在下单支付的时候,不经意的“点点点”,很可能就开通了借钱通道并获得了所谓“额度”。
据不完全统计,微信、支付宝、QQ、抖音短视频、爱奇艺、腾讯视频、百度地图等常用手机应用均有“借钱”入口,有些入口设置巧妙,让用户想绕都很难绕开。
一个人日常生活场景所需的App,几乎都能进入借钱通道。出门打车打开滴滴,弹出滴滴金融广告;打开今日头条看新闻,“我的钱包”中可以看到“1000元借1个月,每日利息0.3元”的借钱广告;打开美团点外卖,在结账时还会提醒用户是否用美团月付结算,点开钱包即显示贷款广告;在美团购买套餐时,页面弹出醒目的大字“这单再减2元”,立减两元的前提是,要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美团月付授信付款合同》”,并且在合同中写明“用户可使用本服务所获得的贷款资金用于购买指定的商品或服务”;美图秀秀中“我的钱包”也有“现金分期”“借钱”的通道,点进钱包就能看到“有钱更美好,最高100000元额度待领取”……
360借条, 度小满、微众银行这些互联网金融的年利率在18%-24%之间,覆盖了大概2.4亿借款人,360金融、乐信、趣店等网贷平台的年利率则在24%-36%之间,覆盖了大约4.3亿借款人。
无论是社交类、电商类,还是生活类、内容类,流量巨头们都不遗余力地引导他们的客户切入金融场景,手机上各种App延伸的金融服务让每个人借钱变得唾手可得。
从流量引向支付,进而借贷以及投资理财……是互联网平台与消费金融企业共同的目标和“套路”。
谁在App上贷款?
有多少人在用这些平台贷款?
据58金融发布的《2020上半年消费金融接纳度报告》显示,电商类产品在分期人群中的渗透率高达79%。这些贷款产品,尤其受到“90后”“95后”以及“00后”年轻用户的喜爱,“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已经成为部分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年轻人群,生活消费基本上都在互联网进行,对生活休闲类互联网平台黏度和信任度极大;还有在美团开店、在阿里开店的一些小微商家,也有短期资金周转的诉求,这些小微业主也经常通过线上交易或线上申请,来获得小额贷款。”中国区块链与产业金融研究院院长刘洋分析。
银行贷款需要抵押物和担保,手续相对复杂,而现在各种手机App则把申请门槛降到“地板”,随便在线上填写一些资料,几千几万元的贷款就瞬间到手。借钱太容易的诱惑之下,一些年轻人借款的数额越来越大,甚至在各种平台交叉借款,以贷养贷,生活被无节制的消费拖垮。
据统计,360借条,度小满、微众银行这些互联网金融的年利率在18%-24%之间,覆盖了大概2.4亿借款人,360金融、乐信、趣店等网贷平台的年利率则在24%-36%之间,覆盖了大约4.3亿借款人。
2020年11月10日,“双11”的前一天,“负债者联盟”一词冲上网络热搜。
在豆瓣的“网贷互助小组”与“负债者联盟”小组里,深陷网贷泥潭的大部分是“90后”。他们有的欠了几千,多的甚至欠了数百万。小组的帖子里,“焦虑”“还不上了”“怎么办”都是高频词汇。“消费主義洗脑”和“创业失败”被归为最常见的欠贷原因。除此之外,有人借网贷参加网络赌博,输得血本无归,或是借网贷买股票,亏空巨大。
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所试图构建的一种超前消费、虚假富足生活的状态,鼓励无节制的消费甚至盲目创业的倾向,值得警惕。
金融创新需要阳光监管
在个人贷款方面,由于目前国内的个人征信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银行无法满足大学应届毕业生、农民等一部分群体贷款需求的情况,小额信贷面对的正是这部分人群。小额贷款审批程序简单,对于急于用钱,申请贷款难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能提供便捷的资金融通服务。
但正是因为审批快,还款灵活,有高消费欲望的都市青年人逐渐取代小微业主等人群,成为小额贷款的主要用户。
面对网贷乱象及其恶劣影响,国家屡次出重拳整治。
比如,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校园贷被遏制后,又出现回租贷、求职贷、创业贷等“新马甲”。这些借贷公司游走在灰色地带,屡禁不止。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服务,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互联网金融绝非国家金融监管的法外之地。针对网贷乱象,政府要负起监管职责,整顿网贷行业;互联网金融企业也要坚守法律底线,不能借创新之名行高利贷之实。对于年轻人来讲,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