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数字化建设探析
2021-04-13马跃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古籍数字化建设也被写入国家“十四五”发展纲要中。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由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牵头,搭建了吉林省中医药古籍特藏文献数字图书馆,完成了馆藏中医药类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实现了古籍文献利用互联网活起来、用起来,走进古籍,遇见中医。
古籍数字化 长春中医药大学 图书馆 经验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ibrary,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books has also been written into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outline of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Jilin Province, led by the library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 special digital library of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Jilin Province has been built, completed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ction of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rough the Internet, 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 can live and use, go into ancient books and mee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git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ibrary; Experience
古籍即中國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仅受到环境的侵蚀,如污渍、霉侵、虫蛀、鼠啮等,也会遭到人为的损坏,如撕裂、折损等,随着时间的流逝,纸张酸化、开口、线断等现象明显,严重影响着古籍的保存。图书馆是古籍的主要收藏单位,古籍保护的硬件设施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如何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古籍的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古籍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古籍藏与用的矛盾问题日渐凸显,随着数字图书馆、数字阅读的发展,古籍数字化应运而生。
古籍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检索和存储,使其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息,可以真实、清晰地反映古籍原貌,为古籍保护研究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字资源服务。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收藏古籍近3万册,以明清时期的医学著作为主,作为吉林省内唯一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收藏的中医药类古籍数量占比较重,近两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已完成了馆藏中医药类古籍的数字化加工,搭建了吉林省中医药古籍特藏文献数字图书馆,为吉林省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春中医药大学古籍数字化加工有着严格的工作流程与管理制度,加工人员必须遵守古籍出入库登记制度、数字化加工规范、数字化标引规范、保密协议以及数字化加工质量检查等一系列制度规范。
(1)高清晰扫描。参照《中华医藏》项目对古籍图像扫描的要求,采用古籍专用数字化冷光源扫描仪,取600dpi,高清扫描,保证古籍持续放大或再版时,字迹及纸张纤维清晰可见,方便读者查阅。(2)加衬纸防透字。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古籍以筒页的形式呈现,多数会出现透字的现象,这就需要在筒页中间夹入衬纸,以防止高清扫描时透字干扰。(3)底本水印。作为古籍收藏单位,有必要增加水印、防伪等技术手段,宣示版权,使用者需提供版本来源,收藏单位有权知晓古籍底本的获取渠道与使用目的。(4)还原古籍原貌。经过笔者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古籍数字化后多以电子书的形式阅览,有半页阅读,亦有以筒页形式浏览,个人认为后者更接近古籍原始造版形识,整个板框、版心、书口一目了然。古籍影像底色应最大程度地还原古籍色彩原貌,不做任何调色,从数据输入到输出环节,建立统一的色彩还原标准,通过比色卡,以窥古籍底本的原色原貌。
由于古籍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以及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属性,古籍的数字化工作需要严格的保护标准。早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古籍保护,要制订古籍数字化标准,规范古籍数字化工作,建立古籍数字资源库”。2017年,《國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统筹推进古籍整理出版数字化”。《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提出,“鼓励和支持各古籍 收藏单位率先对馆藏特色文献和珍贵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快建立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管理平台”。
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逐步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一批批古籍文献数字化产品应运而生。此外,经过多方不懈努力,通过国际合作开展古籍数字化项目,使得海外古籍以数字化形式回归,推动了古籍数字化建设与资源共享。尤其海外中医药古籍的回归,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献资料保障。统一的标准化要求是古籍数字化的基础,直接影响古籍数字资源的制作质量和提供服务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古籍数字化技术手段略同,但没有统一的标准,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古籍扫描仪参数的提高,国内现有的古籍数字化标准已不能满足现行需要,需要逐步改进,及时更新各项标准。
古籍数字化人员建设队伍应由插页员、扫描员、修图员、标引加工员组成,每个人员都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基本的爱护古籍之心;轻拿轻放,夹、取衬纸勿伤书口;翻页时不可捻搓;放置压书板时不可过于展开书脊;修整图片时认真核对,防止错乱,贻误读者;标注著录员要有一定的古文字如繁体字、篆字等的辨识能力。总之,一部完整的数字古籍能准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需要有多方合作,要求加工人员不仅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更要有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对于图书馆来说,古籍数字化后通常不再提供纸质服务,便于馆藏古籍的保护与存藏。针对同一种古籍的不同复本是否需要做数字化加工,这就需要比对两种古籍的品相、序跋及批注的差异,通常还是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以防漏掉重要信息。鉴于古籍的特殊装帧形制、开本大小不一,以及受存藏条件影响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书页絮化、破损情况。同时,线装书制作中会有部分古籍存在缝合夹字现象,给古籍数字化增加了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加工工艺要求,需要选择正确的加工方式和数字化设备方可避免文献受到二次伤害,这时不可硬掰,可以考虑拆线扫描后上架封存,并做好记录;对于破损古籍,需留存修复前后影像,以兹比对;对于古籍中夹留的纸条或特殊载体,应扫描保留在当页位置,以供读者研究;扫描中若发现明显的串页、漏页、错页,应做好记录;在扫描中发现古籍书中自带夹衬,拆书后发现内衬为一册完整古籍,应录入古籍书目财产,做好记录[6]。
利用数字化设备采集古籍原典进行数字编码转换后,按照一定的格式组成古籍信息资源数字对象,是古籍实物转换为数字资源的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原始的书库储存转变为电子存储,在高清晰像素的要求下,需要更多的虚拟空间,原始图像尽量多做备份,做好交接保管工作,确立并执行保管制度。
充分利用馆藏数字古籍,分门别类形成自建古籍资源数据库,如人参数据库、伪满医药数据库等,打造自身特色,更好地推广中医药古籍,满足广大读者需求。
古籍数字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古籍纸本文献的“收藏与使用的矛盾”,实现了保存古籍原版的同时满足读者线上阅读的需求,但是对于部分读者,尤其是对古籍版本考证或不同版本比对方面有严格要求的人群,数字化古籍则不能满足文献资源以外的特殊需求,即版本价值与文献价值的不同策略,此时必须通过古籍原本,进行纸张材质、开本大小、装帧方式,甚至用手掂重等细致研究,这些都是数字古籍无法展现出来的客观特点、身份特征。例如,有一册古籍在线阅览时发现卷端标注宋刻本,后请专家鉴定,从开本大小、装订针眼儿、书托在手上的重量、纸张的薄厚,断定为日本时期刻本。
根据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开展与完善,数字古籍应当纳入古籍普查、保护的范畴,重视数字化古籍的存储与保护,并逐渐形成《古籍数字资源总目》《古籍数据库总目》,随着纸质古籍的老化与破损,全方位把握国家数字化古籍的现有状况,不仅是国家文物保护安全的需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播与传承的需要。
我国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献典籍,这些典籍记录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缔造的重要成果。在“唤醒沉睡的古籍”“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的热潮下,国家在“十四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古籍数字建设的战略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古籍,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各民族融合及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古籍破损必无法阻止,古籍数字化将成为古籍保护的重要手段,必将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促进数字人文的创新与发展。
鉴于古籍具有文献内容价值与历史版本价值两个方面,在古籍保护中不好权衡收藏与利用的关系,而古籍数字化不仅可以推进古籍文献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发展,还可以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处理好古籍藏与用的两个对立面。
目前,在古籍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制作较高清晰度、适宜查阅的文献资源古籍库,研究者或读者只须利用线上资源查找和阅读所需文献即可,无须翻阅古籍原本,这样更便于古籍文本文献的收藏与保护。由此可见,古籍数字化可以大大提升文献资源的阅读宽度与广度,方便查找与管理,提高古籍文献的利用效果。与此同时,在古籍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搭建相关的古籍数据资源系统,增加古籍信息容量,提供多元化的检索手段,从而达到对古籍文献的有效保存和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古籍文献的保护效果,还能提高其利用效率,满足读者对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有效解決古籍“藏用矛盾”的问题。先进的古籍数据资源系统,可以提升古籍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促进古籍文献资源的长期管理和利用,最终平衡古籍资源的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率先搭建了吉林省中医药古籍特藏数字图书馆,完成了馆藏中医药类古籍的数字化加工,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古籍线上阅览服务,为中医药建设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随着数字人文的发展,古籍数字化逐渐成为传统古籍延续和创新的基础,也将成为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用起来,走进互联网,走进更多读者的生活。
[1] 曹瑞琴.古籍数字化与共建共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S1):41-44.
[2] 马跃.古籍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20(342)147-148.
[3]吴爱云,赵宇波,黄东霞.吉林省古籍资源保护调研[J].图书馆学研究,2021(11):50-57.
[4] 张会芳.古籍数字化对古籍文献“藏用矛盾”的影响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178-179.
[5] 韩超.南京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及思考[N].藏书报,2021-03-08(012).
[6] 颜艳萍.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古籍数字化新实践——以云南省图书馆古籍数据库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0(7):39-43.
[7] 罗渝,黄璜.中文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域外汉籍数字服务平台”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8(7):39-42.
[8] 赵文友,林世田.“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以“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为中心的古籍数字化工作[J].新世纪图书馆,2018(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