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钢结构识图与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分析

2021-04-13刘静雅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制图钢结构

【摘要】本文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钢结构识图与制图》教学改革研究现状分析,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提出三大创新举措,一是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内容;二是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关注学生学习效果;三是以智慧职教为平台,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性考核。经过教学实施,目前已有成效,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更加关注过程性考核结果,教学目标可以顺利达成。

【关键词】钢结构  识图  制图  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

【课题项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jg2021027)。

【中图分类号】G712;TU3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115-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钢结构被大量应用于展示中心、体育中心等造型独特、结构新颖的大型地标性建筑中,钢结构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钢结构识图与制图》作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从事钢结构深化设计、施工制造安装等工作岗位所必要的钢结构识图与制图能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加入这门课程,内容新颖,意义重大。本文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钢结构识图与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将传统授课过程中“老三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即将关注点从“教材、教师、教室”转移至“学生学习”“学生发展”“学习效果”。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探索具体措施,总结相关成效,旨在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相关思路与依据。

二、创新举措

(一)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教学目标。首先梳理出课程整体目标,具体如下:

1.课程目标一:学生认识钢结构建筑特点、常见结构形式与应用范围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从未深入接触过钢结构知识,属于零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使知识传递更加有温度。例如,在介绍完钢结构概况后,布置作业:请找找身边的钢结构建筑,总结整理相关文字、音像资料。学生的作业中列举了形式丰富多样的建筑结构,有国家大剧院、鸟巢、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等国内代表性高新建筑,还有学校的实训中心门式刚架、体育场等身边建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抛砖引玉,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多看多思,不仅锻炼学生查阅资料文献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钢结构的建筑特点、结构形式与应用范围,同时让学生领略建筑之美、科技之美,结合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史,领略钢结构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2.课程目标二:学生掌握钢结构识图制图、结构构造、施工安装等各方面知识点,能够识读钢结构图纸

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构造要求多、构件不规则,识图有難度。针对这一目标,具体做法是分解教材,讲少讲精,以两个典型结构——轻型门式刚架和多高层钢结构识读与制图过程为课程项目,在讲解过程中融入钢结构连接、图纸绘制规定以及焊缝、螺栓等连接符号识读知识,不断强化训练。其任务设置也完全以钢结构深化设计员的岗位工序来制定。网架、网壳、管桁架作为大跨钢结构,则归属一个模块进行讲解。具体如表1、表2所示。

3.课程目标三:学生能够采用钢结构深化设计软件,绘制钢结构施工详图

本门课课时数有限,而识图与制图两大部分都是重点。相比较而言,识图部分是基础,制图部分较高阶。课程中采用第二课堂相辅助,补充学习TEKLA深化设计软件。具体做法是教师录制TEKLA操作教学视频放在网络课程平台上,详细解答TEKLA深化设计步骤,包括构件、连接节点的建立,构件详图、零件详图的导出等内容。第一课堂主攻识图,第二课堂布置操作软件的高阶任务,学习内容由认知到操练,相辅相成。

(二)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关注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在选择课堂项目时,以图集为基础,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相互依托。例如,在讲解门式刚架结构的相关知识点时,以识读图集中的门式刚架图纸为课堂任务,以识读某大型带吊车梁门式刚架厂房图纸为课后基础作业,以深化设计该厂房即TEKLA建模为课后高阶作业。学生必须完成课堂任务与基础作业,有能力的情况下完成课后高阶作业作为加分项。这样,学生的学习任务分层进行,既可以达成教学目标,又可以有效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三)以智慧职教为平台,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性考核

课程以智慧职教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按照线下课程内容建立框架,补充包括课件、图纸、规范图集、视频、题库在内的各类资源。课上结合课堂任务发布各类活动,如签到、测验、提问、投票、头脑风暴等,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些活动都设置相应的分值,完成后均给予实时加分,是学生过程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线上布置客观题作业,巩固学习的理论知识点,与线下学习任务卡相结合,先复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际识图制图操练,学习流程连贯合理,可以很好地完成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化,达到教学目标。

三、目前成效

(一)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目前为止,课堂教学活动很多,但教学流程相对固定。课前复习测验也作签到用、课上发布课堂任务与随堂测验、课后完成线上线下两部分作业,帮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学生明确学习流程,课前做好复习工作,课中始终贯彻“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学习理念,课后进行巩固练习。各个学习阶段都很充实,学生有目标,有进展,有获得感。

(二)学生关注过程性考核结果

学生第一次课上便明确了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各部分在过程性考核中的占比,以及各类加减分措施,例如主动回答问题一次加2分,主动帮助同学解决疑问一次加5分,完成课后高阶建模制图任务一次加8分等。学生关注过程性考核结果,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按质按量完成课后作业。学生勇于表现、乐于挑战,在班级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学生达成每次课的教学目标

每次课教学设计时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目标是明确、具体并可检验的。根据教学目标反向设置教学活动与考核方案,一一对应,有依有据。例如,在讲解门式刚架柱脚识读时,其具体目标是掌握柱脚形式、柱底板、锚栓、抗剪键四部分识读,在教学任务布置时根据图纸设置四个相关子任务,在考核时针对这四部分内容提出构造、连接等问题,学生能够准确完整回答,便是达成了教学目标。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后,课程整体目标自然也就完成了。

四、展望

(1)目前课程思政还是多通过案例讲解进行“硬融”,课程思政元素比较单薄。后期需要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做到课程思政如春风化雨,自然而然融入每一次课堂、每一个教学任务中。

(2)目前课程资源还不够丰富,平台学习资源连贯性不足。后期需要提前补充音视频等各类资源,取精去糙,保证学生看到的资源简而优,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目前教学活动的设计比较简单,课程过程化考核方式较单一。后续需要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线上线下多手段推进,提高课堂质量。

(4)本门课程之前未有钢结构相关课程,之后也未有钢结构制图相关实训。钢结构课程知识点复杂繁多,学生难以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对钢结构图纸的识读和深化设计掌握十分透彻。后续需要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与前置、后续课程的联动,真正做到课程为学生今后就业岗位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树美.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实验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386-387

[2]刘静雅.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21(19):174-175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制图钢结构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钢结构建筑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