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茶区茶尺蠖暴发因子分析
2021-04-13王俊奇程永祥丁洁平
王俊奇 程永祥 丁洁平 程 挚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311300)
茶尺蠖是临安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茶尺蠖在该茶区呈间断性暴发趋势。1969-2019年的茶叶生产历程中,在1974年、1986年、1990年、2002年、2016年、2018年间发生6次茶尺蠖暴发为害[1],造成局部茶园片叶不留,需经台刈后2年左右的培育管理才能恢复生产。经过我们长期以来调查考证、观察分析,发现长达半个世纪以来影响临安茶尺蠖暴发的主要因子有气候、茶园生产管理的改变和迁徙等,也有的是多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结果。(表1)
1 气候因子
气候对茶尺蠖生活习性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各虫态均有适宜生活的温度,极端温度会影响虫口数变化。如26 ℃ 时蛹的羽化率最高,为82.12%,为蛹最佳羽化温度。高温对茶尺蠖蛹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蛹的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同时也对羽化率有一定影响,在32 ℃时,羽化率仅为19.06%[2]。温度对于蛹的羽化率影响明显。
表1 临安区6次茶尺蠖暴发主要因子汇总表
2016年临安区太湖源镇、青山湖街道和潜川镇等地有36 hm2茶园被茶尺蠖严重为害,进行了台刈改造。该年茶尺蠖暴发跟气候关系较大,就在同年,茶尺蠖在浙江省内为害茶园相对较为严重和普遍。据统计2016年浙江省茶尺蠖为害面积约 7 万亩、占调查面积的 2.86%。茶尺蠖的严重发生与该年浙江地区高温少雨的气候有关,特别是在7月中下旬和 8月中下旬的持续少雨干旱,有利于田间茶尺蠖的大量繁殖和快速生长[3]。
低温和茶园不利的生存环境对茶尺蠖影响也很明显,2019-2020年在太湖源镇平山岗茶叶基地同一片茶园、相同安装点、使用同一品牌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观察,2020年2月26日至3月24日第1代茶尺蠖平均每只诱捕器诱到成虫61 头,该茶园经过3月27-28日下雪天、4月8日和11日连续二次霜冻,芽叶受到严重冻害,春茶几近绝收,造成第1代茶尺蠖幼虫的生存环境变差,第2代茶尺蠖平均每只诱捕器诱到成虫减少至 27.4头,比上一代减少55%,比上年同代减少 67%,极端低温天气对茶尺蠖虫口基数的减少也很明显。
2 茶园生产管理的改变
茶园生产管理的改变包括施用农药、中耕除草、修剪、秋末清园、诱捕器的使用等。影响最大的是化学农药的使用,如1974年在横溪、畈龙等地茶尺蠖暴发成灾,33hm2茶园被茶尺蠖吃的片叶不留,经了解当时茶叶专业队植保员得知就是使用剧毒农药所致。当时茶园使用农药没有规范可循,剧毒农药使用比较普遍,茶园生态脆弱,害虫少,益虫也少,很容易引起茶尺蠖暴发。一直到80年代茶叶取消统购统销,茶园到户、解散专业队,茶园缺少管理,这就是产生1986年青山、玲珑、於潜等地有 67 hm2茶园被茶尺蠖严重为害的直接原因。
该区板桥镇上田村叶姓茶农1.5 hm2茶园,以前见虫就打药,每年施农药5-6次,每次3-4种农药混合使用,茶园中已经很难找到蜘蛛等益虫,导致螨虫类多次严重为害,2018年茶尺蠖暴发,引起的直接原因就是不规范使用化学农药。经过培训现在大有改观,做到了每年有针对性地施用1-2次农药。
2002年,位于於潜镇南山村的杭州临安东方茶业应用技术研究所有机茶出口基地13 hm2茶园被茶尺蠖为害严重。因为这时茶园正在进行有机茶园的转换期过程中,生产管理的改变是这次茶尺蠖暴发的主要原因。
3 迁徙
2016年以前临安高海拔茶园没有茶尺蠖发生为害的情况,但2016年太湖源镇东坑村和2018年湍口镇洪岭百公堂茶园茶尺蠖暴发且均有迁徙的痕迹。
洪岭百公堂19 hm2茶园在海拔765m的山顶,群山环抱,茶园周边全是树林、毛竹和萸树,生态环境优良。到茶园要从山下萸肉基地,经过毛竹林,再到茶园。2010年在茶园直线距离3公里外洪岭村村边萸肉基地、毛竹林中尺蠖暴发成灾,2016年在茶园山下路边的萸肉基地严重为害,该萸肉基地到茶园直线距离小于500m,于2018年3月在百公堂茶园发现茶尺蠖幼虫为害,而后9月暴发成灾。茶尺蠖在这里留下了明显的迁徙轨迹。
东坑村是有机茶生产基地,茶园小面积分散在海拔300-1000m的各个山中,生态环境较优。2016年茶尺蠖的暴发是迁徙加气候综合影响的结果,因为在距该村直线7公里的平山岗茶叶基地同时期也暴发成灾,该年浙江省及临安本地茶尺蠖均普遍发生,为害较重。迁徙加上有利于繁衍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茶尺蠖在该村茶园的暴发为害。
4 小结
茶尺蠖暴发是多种因子影响的结果,但是气候、茶园生产管理的改变和迁徙是主要因子。在生产中通过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观察,掌握茶园虫口基数的变化情况,结合茶尺蠖暴发主要因子的影响程度,提早采取绿色防控措施,如秋末清园、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成虫和使用茶核*苏云菌防治幼虫,就能有效的控制茶尺蠖暴发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