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之初中班级管理实践取向

2021-04-13金群飞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文化管理初中班级管理科学管理

金群飞

【摘要】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中,应当重视构建科学、系统、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结合初中班级科学管理实践取向存在的问题,探析初中班级文化管理实践取向的相关内涵,实现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转变,在初中班级管理推动实施文化管理。过去的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重视评判行为标准,轻视分析行为因素;重视建设管理制度,轻视建构管理文化;重视达成管理目标,轻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应当: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树立自主管理意识;创设班级文化氛围,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品行发展;渗透道德法治教育,引领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落实文化管理举措,更好提高初中班级管理效果。

【关键词】科学管理  文化管理  初中班级管理  科学方式  文化促进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027-03

一、初中班级科学管理实践取向存在的问题

由于班主任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与班级管理惯性的影响,在初中班级科学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于学生的管理多按照固定的行为规范展开,而没有对形成的诱因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在后续深入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重视评判行为标准,轻视分析行为因素

长期以来,对于初中班级管理,班主任通常根据学校的班级和学生管理规定,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与日常行为规范等,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会进行直接评判,进而约束或者控制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1]。在这种基于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模式下,重视根据初中生的行为标准进行评判,轻视分析学生行为的内在因素,虽然能够一定程度规范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督促和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但是会让青春期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初中生的不良行为表现为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懈怠行为、欺骗性行为、破坏性行为、不良嗜好等,具体表现有抽烟、喝酒、打架、染发、早恋等,这不仅对学生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社会治安与周围环境构成威胁,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但是,依托规章制度进行班级管理,轻视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因素,只是强制性与直接管理,管理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二)重视建设管理制度,轻视建构管理文化

很多初中学校为更好管理学生,会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与工作规范,形成学生处、班主任、班委的三位一体管理格局,对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制定出细化的规范,对班级管理机制层层建制、处处设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作出严格的规范,严格执行苛刻的请假制度与宿舍管理制度。但是,没有文化的促进作用是不长久的,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束缚,影响初中学生的自由发展。

比如,一些初中学校对学生衣着和男生头发长度等都进行严格规定,学生处、班主任、学生会参与监督,让学生感到压抑和不自在。合理管理制度建设是必须的,但如不注重文化建设,则无法让师生真心接受。

(三)重视达成管理目标,轻视学生全面发展

制定严格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并按照制定严格执行,虽然能够构建稳定的学校秩序与班级秩序,但这对学校和班级的建设、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如果过于机械地操作,轻视学生全面发展,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规律、生活秩序等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有的初中学校为了便于日常管理,在午休时不让学生去宿舍午休,而是让学生趴在桌面上午休,这种机械式、不作为的管理举措,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学生趴在桌面上午休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容易造成眼部充血,压迫颈椎神经,当醒来之时感到头晕脑胀,不利于身心健康与下午学习。

二、初中班级文化管理实践取向的相关内涵

立德树人背景下,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班级管理,学校与班主任应当积极推进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實践取向转换,借助文化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科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实质有所不同:科学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在班主任等人的严格执行下,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全方位管理,管理制度权威、管理过程讲究秩序、管理评价比较单一;文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自律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管理更加民主,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行多元化的管理。

对于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文化管理,实践取向是倡导学生个体生命的自由发展,不是抛弃原有的管理制度,也不是不受管理制度的约束,而是将制度融入到文化体系之中,成为班级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过往的只用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的创新与超越,通过文化渗透与环境影响,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启发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文化管理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人文情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初中班级文化管理实践取向的落实举措

通过以上分析与研究,可以明确过去的初中班级科学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不利于学生更好学习与健康成长。文化管理具有诸多优势,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落实。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树立自主管理意识

初中班级管理中,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管理的方面是学生的行为,通过引导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班主任要明确初中生常见的不良行为,是在家庭、社会、学校、个人思想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这需要班主任积极转变主体角色,从过去的完全覆盖式管理,转变为引路人的角色。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树立自主管理意识,班主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分享自律故事、建设互助小组、家校合作评价,进而更好启发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1.学生参与管理,培养自主意识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产生主体意识、独立意识,为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创造氛围,提供机遇,使班级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2019年9月,我接手初二的一个班级,刚开始学生都是以我为中心,毫无自主管理意识,不能自主做课前准备工作,课堂上经常交头接耳,课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自习课不够安静,座位上经常有废纸等。我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和互相督促,更让成绩不理想且经常违纪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负责一些监督事宜。违纪同学从被人管到可以管别人,自我责任心得到极大提高,班级风貌也得到极大改善。根据我的班级管理经验:通过定期讲述自律的小故事,引入古今中外的图文资料,讲述卧薪尝胆、程门立雪等这些经典故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律的重要性,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自主管理中。我们班级还构建自我管理、同桌互促、小组竞赛、老师指导的管理方案,逐步让学生树立自主管理意识,班级管理的效果逐步提升。

2.互助小组建设,培养自主意识

互助小组的设立,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以下是我们班8个互助小组以班级目标“文明、高雅、乐学、善思”为指引,相互竞争,树立共同努力的决心与信心。每个小组在正副组长的带领下,确定本组的称号,确定每周、每月的学习目标,制定组内卫生保持计划表,规定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任务,将维持组内秩序的任务分配到个人,确定本组综合发展目标,发挥每个小组的自主意识,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纷纷争创第一,加强自主管理。

我们还制定了成长互助合作小组量化考核表,根据各组的学习表现、卫生保持、纪律维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多项指标,对不同小组进行综合评分,写入到量化考核表中,这样展示出来,时刻督促每一组的成长。

3.家校合作评价,培养自主意识

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家庭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校外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孩子成长,使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得到最大限度的协调和统一。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教育内容的互补,实施家校合作评价,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创设班级文化氛围,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文化管理,创设和谐共处的文化氛围非常重要。班主任通过班会课、主题课程与示范等方式,主要通过确定班会课或主题课程主题、准备丰富资料、指导学生创作等操作,创设班级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比如,在班级文化氛围的创设中,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在教室的墙壁四周张贴励志名人名言与经典故事宣传图,在后面黑板定期开展主题板报创办活动;班主任定期开展纪律、卫生、道德与法治的主题教育,表扬和奖励能够做到自主管理的学生。以下是我校三月“学雷锋月”我们班学生自己出的板报。

创设班级和谐文化氛围方面,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初中生加强主题阅读,组织阅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及定期开展班级文体活动,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关注有价值的事情,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与文化内涵,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形成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班主任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时间规划,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每天、每周、每月的学習和生活计划,并让同桌和小组成员监督落实,这样可以有效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以下是我班学生看《红星照耀中国》的部分优秀手抄报作品,张贴在教室后面以示表扬。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品行发展

由于初中学生的成长经历、个性品格、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有所不同,从小受到的社会影响和家庭教育的差异,在实行初中班级管理时,班主任不能采取“一刀切”式的粗放式管理,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比如,之前我所教的一名学生吴某,刚入班级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后来逐渐迷上了打网络游戏,甚至晚上经常打游戏到凌晨,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成绩下滑严重。在面对这类学生时,班主任首先要做的不是严加训斥与惩罚,而是通过直接询问、联系家长、调查周边等方式,分析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甚至通宵玩游戏。通过调查与分析,得知这与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个人自控力等相关。在分析产生的因素后,班主任要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教育方式,让学生改正;还可以联系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协同管理。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渗透道德法治教育,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文化管理建设,还需要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班主任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用公正的态度、公平的举措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努力改变自己。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品格、行为习惯、“三观”的教育,进行起点教育和系列主题教育,实施挫折教育等,才能发挥文化管理作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3]。比如,我现在班级的丁某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在期中考试中,由于他之前请过一段时间的病假,导致耽误了课程,此次考试成绩不佳,尤其是数学、英语成绩下滑严重。成绩出来后,他变得浮躁、沉默寡言,课上很少回答问题。在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时,班主任可以与思想政治教师合作,通过引入丰富的关于战胜挫折方面的小故事,如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被匈奴扣押多次仍然返回长安,宋代范仲淹小时候的“划粥而食”,现代体育界的名人重返赛场,以及身边的一些故事。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现,真情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遇到困难不可怕,关键是有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努力改变自己,在日常学习中做到自律,在生活中做到自强,就一定能够提升自我。

四、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背景下,对于初中班级管理实践取向,应当积极推动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转变。班主任要明确过去的科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机械式、强制性的班级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通过实行文化管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更好影响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更好形成文化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包兵兵. 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之中小学班级管理实践取向[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8):3.

[2]韩冬梅. 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班级管理实践探究[J].文渊(中学版), 2019(5):749.

[3]郑燕.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以宁波D中学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 2016.

猜你喜欢

文化管理初中班级管理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幼兔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创奇迹 流翔高钙显神威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管理创新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制度之维
初中班级管理中应处处彰显公平性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与高职学生文化管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