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培养法治意识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2021-04-13张福星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意识培养法治意识

张福星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当前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为更好地培养起高中生思想政治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利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本文也以此为题,作出以下讨论。

【关键词】法治意识  高中思政  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7-0036-02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这门课程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增强其自身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程度,提高他们对法律与道德的理解能力,并由以此为据,对自身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而法治意识的培养,也是强化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一种良好教学方式,教师选择在课程中利用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并无不妥。但要想更好地发挥出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用,教师还需要对其自身的重要性进行相应的了解,以便后续的相关课改举措能够落到实处。

一、利用法治意识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

就利用法治意识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来说,它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知,能够帮助大家树立起自身的良好价值观念,具体说来,这种方式能够从两个角度带给学生相应的能力培养:

从国家层面来讲,我国长期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学生对法律有所认知,是社会性需求,而将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之中,就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1]。与此同时,高中生作为即将离开家庭,第一步进入社会的群体,他们的法治意识更强,就能够对他们的后续生活和发展提供更多帮助,反之他们也能够为促进国家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层面来看,在课程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轻易地接受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理念,能够对整体课堂的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他们在课程中所学习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社会带来的优势等内容,都能够为其自身的价值观确立起到帮扶作用;而针对思想政治课程中,关于我国特有法治文化的相关学习,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其良好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这些不同的方向来看,在思想政治学科的层面,学生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掌握良好的自身综合能力发展方向,能够促进社会乃至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二、利用法治意识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相关措施

从上述的重要性来看,利用法治意识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这一方式,确实能够使课程的开展更具深意,使学生更能够通过学习完善自身的学习意识,树立其自身的政治观念。那么为更好地促进这一教学手段的展开,充分发挥出这一教学手段的效用,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以便达成更好的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目的。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大法律知识宣传

首先,教师可以尝试与学校领导相沟通,营造出更为良好的校园环境,并积极加大校园中对于法律知识的相关宣传,以达到利用环境给予学生法制观念渗透的目的。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在学校的时间远多于其在家中或社会上的时间,而他们的生活活动大部分也是在学校与教师和同学共同完成,所以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其自身意识的重要因素[2]。而教师与领导若是能够在校园内放置部分与法制相关的文化引导,就能够保证学生在课余的时间也能够受到相关思想政治熏陶,这对提高他们的自身综合能力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与领导协商,在校园内选取一面宣传墙,用来收集和展示近期社会中所发生的法治实事,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些内容掌握更多的思政知识,明确其中的对错,促进其自身的价值观树立;并利用课间时间进行司法观念的广播宣传,以此提供给学生更新的法制信息,由此让法治观念贯穿整个校园,进而达到宣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目的。

(二)创设法治化课堂情境,提高政治教学实效

其次,教师还可以以自己的班级为单位,在班级内部进行相应的法治意识教学,强化学生的相关思想观念。对此,教师可以从课程的法治化情境创设角度进行着手,即利用课程中的主题,选取适当的故事或实例,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扮演故事或实例中所发生的事情,让他们以共情的形式更好地体会法治意识的效用,并达成提高课程教学开展效率的目的。对此,教师可以先对课程中的主题进行分析,之后选取适合应用的法治实事或故事,并展开情境教学。

以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中的第四单元“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开展这节课程时,就可以先带领大家就当前的个人分配制度进行相应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如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对于这一分配方式一定会有学生不甚了解,甚至不能理解进而提出“完全公平分配”等理论[3]。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如让大家在一个完全平均分配的社会之中,让大家对这样的社会进行演绎。通过大家的演绎,便会发现在完全平均的分配主义下,劳动量的不同依旧会产生矛盾。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体验更深刻地感受到我国法治制度中的智慧,进而能够对其進行更好地理解与遵循。

(三)丰富思想政治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三,为更好地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并在其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还可以对思想政治化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相应的丰富,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起大家的学习兴趣,这对整节课程的教学效率来说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要更好地丰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教学活动,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主题,进行相应的活动选择。如当教师在进行一节能够挑起争议的课程内容时,就可以在课程中创立“辩论赛”,并利用辩论赛的形式扩充大家的思想观念,同时利用这种方式的趣味性加深大家对课程内容的记忆[4]。

依旧以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中的内容为例,这本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二课就讲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章节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伟大创新。它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相离析,同时将它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和手段的方式应用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之中,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中除了具有一般的性质外,还拥有自身的特性。但市场经济究竟是政府进行部分管控好,还是完全由市场自由规整比较好,这一问题的选择对于刚学习到这一内容的学生来说,仍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所以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两条结论作为论点,进行相应的辩论赛。在完成辩论后,学生便能够通过自己对资料的调查,以及从对方辩手口中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将自身对这一法治制度的理解进行加深,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强化其自身的思想观念。

(四)定期开展法治化实践,增强法律实际认知

其四,教师还可以将法治意识作为主体,进行部分社会性的实践措施,由此帮助大家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加强自身的法律实际认知。因为对学生所培养的法治意识,最终还是需要学生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那么教师在进行课程的开展时,就不妨利用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相关教学,从逆向思维中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5]。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将课程的开展变得更为丰富有趣,还能够切实地利用实际的理论应用,来进一步加深大家对法律的认知,强化其对法律事务的进一步了解,进而有效促进其自身的综合能力发展。对此,教师可以与校园附近的社会组织相联系,寻求一个能够带领大家进行实地学习的机会,并在实际活动中对大家进行普法,从而达到上述目的。

例如,当教师开展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三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就可以利用上述方式,带领大家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就可以与某社区之间取得联系,并尝试与其沟通,是否方便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一天的工作模拟,并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带领学生前往。通过这样的一天实践性教学,教师带领大家回到课程中时,学生自然能够更好、更快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这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其自身对法律实际的认知而言都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方式开展高中政治课程,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程的开展效率,强化教师对学生所讲的教学内容深度,提高大家的思想政治学习能力。但要更好地将这一方式加以应用,并使其发挥出全部实效,教师还需对其在课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之后再根据重要性以及社会課程改革标准进行相应的课程革新,以保证达到上述的教学目的,同时培养其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促进其自身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

[1]邓美.法治教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行动研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6):41-44.

[2]刘旭东,张妮.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路径探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41(5):65-67.

[3]李美倩.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培养途径的思考[J].人文天下,2020(12):114-115.

[4]徐小花.辩论式教学提升思想政治课法治意识培育实效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5):148-150.

[5]程福友.论法治意识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之有效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7):131+133.

猜你喜欢

意识培养法治意识
运动训练中足球技战术意识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爱国不能仅凭激情,也要守法明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试析安全生产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