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基个数对共轭羰基化合物储锂性能的影响研究
2021-04-13陈昊月吕林泽
陈昊月 吕林泽 王 艳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因为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容量、高功率、低自放电率、无记忆效应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所以它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1]。随着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发展具有更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以及长循环寿命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就变得至关重要,同时高安全、高环保和低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2]。然而,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主要以无机电极材料为基础,其理论容量和结构本身会限制电极容量和倍率空间的提升;而且,无机材料的制造和回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也会导致出现碳排放和成本过高的情况[3-4]。因此,发展绿色可持续的高性能电极材料至关重要。
因为有机电极材料具有成本低、可回收、储量丰富、环境友好以及结构多样的优点,所以专家认为有机电极材料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锂离子电池[5-6]。目前已经有多个报道表明,共轭羰基化合物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的活性材料,例如苯二丙酸二锂的比容量高达1363 mAh/g[7];杯[4]醌在0.1 C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电池的容量保持为238.7 mAh/g,当电流密度增大到1 C时,放电容量仍有260 mAh/g[8];4-(苯偶氮)苯甲酸锂盐在0.5 C的比容量为220 mAh/g,在20 C能保持85 mAh/g的比容量[9];偶氮苯-4,4-二羧酸锂盐在95 mA/g的电流密度下具有190 mAh/g 的比容量,在950 mA/g的电流密度下其容量保持率为71%[10]。上述有机物都含有苯环以及不同数量的羧基及羧酸盐,而且研究表明苯环和羰基都是锂存储的活性位点。众所周知,有机电极材料的结构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储锂性能[11]。目前已经有报道对有机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例如共轭长度和顺/反关系 、异构效应 以及羧基位置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上述研究对开发高性能有机电极具有指导意义。然而,由于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因此仍然需要对有机电极材料的构效关系进行深入地研究。
该文研究了羧基个数对共轭羰基化合物储锂性能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含有1个、2个、3个和4个羧基的苯甲酸(BZA)、对苯二甲酸(PTA)、均苯三甲酸(TMA)和均苯四甲酸(PMA)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材料,其对应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研究表明,羧基个数对有机质的电化学特征有明显的影响,增加羧基个数可以提高材料的储锂能力,但同时也会降低其在电解液中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电极的长期循环性能。含有羧基个数较少的BZA和PTA对放电电流密度的耐受性高于含有羧基个数较多的TMA和PMA。4种电极都对充电的电流密度有明显的不耐受性。
图1 BZA、PTA、TMA和PMA的分子结构式
1 实验
1.1 电极制备
首先,使用高速剪切机将质量比为5∶4∶1的活性材料(BZA、 PTA、 TMA和PMA)、导电剂(乙炔黑)以及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在去离子水中分散30 min。其次,将使用刮刀得到的均一浆料涂布到铜集流体,并置于60 ℃的烘箱干燥3 h。再次,使用锟压机将极片压到原始厚度的75%,并用冲片机将极片敲成直径为13 mm的圆片。最后,将极片置于120 ℃的真空干燥箱干燥16 h,得到的电极片用于对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1.2 表征方法
在手套箱中组装锂离子电池。对电极为锂片,隔膜使用Celgard 3501,电解液为常规三元电解液。恒流测试使用某蓝电电池测试仪,电压范围为0.01 V~3.00 V。阻抗测试使用电化学工作站(IM6, Zahner Elektrik, 德国),频率为10-2Hz~105Hz。使用X射线衍射(PANalytical X’Pert PRO, 荷兰)和红外光谱(TENSOR 27, BRUKER OPTICS, 德国)分析4种材料在电解液中的稳定性。
2 结果与讨论
图2 BZA、PTA、TMA和PMA电极在50 mA/g的充放电曲线
图2是4种电极前3圈充放电曲线的对比图。BZA、PTA、TMA和PMA电极的首次充电比容量分别为692 mAh/g、652 mAh/g、956 mAh/g和1884 mAh/g,循环3圈后PMA的的充电比容量为1661 mAh/g, 而BZA、PTA和TMA的充电比容量分别只有460 mAh/g、366 mAh/g和 568 mAh/g。BZA、PTA、TMA和PMA电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98 mAh/g、342 mAh/g、426 mAh/g和1313 mAh/g,循环3圈后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439 mAh/g、344 mAh/g、562 mAh/g和1649 mAh/g。PMA的充电和放电比容量都明显高于其他3个电极,这表明PMA具有最高的储锂能力。BZA、PTA、TMA和PMA电极的首次库伦效率分别为57.6%、52.4%、44.5%和69.7%,循环3圈后BZA 和 PTA的库伦效率增加到95%,而 TMA 和 PMA 的库伦效率稳定在99%。以上结果表明增加羧基个数可以增加电极的储锂能力。
图3 BZA、PTA、TMA和PMA电极的倍率性能
图3是4种电极倍率性能的对比图。图3(a)是在50 mA/g充电时,不同倍率放电的循环容量图。在250 mA/g、500 mA/g、1000 mA/g、2500 mA/g、5000mA/g和10000 mA/g的放电电流密度下,PMA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59 mAh/g、1482 mAh/g、1368 mAh/g、1172 mAh/g、915 mAh/g和670 mAh/g,其放电比容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电极。尽管PMA的比容量最高,但是其容量保持率低于其他3个电极,如图3(b)所示。图3(c)是4种电极在50 mA/g放电时,不同倍率充电的循环容量图。在250 mA/g、500 mA/g、1000 mA/g、2500 mA/g、5000 mA/g和10000 mA/g的充电电流密度下,PMA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42 mAh/g、1563 mAh/g、1447 mAh/g、1174 mAh/g、944 mAh/g和674 mAh/g,其放电比容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电极。其对应的充电容量保持率如图3(d)所示,PMA的容量保持率低于BZA,但优于PTA和TMA的容量保持率。以上结果表明增加羧基个数可以增加材料的储锂能力,但也会降低对放电电流密度的耐受性,且上述4种材料的储锂能力都受限于充电电流的密度。
图 4(a)是4种电极循环性能的对比图。在500 mA/g充电和1 A/g放电电流密度下,BZA和PTA的比容量循环400圈后趋于稳定,而TMA和PMA有明显的衰减趋势。图4(b)是4个电极循环600圈后的阻抗图,PMA的阻抗明显大于其他3个电极。以上结果表明羧基个数对有机质的循环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增加羧基个数虽然可以提高储锂容量,但对循环稳定性有不良的影响。
图4 BZA、PTA、TMA和PMA电极的循环性能
图5是对4种材料在电解液中稳定性的研究。研究发现4种粉末在电解液中浸泡21 d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浸泡164 d后因电解液变质,其颜色由透明变成粉红;尤其是PMA中的液体变成橘黄色,说明PMA发生了溶解。红外光谱(如图5(a)、图5(b)所示)和X射线衍射(如图5(c)、图5(d)所示)证实PMA在电解液中浸泡164 d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其他3个材料的结构保持稳定。将4种材料对应的电极片浸泡在电解液中,就进一步证实了该观点。实验发现,TMA和PMA电极片在电解液中浸泡164 d后,整个溶液变成黑色的浑浊液,而仍然能清晰地看到BZA和PTA的极片,这也解释了BZA和PTA的循环性能优于TMA和PMA的原因。
图5 BZA、PTA、TMA和PMA在电解液中的稳定性分析
3 结论
该文以含有1个、2个、3个和4个羧基官能团的BZA、PTA、TMA和PMA为例,研究了羧基个数对共轭羰基化合物储锂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PMA具有最高的比容量,它在50 mA/g 电流密度下的可逆比容量高达1600 mAh/g,而其他3个电极均不超过600 mAh/g。虽然在不同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下,PMA的比容量最高,但是BZA具有最高的容量保持率。BZA和PTA在循环一定圈数后能达到稳定的容量,而PMA的容量随循环的进行持续衰减,这与PMA在电解液中不稳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