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教学中设计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究

2021-04-13鲁曼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工匠精神学生

【摘要】近年来,设计类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其教育形式以技能为基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为主。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工匠精神在项目化教学中设计教育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观是对尊重劳动、崇尚自然、重视传承、追求创新等职业道德的认可,其内涵侧重于“精准”和“维护”以及“信任”这三个价值观中又包含工匠精神的含义,“精细”是设计的标准和目标,要致力于追求卓越和创新的专业精神。“坚守”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是专注、专业、全职的,“信仰”是一种设计中的追求。文中就是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设计类  学生  工匠精神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服务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湘教通〔2019〕278 号,立项编号:ZJGB201913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3-0009-03

一、项目化教学中设计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现状

1.设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区的运营成本增加,许多企业向内陆城市转移,许多产业转移增加了对艺术设计行业的需求,需求水平有所提高,带动了内陆环境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新媒体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毕业后立即融入企业,校企合作是教育改革中经常提到的话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各行业之间的联系是不可避免的,各个职业的发展趋势也各有特点。为解决校企合作问题,设计专业教育采用以工学结合为主的两种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校企合作单位,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公司的用人标准设定了教育目标、教育计划,学生毕业后,符合条件的学生可直接进入公司;另一种是循序渐进地训练,将课程工作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将提高课程内容的有效性。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纠正当前职业教育的偏差,从学生入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接受了专业指导的职业规划,并逐步结合专业课程来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2.项目化的形成方式与项目模式

以就业梦想能力为本的课程目标是设计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艺术设计教育走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前沿,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和综合专长的培养,也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为了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形成项目的主要方式是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创造出具体的工作安排,并将这个具体的工作通过一个或多个项目来传递。在动手培训和动手培训中,项目被定义为指导工作的综合形式,是课程教育项目,而不是企业活动项目。从复杂到简单,类型分为项目、子项目、任务和作业。在教育项目中,课程项目占教育内容的绝大部分,除职业技能外,还包括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公司实际项目只占教育项目内容的一小部分。

3.工匠精神重受眷注

“工匠精神”内在蕴含着纯粹精神、完美精神、敬业精神、专注精神、厚实精神等精神维度,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应放在更加宽阔的视域。“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大复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的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工艺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重新定位和强化,作为“久违”的流行语,工匠精神重新回到了国人的视野中,体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需要,面对国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设计产业升级是提升产业供给和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复杂化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复兴保证了中国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设计教育领域。

二、项目化教学中设计类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优势

1.项目化教学能够在职场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与常规课堂教育不同,项目化教学解决了正式工作场所和行业职位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为真正的公司创造了一个工作环境,让学生同时学习技能和知识,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识别操作环节。项目式教育适合专业技术水平相对一致的学生群体,但大学生来源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行分类,拥有技能并在市场上使用相同的品质,公司不同的工作组设定了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项目化教学能够在职场情境中项目化教学的工匠精神培养。

2.项目化教学课程模式让学生成为主体探索工匠精神

项目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并掌握的生产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是项目化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并行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和理念,能够让学生共同学习,师生之间交流,真正发挥工匠精神的探索学习。审美与创新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设计教育关于工艺的发展,正在打破传统工艺美学的审美范式,培育“现代性”。美学不是一天的工作,造型美、材质美、工艺美,按照现代设计统一的原则,打破原有理念,发现、探索和发展手工工艺的精髓和材料之美所涵盖的课程是美育的基本环节。

3.基于工匠精神教学课程模式利于生产实践

在具体教学操作过程中,项目化教学最佳理想效果是在真实项目中进行。但项目与教学时间上是不能够完全吻合的,如何通过制定教学培养计划,将教学时间改良,得以配合企业真实项目时间是项目化教学效果得以实现需要进一步思考。通过“三位一体”的制作和大学,研究型教育模式的实践,学生可以接触到真正的“一线工匠”,用耳朵和眼睛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学生的设计行为贯穿于创意构思、市场展示、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培养的一丝不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产、研、研实践包括实际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每个环节流程清晰、环环相扣,形成了检验学生工匠精神的验证体系,这为加强工艺在设计教育中的影响创造了多方面的保证。

三、建立设计专业的课程模式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教学设想

设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设计教育课程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使在高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必须参加实践活动,更多的职业教育模擬技能知识培训作为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关的虚拟工作场所,院校成为可以直接创造就业基本指标的制造业组织。艺术设计专业的长期发展强调了该专业的实用性,尤其是在主张普通大众能够享受到设计带来的便利之后,教育模式也有了类似的形态,已经在项目中进行了探索。

1.基于“模块单元制”方法建立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设想

根据课程体系的延续性,在课程之间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以适应市场需求。每一个循序渐进的课程或具有一致系统的个别课程,都可以培养出符合要求的职业技能。这对应于你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设计专业学生在实际生产学习中需要具备专业和创新的思维能力、责任感、团队意识等。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对任务模块的研究在帖子中找到正确的位置和编号,该模块确定位置的级别,以研究和企业交流的形式,了解艺术设计行业当前的专业技术和专业工作能力要求,在课堂或公司真实项目中针对虚拟项目任务的专业课程。建立系统和毕业培训项目。将课程划分为单独的单元能力模块。并且每年根据行业研究成果,获取技能模块变化和要求,及时调整和改变设计岗位的专业能力培养计划,调整和满足课程内容,及时制定企业要求,让学生完成模块学习。这种项目化单元能够让每个小组都探索工匠精神的不同含义。

2.工匠精神融入当代设计教育的原则

现代工艺教育需要培养设计师追求极致的“精湛技艺”素养。这一特点体现在个体工匠对工艺“灵魂”的追求上。“工艺品有灵魂,工匠有自尊”,产品体现了设计师个性的投射,成为专业精神的物理表现。产品进化过程遵循基本的制造工艺和规则,技术精良和雕刻精细是基本要求。当然,“精密科技”的精神特征也体现在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上,创新精神要求设计师突破传统刻板印象,追求卓越生产,同时不断吸收前沿设计理念。可以重新定义设计创作的时代特征,在设计重构美学的过程中突出。

3.基于办校优势对实训基地的建立完善项目化的实现效果

“关门教育”的时代已然过去,设计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概莫能外人们不仅可以从大学获得良好的教育,还可以在其他地方获得良好的教育。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劳动力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一些老工种也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熟练的技术人员也需要一些大专以上学历。培训和劳动力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高职教育来说,形成校企共创、全过程参与,是发展创新教育模式、提升专业科研水平的一个可能途径它还可以鼓励教师保持开发学生工匠精神的探索。紧跟企业环境中的行业趋势并实践教学,现代设计教育依赖于跨学科和专业合作。协同设计的不同学科和专业是相互依存的,协同创新和跨界思维不仅存在于学科中,也存在于跨界合作中,以打破不同学科和行业之间的壁垒,推动设计教育的深入发展。“密室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设计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发展也不例外。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项目式教育实践的应用,將企业行业专业人士与教育进行沟通,确保教育团队的双重素质。项目式教育可以将较为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技能。熟练的效果强于知识点的理解,展示学生的实践技能,反复连接操作技能,能用好作品,能完成作品。作为项目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是培养工匠精神。传统意义上的正规导师有其自身的专业限制,例如企业工作经验不足或长期教育工作与市场发展相对脱节等。因此,项目指导的效果是纸上谈兵,无法达到预期的项目指导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继续在企业锻炼、在企业最前沿工作或在大学聘请兼职教师的机会来提高职业技能。聘用制度允许更灵活地定期或不定期讲座形式,同时,兼职教师需要重视设计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范凯熹.世界一流美术学院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40):21-22

[2]袁道.以“工匠精神”助推经济发展步入质量时代[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1):67-71

[3]袁熙旸.艺术设计教育与相关历史概念的辨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20(4):59-63.

[4]吴贵明.文化创意产业研发人才胜任力的结构特征及其开发机制构建[J].东南学术.2019(6):110-116

[5]黄石.浅析中国传统造物文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1-13

[6]袁文娟.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开拓与培养教育的路径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9

作者简介:

鲁曼(1983年2月-),女,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学工匠精神学生
学生写话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