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区域同步教学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2021-04-13阴洪杰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阴洪杰

【摘要】现阶段,人们对于素质教育开始注重起来,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是各科开始启蒙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是教学的重点,这也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跨区域同步教学的展开,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解决部分地区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从而达到提升国民素质的目的,而本文,将从小学数学作为切入点,对跨区域同步教学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希望能为跨区域同步课堂的建设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跨区域同步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109-02

一、开展跨区域的双师课堂

双师课堂,顾名思义是由一个专业领域或不同课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课教师,来共同实施某一课程的教学活动,是一门与教师互动性最强烈的教学模式。它具有自身的优越性,特别是在目前课程变革的大背景下以及人本化高等教育的现实面前,更加富有可取性。而跨区域的同步教育,正是利用网络平台,将优质资源高校和相对的弱势高校联合起来,进行异地共同教学、同步教育。这就为“双师教学”提供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首先,跨区域同步课程中的“双师教学”,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由一位老师对多个学校的多个班级实现网上同时教学,然后再配上接收学校的老师就可以实现,可以使用较少的教师,来完成多个学校或多个班级的“双师教学”。但普通的大学校园内的“双师教学”,通常都是由同一校园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老师一起走进课堂,开展联合课堂教学,师资需要量很大,教学工作强度也很大,有的学校还必须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学生,实行分组整合。不然,就很难实现“双师教学”。其次,优质,高效。跨区域同步课程中的“双师教学”,将不受地域、学校资源的限制,能够最大化地充分发挥优秀教师与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功能,从而实现了不同地域不同高校的师资共享、资源共享。而在普通的大学校园内的“双师教学”则受地方、高校的约束,但可以实现各学校的师资、资源共享。再次,跨区域同步教学中的“双师教学”,是对学校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次改造与创新,既能发挥资源学校老师业务素质高、上课思路新等优点,也能充分发挥资源接收学校老师熟悉学生、了解学情等优点。这种双师教学,可以采用情境型、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对上课的兴趣,并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从而真正做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此外,开展好跨区域同步课程中的“双师教学”,还必须重视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老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师角色的定位必须要正确。“双师课堂”注重教学合作,相关教师需不断更新观念、明确自我角色的定位,相关教师对“双师教学”需要有足够的认识。二是要制定好教学计划。为了确保“双师教学”有规划、有针对性的实施,双方教师团队成员都要一起商量,在学期初就进行了计划,目标要达到在不同学校、各个班的时间安排都一致。三是要制定好的教学方式和流程。同步课堂教学之前的共同教研也十分重要,要通过共同教研,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对老师各自在教学上的责任分工都要清楚,并制定好课堂教学的方法与过程等。

二、開展跨区域的互动课堂

在跨区域的互动课堂中,要重视师师互动、同学互动、生生互动等三方面的互动性,是提升跨区域互动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也可以减少部分课堂学生只有听讲而不能参与的状况:

1.师师互动

教师主要作为小学数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尽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开展多年了,不少数学教师也接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但是,新理念和新方法也是很不易得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老师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影响,延用知识教学为主的理念和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下,效果并不理想。面对这种状况,不少老师虽然想有所改进,但是却无从下手,尤其对于大量的理论内容的课堂,难以联系教学实践,这会使课堂的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跨区域同步课堂的建立,正好能够有效地克服这种问题,突破校际束缚,让老师们得到相互沟通的机会,并在交流过程中共享课堂经验,改善传统课堂的缺陷。举个例子,通常情况下,在参加小学数学课之前,会和对方学校的老师就这节课的内容、教师任务等进行沟通,结合他们的课堂经验,探讨、总结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在确定了课程以后,我们还以此为基准,分配具体的课程任务。具体来说,主课堂的老师,会主导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分教室的老师,则组织与学生开展交流,同时走在学生中间,更有效地找到与学生互动的不足,予以引导与帮助,并把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微信或QQ群等多种形式,及时反映给主教室老师与各课堂上的学员,让他们能够快速了解自身情况,并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

2.师生互动

老师与学生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课堂的双重主体,高效课堂教学的进行离不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跨区域同步课堂教学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课堂相比,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其中,跨区域的同步教学活动要求老师以主课堂和分教室学生为中心,不但要驱动各教室的学生浏览视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真正地做到与老师交流互动。而通常情况下,学校在举办小学数学活动的时候,为了要做到与主课堂老师和学生的良性交流,会采用情景教育、上课提问等方法。

举一个例子,在进行关于多边形面积问题的教学中,主授课的教师先把图形体积和所要提出的问题以PPT形式加以展示,并把PPT形式传给部分授课的学员。在这一节课中,主课堂的教师主要提了这样的问题:①和②、③和④两种同色图形,各有怎样的特征和相近处呢?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大小吗?你们还能画出与他们面积相同的图形呢?在这样的问题作用下,主教学老师与各教室的学生一起展开了反思与探究活动。当学生提出疑问或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不再只是简单地就回答的对错给出评判,而是把具体的回答通过学校网络电子白板软件中的网络课堂软件功能,共享到各教室的网络电子白板上。各教室的学生都能够更清晰地看出对问题的具体回答。而此时,主教学的老师再根据教材内容和对学生所提供的具体回答作出更详尽的解释,以便于让学生在对问题反思与仔细聆听的过程中,合理地解题,从而达到了对文章内涵的正确理解。必须注意的是,当教师在点名为主教室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为主教室的老师往往会空出部分时间,由分教室的老师给点名学生回答问题,以便于在答案的“交互”过程中判断教学重难点。对学生都可以处理的问题,也可以一带路而过;对学员有异议的问题,也可以让部分上课的老师利用微信精准地反馈给主上课的老师,让主上课的老师也可以进行重点讲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生生互动

学生既作为小学数学活动的主要参加主体,但同时又为跨区域同步课堂教学的参加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发现提问、探究提问、总结提问的过程中,逐步地建立对学习中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同时培养数学逻辑思考作用,从而慢慢地提高逻辑思考水平。所以,当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他们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影响,对于抽象的文字内容,常常无法独立地提炼出有价值的新提问,此时则要求老师起到教学引领作用,以驱动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探究新提问。

再举个例子,在课堂找规律这一内容时,在主课堂老师可以利用实物向学生展示问题:两顶帽配三个木偶娃娃,能有几种配法?此时教师与学生互动,开始思考:你如何处理好这种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首先把一顶风帽分别戴到三种木偶娃娃头上,这样就可以有了三种配法,再以此类推,第二顶风帽也就有了三种戴法,这样一共六种戴法;但有的学生则提出,可以采用连接的方法进行问题处理,也就是首先把一顶帽子与三只木偶娃娃连接,然后再把另外一顶帽子与这三只木偶娃娃连接,这样就能够进行六个连接的解决方式了,也就是六种方法。还有学生提出,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因为一顶帽子可以戴在三个木偶娃娃头上,那么两顶帽子就可以有2×3=6(种)。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探究:到底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学生讨论后认为,每一个方案都有优点,也各有侧重,学生可以选择。经过上述环节,老师给学生创造了交流讨论的平台,学生发展个性思路,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并通过对不同策略问题的对比,明确了不同问题处理策略的优缺点,让学习者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抽象出“找规律”这一基本数学问题的处理模式,从而极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结语

總而言之,随着跨区域教学的展开,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均衡教育资源,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拥有更好的教学资源无疑是为其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所以,做好小学阶段的跨区域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跨区域教学的背景下,数学的教学模式有了更大的创新,比如“双师课堂”和“互动性课堂”的开展,使不同地域的学生都能够实现零距离的交流,使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也为未来的发展增添了一丝助力。

参考文献:

[1]石侠明.“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浅谈[J].教育革新,2018(5):46.

[2]梁忠辉,刘娅楠.区域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实践与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2013(11x):29-30.

[3]崔志有.课程改革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研究与实践[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9(8):4-8.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