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2021-04-13吴磊
吴磊
摘 要 以济宁市水屯小学为例,对济宁市水屯小学在校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收集调查资料、分析调查结果,针对目前小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从小学生的学习、学校的教学、家庭的教育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使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小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5-0020-04
1 小学生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1974年由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1]。
信息素养开始逐渐在教育中得到关注。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到来,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从小学到大学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过来的,信息素养的定义也随着网络的发展更加完善。如今,它是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四种要素[2]。
信息素养概念的详尽表述为: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分辨出准确的信息,识别完整的信息,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他作出正确的决定,他可以确定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根据这种需求形成问题,确定信息的来源,制订适用的检索方案,包括使用计算机搜索新信息,将这些刚获取的信息和原来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信息[3]。
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就是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教育,不仅包括对计算机网络使用技术、获取信息技术的能力等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教育,更包括信息道德、信息观念的教育。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除了让小学生学习技能以外,还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小学生拥有批判性思维,符合国家所提倡的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小学生具有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素养。
信息素养主要有四个特征。
1)筛选信息具有果断性:小学生可以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自己能够利用的信息。
2)捕捉信息具有敏感性:小学生能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快速地选择。
3)评估信息具有准确性:小学生能够分辨所取信息的利弊。
4)应用信息具有独创性:小学生已有自己的意识,在应用信息方面具有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早期阶段,与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相比具有特殊性。小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因此,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学习阶段来说较低,评价标准也低,但是仍不能放松。
信息素养养成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阶段,促进小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
1)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能促进小学生文化发展,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尊重欣赏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小学生能够对学习知识保持好奇心,进而使小学生能学习到书本之外的知识。
2)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能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小学生信息意识,运用好信息技术,使其信息处理能力更高,能促进小学生和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强其合作能力,提高其参与意识,促使其为集体的发展作贡献。
3)使小学生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包括小学生能正确认识对与错,对事件作出正确的判断,有负责任的举止,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因此,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就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的培养,使他们具有明确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及利用获取信息的工具并通过正确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4]。
2 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研及归因分析
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问卷设计与实施 此次调查研究问卷主要是采用线上发放的方式进行。笔者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的设计,在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发送该问卷链接,由济宁市在校小学生匿名填写。此次发放电子问卷92份,回收92份,回收率为100%。
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信息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养。了解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除了了解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外,还要了解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看法、小学生的上网情况以及小学生对于计算机软件的熟練程度。下面是对结果的具体分析。
1)小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小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间接地体现了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学校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改进,以吻合小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查结果显示,有53.33%的小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重要,并且有84.44%的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有84.44%的小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能给他们带来很多便利。
但是,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情况不乐观。如图1所示,有57.78%的小学生表示自己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仍然有28.89%的学生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很少正式上课。由此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校对教育教学有较高的使命感,主动承担起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这也间接地反映出绝大多数的小学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一定的了解,积极了解教育教学的动态变化;但是仍有少数学校不能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未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
2)小学生信息意识现状。小学生具有基本运用信息的意识。对小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行调查,当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47.78%的学生非常同意上网寻求解决方案,并且结果显示,没有学生反对上网查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几乎每天用电脑等工具上网,并且主要是用来辅助学习,其次是用于社交(聊天等),很少的学生仅仅用于娱乐(玩游戏、看视频等)。由此可见,大部分小学生具有信息意识,能通过上网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帮助。
小学生具有信息意识,就相对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延伸就具有获取信息的途径。处理信息能力是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得出,利用学习APP的学生占64.44%,是几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中使用最多的,且76.67%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能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而只有64.44%的学生认为书籍能够快速获取有效的信息。这说明现代小学生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有效信息比利用纸质资料更快捷方便。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报纸、杂志等不再是人们获取新信息的主要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更快捷、更方便。调查结果说明,小学生已经开始具备接受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把对信息的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学习意识提升到可实施行动,但是部分小学生没有上升到自觉主动的程度。小学生目前信息意识较低的原因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开展的这方面的活动较少,使得小学生能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情景较少,小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
3)小学生信息知识现状。通过调查得出的结果,有一半左右的小学生能区别电脑桌面上常见的软件图标并对其进行操作,但是知道计算机组成的小学生却很少。多数小学生知道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会初步使用杀毒软件防止危害,并且学过使用百度等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调查还发现,有72%的小学生表明需要教师引导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并且能够通过教师指导学习如何利用网络进行高效学习,如图3所示。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在大多数学校都已开设,但是该地区小学生的信息知识总体来说是较为缺乏的,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上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缺乏对信息技术知识系统地学习,缺乏知识的整合,不能自己建构知识体系[5]。虽然有信息意识,但是由于理论知识不足,小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来源和方式较为单一:小学生向家长或教师询问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时,由于家长的信息素养水平较低,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不足,家长和教师往往无法正确地给予小学生解释;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之外的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将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中。
4)小学生信息技能现状。通过调查得出,大多数的小学生会使用基本的操作,能熟练使用QQ、微信等工具与同学、老师等交流,并且能熟练使用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发表自己的言论,并对他人的观点和看法表态。如表1显示,80%左右的小学生非常同意、基本同意已经学习过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操作,仅有5%左右的小学生表示没有学习过这些软件的基本操作。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虽然大部分小学生表示学习过这些软件,但是只有少数小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Word进行编辑,利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尤其是对Excel的利用更是少之又少。
由此可见,小学生信息技能水平较低的原因是接触的信息技能练习有限,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接触渠道,将信息技术与各科学习进行整合,使小学生能提炼更多相关的知识。信息的归纳、总结能力不足是学生的缺点,他们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小学生信息道德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即使能得到一定的好处,也有60%的小学生不会在网络上泄露个人和他人的信息。这说明小学生的信息道德良好,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基本遵守法律法规,能做到不泄露个人和他人的信息,具有社会责任意识,但是仍有小部分学生会触犯道德底线。
如图4所示,面对不良信息,大部分小学生表示不会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但还有少数学生不能端正使用网络的态度。对于网上出现的言论,有些小学生会出现言辞过激的行为。总体来说,小学生在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中能够遵循法律法规,具备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但是应该继续加强道德教育,可以开设思政课对小学生给予正确的道德引导,进一步完善小学生信息道德方面的知识体系[6]。
通过调查,基本了解了小学生信息素养情况,虽然部分小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但是大部分小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小学生虽然具有信息技术常识,但是由于自然的、人为的原因,并未真正深入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7]。
3 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路径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意识和知识 对小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教师不仅要重视书本理论的学习,还要适当地开展实践锻炼活动;课堂内的活动主要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理论,而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校外练习,使小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原则和规范,激发求知欲,更乐意学习理论知识。练习活动还扩大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拓宽了小学生的知识维度,是课本知识的延伸。
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提高小学生信息技能 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进行合理结合。比如在数学课中,教师可以采用画图软件以及计算机课件为小学生讲解有关图形等方面的知识理论,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地展示教学内容,直接展示难理解的关系,使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为深刻。
开设思政课,提高小学生信息道德素养 学校应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小学生素质。学校要定期举办道德实践活动,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意识,促使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网络上以现实生活中的标准来约束自己,才会自觉地遵循网络生活中的规范,对于网络的应用形成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规范的道德观念,对自己在网络中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提高家长的信息素养 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不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不重视。其实,从家长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可以看出家长的观念,也随之观察出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尤其是家长对于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在学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课下,家长应对孩子进行约束,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网络。因此,学校或者有关部门要定期对家长开展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使家长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得到改变,以更好地辅助小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目前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较为落后,缺乏信息素养的教师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一定的影响,使得小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教育非常必要,教师也要努力学习。做好教师的入职培养,并且教师工作后仍要积极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工作的空余时间进行学习,提高信息素养,更新思想观念[9]。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知识教育,给教师提供相应的锻炼机会,使教师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4 结语
在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信息素养,这已然成为社会评价人才的一项标准。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因此,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非常重要。本研究针对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总结,为如何更好地对小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培养提供相关建议。在未来研究中,笔者会继续关注小学生信息素养情况,对相关培养建议继续进行调整完善。
参考文献
[1]叶金霞.略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3):47-48.
[2]程建伟,刘华山.中小学生信息技能评估体系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6):22-27.
[3]陈东毅,袁曦临.城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8(6):91-97.
[4]王海燕,付丽萍.西北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6(7):35-38.
[5]秦小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初探[J].学周刊,2019(15):133.
[6]胡弼成,姚云龙.父母素养提升:新时代家齐国治的必修工程[J].当代教育论坛,2019(2):1-14.
[7]陈文文,于颖.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J].软件导刊,2019(5):212-241,218.
[8]吴砥,许林,朱莎,等.信息时代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8):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