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进“电工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1-04-13何惠英付少波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电工学约束思政

何惠英, 付少波, 赵 玲, 陈 影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基础部电工电子教研室,天津 300130)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是目前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改变过去说教的教学模式,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如沐春风,追求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电工学”是高等院校针对理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揭示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电磁现象的规律和原理,是理工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电工学”课程中,看似枯燥的概念、定律和方法中却渗透着诸多深层次的哲学和人文思想。如果能够潜移默化地将科学知识背后的人文思想和智慧光芒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接受高质量、深层次、全方位的教育,这将是大学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高级境界[3]。因此,“电工学”的课堂是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文以教学实践为素材,通过列举诸多思政进“电工学”课堂的教学实例,详细阐述如何将电学专业知识与哲学思想相结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达到“教书重在育人”的教学目标。

1 正确看待个人约束和社会约束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欧姆定律是对元件电压和电流的约束,基尔霍夫定律是对电路的拓扑结构约束,两者共同作用使整个电路系统稳定存在。同样,人与人之间也彼此相关、相互约束,每个人都要服从这种约束。因此在讲授此知识点时,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是:由电路分析基础理论联系到社会控制概念,将欧姆定律对应社会控制中的个人约束,将基尔霍夫定律对应社会约束,个人约束和社会约束两方面结合才能促成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行。电路理论与社会控制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电路理论与社会控制对应关系图

自我约束是指自制力,自控力,自律力,它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强调自我约束,立德修身,历来是古代先贤所推崇的高尚品质,主要是教育人们自觉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作为社会人,我们还要客观地认识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不断自我完善;也要接受相互之间的限制和监督,时刻意识到自身言行对社会的影响,做到既有“小我”,又有“大我”,从而彼此成就。

2 培养环保意识

在学习功率因数的提高这个知识点时,通过引入“按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征收电费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图2所示,说明提高功率因数可使电源设备的容量充分利用,节能降耗[4],提高供电和用电双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合理利用有限电力资源的有效方法。

倡议在学生中开展“节能降耗,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节能降耗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此推进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展开。鼓励学生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提出节能降耗的好做法、好想法。节能降耗就意味着增效,要以不断增强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图2 “按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征收电费的应用案例

3 培养爱国情怀

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正弦交流电路教学模块的引入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概况。我国从人均耗电量远远不足世界平均水平,到今天的电力能源消费大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4年7月4日,世界首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浙江舟山±200千伏五端柔性直流工程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站上了世界柔性直流输电领域的制高点,也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接入与海岛开发提供范本。我国输电网发展模式在2020年及2030年将主要以交直流超/特高压混合输电网模式为主,2050年我国电网发展模式可能存在交直流超/特高压混合输电网模式、超导主网架模式及电源与负荷匹配模式三种情况。未来我国输电网络全国联网是一种必然趋势。通过了解我国电力发展动态,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未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热情。

4 树立集体观念,增强服从意识

在数字电路中,各种数据、逻辑单元等状态的更新都以时钟为基础,时钟在数字电路中起同步各信号的作用,扮演着总指挥的角色。同样,在集体生活和工作中,只有统一号令,大家才能步调一致,一切有序运转。数字电路中,时序逻辑芯片逻辑功能表的读取方法体现的是优先级的思想。在讲解此知识点时,思政的切入点是:集体的等级管理制度。以同步二进制计数器74LS161为例[5],如图3所示。

图3 同步二进制计数器74LS161的逻辑功能表

5 职业素养教育

高等教育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重在“育”而非“教”,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如果把人的职业生涯看作一棵树,则树的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电工学实验”是对理论课程的巩固和拓展,也是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实验过程中,因电源电压不稳、元器件的分散性、线路接触不良、仪表误差、读数误差等因素有可能会导致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不一致。这时要求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并分析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这也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际工程应用与理论知识的不同,建立工程思维的好时机。通过分组实验,可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也有效防止了以自我为中心这一不良意识的产生。在满足电路原理的前提下,电路设计应尽量使元器件的布局合理、整齐美观,做到符合工艺要求;“快、准、稳”的焊接技巧;按规定使用和管理实验器材等,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的技能需要不断反复地练习、练习、再练习,追求卓越,直至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持续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 教学效果总结

基于课题研究成果,经过课题组三位教师共6个班次的课堂教学实践,将思政教育进“电工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总结如下:①通过深度挖掘电学知识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结合类比等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电路理论更通俗易懂,从知识层面提升教学效果;②探索“电工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构建思政教育资源库,提升课堂文化和思想内涵;③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在专业课堂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学生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7 结语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教师不仅应会“教书”,更应教会学生做人之“道”。本文以教学实践为素材,通过引入生产生活实例、社会现象、提炼科学的方法论等方式,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教学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进“电工学”课堂,能有效地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响应习主席立德树人教育指导思想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电工学约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电工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电工学中常用电路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浅谈《电工学》课堂教学
自我约束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