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才的刻意练习

2021-04-13杜涉

百科知识 2021年5期
关键词:天赋天才技能

杜涉

莫扎特5岁时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乐曲创作,8岁创作首部交响曲《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11岁写下自己的第一部歌剧;富兰克林不仅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而且发明了避雷针,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拥有政治家、物理学家、外交家、作家、出版商等多重身份;朱迪特·波尔加曾在15岁荣获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称号,在女子国际象棋选手中连续25年排名第一,并一直保持到2014年退役……

每当一些能力超群的人将令人瞠目的成就展现在眼前时,我们这些普通的“大多数”便会从内心深处发出赞叹:“他们都是天才!”赞叹之后,往往还是继续用最舒服的方式继续平凡的生活,所以天才还是天才,普通人继续普通。但是,也许你会好奇,天才与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难道他们真的是“被上天选中的人”?难道他们真的有超乎寻常的大脑?

科学家对天才也有强烈的好奇心,各种关于天才的研究项目和实验不断从不同角度给出各种分析结果。安德斯·艾利克森也是一位对天才非常好奇的人。他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研究“天才问题”,后来成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对天才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其中包括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等。在学术界,艾利克森被称为“专业特长科学”专家,他致力于研究“天才是如何‘炼成的”,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天才研究专家,曾发表过《从平凡到卓越:前景与局限》《通向卓越之路》《剑桥专业特长与杰出表现指南》等多部学术著作,但是更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则是他与罗伯特·普尔博士合作撰写的畅销书《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以下简称《刻意练习》)。

莫扎特为何拥有“完美音高”?天才背后的天赋到底是什么?“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一定会换来卓越的才能吗?“刻意练习”为何能成就杰出的人才?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不妨在《刻意练习》中找一找答案吧!

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他是该领域世界顶级研究者之一。

罗伯特·普尔,著名科学、技术和医学作家。在《科学》和《自然》杂志担任编辑和作者。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于2019年9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什么是天赋

曾10次入选美国NBA全明星阵容的雷·阿伦,被誉为联盟历史上最伟大的三分射手,曾有体育评论员称他为“天生的三分王”。但雷·阿伦不以为然,他说:“当人们说上帝赐予我杰出的禀赋,让我在比赛中完成漂亮的三分跳投时,那真是气死我了。我告诉这些人,不要低估我每天付出的巨大努力。”

雷·阿伦的杰出表现到底来自天赋还是源于后天的持续努力呢?《刻意练习》给出的答案是:天才是训练的产物。书中给出了例证,音乐天才莫扎特拥有“完美音高”(可以分辨乐器所奏乐音的音高),据说这种能力异常罕见,约1万人中才有一个人拥有这种能力;然而,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通过一年多的训练,让24个儿童全部拥有了“完美音高”。榊原彩子的实验动摇了“完美音高”来自天赋的固有观念,让这种原本只属于少数人的天赋变为一种人人可以通过训练就能拥有的才能。如今,距榊原彩子发表实验结果已经过去了7年,也许,我们普通人也该重新理解“天赋”了。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天赋意味着一个人天生具有的特殊能力,没有某项天赋的人无论如何努力训练都无法与有天赋的人竞争,甚至在过去几十年里,研究脑科学的科学家也认为,人类大脑天生具有某些回路,而这些回路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不过,这种观念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变化,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通过训练,甚至可以让大脑的某些部分生长出新的神经元。也就是说,即便是成年人的大脑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能够训练自己的大脑,让它帮我们完成以前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不过,也不能完全否认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毕竟,一位身高不到150厘米的女士可能很难成为顶尖的跳高运动员;同样,一位身高185厘米的少女想要成为世界级芭蕾舞演员也非常困难。但是,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记忆高手或者学好一门外语,身高、体重、弹跳力等个体差异就对你影响不大了。人类大脑极富可塑性,这样的愿望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达成的。

当你了解到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后,对天才的思考角度就可能发生转变。你会意识到,所谓的上天赐予的天赋并不存在,天才的卓越才能不是一个人独有的天赋,而是通过适当的方法获得的一种能力,每个人都有成为杰出人才的潜力。学习和训练则是开发潜力、增强能力必不可少的方式。

千万不要做“天真的练习”

你听说过“1万小时定律”吗?在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一书中这样解释“1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 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刻意练习》的作者艾利克森在1993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小提琴演奏者的论文,文中写道:“这些卓越的演奏者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格拉德威尔曾在自己的书中引用了这个实验,并称之為“1万小时定律”,但艾利克森并没有提过这个所谓的定律,也没有强调1万小时是一个“决定性”数字。艾利克森的论文的核心是在强调刻意练习的重要性。

我们对练习并不陌生,练习就是通过重复某种动作、行为从而获得某种技能,这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婴儿通过一次又一次重复一个动作学会了抬头、翻身,然后不断反复练习控制自己的四肢,学会爬行、走路、跑步;1岁左右,婴儿又开始反复练习发声,直到说出第一句母语,如“妈妈”。接下来,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个人生命的前20年,几乎每天都在“练习”中度过。但是,如果20多岁或30多岁的你并不是某个领域的杰出人士,可以推测,你的大部分练习都是“天真的练习”而非刻意练习。

艾利克森对“天真的练习”的定义是: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老师:你每天学习外语1小时,但是测试成绩总是60多分,到底怎么回事儿呢?

学生:我不知道,我真的每天做了1小时练习啊!

老师:每个单词你复习了多少遍?

学会:每个单词抄写8~10遍。

老师:那么,你每天能记住多少个单词?

学生:嗯……不确定,没有计算过……

老师:你通过什么方法记忆单词的拼写和汉语意思?

学生:方法?我不知道,我就是完成作业,埋头抄写啊!

这位花了不少时间却没有提高成绩的学生,就是在做“天真的练习”。他的练习缺乏明确的目标,专注力不够,也没有对自己的练习进行测试,即缺乏反馈。更重要的是,他的练习一直处于舒适区,毫无挑战。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中强调: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看来“天真的练习”只适合学习爬行的小婴儿,对于要掌握复杂技能的我们来说该怎么办呢?第一步,学会有目的的练习;第二步,掌握刻意练习的精髓。

什么是有目的的練习?如果你为最近的某项学习任务定下了明确的目标,也制订了练习计划和定期测试内容,此外练习过程中专注又有干劲,虽然不断遇到小挑战,但总能坚持完成练习,那么你就是在做有目的的练习。对于大多数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这种有目的的练习应该不算陌生。然而,想要成为莫扎特、富兰克林、雷·阿伦般璀璨的杰出人才,你必须更进一步—掌握刻意练习的精髓。

刻意练习是非常专业的练习形式,可以总结为4个要点:首先,你需要一位导师帮助你提高特定的技能,而且这个行业或领域本身有一套高度发达的技能体系;其次,必须持续不断地突破舒适区,几乎每次练习都要付出最大限度的努力;第三,清晰明确的特定目标;第四,全神贯注,紧跟目标,注意反馈,适当调整。符合以上这些条件的专业领域其实很少,如古典音乐演奏、芭蕾舞、体操、国际象棋等,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中有很多必需技能并不符合刻意练习的条件,我们该怎么办呢?

艾利克森认为,即使你所处的行业不可能以最严格的意义进行刻意练习,你依然可以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指引自己找到最有效的练习方法。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有目的的练习与刻意练习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刻意练习对行业、领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只有在绩效测量客观、具有竞争性、具备一定规模和多年(通常是几十年)传承的技能传统、行业内有专业导师的领域才能适用。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很受大众欢迎的的记忆训练并非刻意练习,因为这个领域并没有一套高度发达的技能体系。但是,艾利克森曾研究过中国记忆大师王峰的训练和比赛,他发现在记忆比赛领域,很多参赛者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导师指导,但会不断从之前的比赛冠军身上获取经验,一次次超越前辈,创造新的纪录。因此,艾利克森对运用刻意练习原则给出建议:首先辨别杰出人物,然后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接着再提出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们那样表现杰出。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辨别杰出人物并不容易。名声、学历、从业时间、个人魅力等都会令判断发生偏差。《刻意练习》中多次提到,调查发现,从业十几年的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能力未必比刚刚从业几年的医务工作者更出色,一方面刚毕业不久的医学生所学的往往是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说明从业多年的医生和护士无法从工作经验中获得专业技能。最好能找到客观的、可复制的测量指标,对于作家、程序员等职业可直接观察其作品或产品,对于科学家、医生可以关注同行评判,更好的办法是寻求与之有过合作的专业人士的意见。当你找到行业杰出人物之后,下一步就是研究他们的训练方法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之处就是杰出者的“秘诀”,赶快学起来吧!一边学习,一边检验这些训练方法,哪些对你有效,就继续坚持下去,不管用的方法就果断放弃。

虽然严格的刻意练习适用的领域十分有限,但是艾利克森在很多地方发表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刻意练习原则,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阿特·图若克将刻意练习原则用在了商业领域。他将正常的商业活动转变为刻意练习的机会,比如,让员工将每一次大会上的工作汇报当作一次演讲练习,结束后让参会的同事针对演讲者的一些能力(如讲故事的能力、逻辑能力等)提出意见,经常做这样的练习让员工稳定地提高了各种各样的能力。

丹尼斯·麦克劳克林是一位商业摄影师,直到30岁都没有打过一场完整的高尔夫球比赛。然而,丹尼斯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丹计划”:辞去工作,花五六年的时间学打高尔夫球,花1万小时进行刻意练习,以参加职业高尔夫球员巡回赛。在计划实施一年半后,《高尔夫》杂志采访了他。为什么30岁了还会选择从零开始打高尔夫球?丹尼斯回答:“我真心喜欢。我想证明,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一切皆有可能。”2010年,丹尼斯与艾利克森取得了联系,并按照刻意练习原则进行训练,他将自己的目标分解成一系列步骤,非常具体地监测自己的进展,记录自己常犯的错误,不断改进,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专注练习。2014年,丹尼斯已经在高尔夫球专业领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艾利克森很喜欢丹尼斯,因为丹尼斯意识到刻意练习不只是针对很早就进入专业训练的孩子,也不只是针对那些大型组织的成员(如美国海军、大型商业企业)。刻意练习是每一个杰出人士必不可少的生命锤炼,刻意练习也是给每一个有梦想的人的礼物。无论你年龄多大,无论你是否背靠强大的组织,你都可以学习自己想要的技能,小到用一天时间学会还原魔方,大到用10年时间成为一个小提琴乐手。想要发掘自己的潜力,不相信命运、不甘于现状的你,就从刻意练习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吧!

猜你喜欢

天赋天才技能
“跳水天才”全红婵:有天赋,更有努力
天才or怪咖
测测你隐藏的天赋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用努力换天赋
画唇技能轻松
我有数学天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