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时每刻都是怒江的发展机遇期”
2021-04-13
文| 本刊记者 马 力
畅通的县、乡、村、组道路,已成为怒江州惠及民生、绿色发展、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怒江岸边的美丽公路与保泸高速公路 图/罗金合
“今年怒江州的工作重心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推进全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州州长李文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截至2020年底,怒江全州26.96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24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个贫困县(市)全部脱贫摘帽。其中,独龙族、怒族、普米族、傈僳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顺利实现整族脱贫,困扰千年的贫困难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
两年前记者采访李文辉时,怒江州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他说,“每分每秒都是怒江的脱贫进行时”。今年全国两会再访李文辉,怒江州已顺利脱贫,他说,“现在每时每刻都是怒江的发展机遇期”。
10万贫困群众实现“安居梦”
“过去怒江多数贫困群众居住在崇山峻岭的峡谷间,生活极度贫困。易地扶贫搬迁让10万怒江贫困群众搬下大山,实现‘一步跨千年’。”李文辉说,“曾经的杈杈房、茅草房变成了安全稳固住房,人畜混居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怒江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791元提高到7800元左右,长期困扰群众的上学难、就医难、吃水难、出行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和改善。
怒江州曾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6.24%,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中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干劲。”李文辉说,通过全州干部群众合力攻坚、接续奋斗,深度贫困的硬骨头在去年底被啃了下来。他邀记者去怒江走一走,看看“现在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两岸成片的新农村”。
李文辉(左一)到易地搬迁安置点看望搬迁群众
“脱贫攻坚取得了胜利,但并不意味着根除了贫困,巩固好脱贫成果关乎怒江州几十万人的福祉和未来发展。”李文辉说,接下来怒江州将扎实做好脱贫户和边缘户动态监测帮扶、落实低收入人群基本社会保障、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建立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等各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切实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
小康之路“路路通”
李文辉是怒江兰坪人,他的老家在碧罗雪山的东麓、澜沧江的西边。从小学到初中,从家里到镇上,要步行4个多小时。即便是到2009年他当上怒江州副州长时,回家看望父母还要步行几个小时。
交通一直是制约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瓶颈。“几年前,我到泸水市古登乡念坪村调研,路上搭乘了一位60多岁的傈僳族老人家,老人告诉我,由于村里不通公路,60年来,他进城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每每想起和老人的对话,李文辉都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怒江州委州政府优先攻坚交通,2012年至2020年,共投入资金272.97亿元,新增公路里程2598公里。“路通,民心通,百业兴,这是我们发展各项事业的基础。”李文辉说,怒江州通过脱贫攻坚这一战,千年来“渡江靠溜索”的历史一去不复返,139座各类跨江大桥使高山峡谷“天堑变通途”;村村寨寨修通了水泥路,彻底告别了“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的崇山峻岭的阻隔;保泸高速公路飞跃怒江大峡谷,兰坪丰华机场如期通航实现了“飞天梦”;美丽公路成为名副其实的“振兴之路”,独龙江公路托起了一个民族的幸福,6658公里公路组成了通省达边的路网。
畅通的县、乡、村、组道路,已成为怒江州惠及民生、绿色发展、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李文辉说:“这些年,我们一边修‘怒江路’,一边铺‘民心路’,路路相通,才能为下一步怒江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扣响“幸福门”
5年来,李文辉走遍了全州所有行政村、社区和安置点,工作日记记满了脱贫攻坚、经济发展、产业培育、生态建设、民族团结等内容。他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时不我待的干劲为群众扣响幸福之门。”
李文辉说,当前怒江州正面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扩大有效投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沿边开发开放、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等重大机遇,“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每时每刻都是怒江的发展机遇期”。
根据规划,到2025年,怒江将打造成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区、强边固防标杆区、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西南地区绿色香料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