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事教学的活动型路径探析

2021-04-12胡成亚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初中阶段

胡成亚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时事紧密相关,时事资源对开阔学生眼界、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事教学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的“3.18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时事教学手段也应通过活动的方式来探索从实现知识型教学到知识育人的转变,实现“在活动中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阶段;时事教学;活动型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06-0079-02

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教学必须关注鲜活的时事资源,积极主动运用时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和新闻敏锐度,恰如其分地运用时事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参与度,既要坚持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实现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认为这里的“活动”应是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统一。时事教学活动是指将以时事资源为载体,引导学生根据时事的不同性质进行内隐的思维活动或外显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达到育人目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他们熟悉互联网,关注社会热点,讨厌一味地说教。这也使道德与法治课必须借助丰富的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本文对时事教学的活动型路径进行了探索。

一、时事点评,在活动中活化教材

所谓时事点评,就是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际、国内、地方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时事具有鲜明的时效性,能鲜活呈现教材知识,选用生活中的热点时事活化教材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时事点评可以分为阵地式和渗透式两种[1]。

(一)阵地式点评

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时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每次在课前开展5分钟的时事点评活动。要求1—2名学生,在课堂上分别对提前选取好的一则新闻进行点评,并以PPT为辅助手段进行呈现。该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可操作性强且受学生欢迎。该活动的重点是点评,要求学生必须从两个以上的角度分析该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可能导致的结果、可以采取的对策等,并鼓励点评的学生和台下的“观众”(学生)进行互动,欢迎“观众”对该新闻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补充意见。然后教师随机抽取两位“观众”,让其分别从语言表达、仪态展现、新闻选择、观点呈现等角度给每位点评学生打分,最后教师还需对点评的新闻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二)渗透式点评

如果把阵地式点评看成是每堂课的预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渗透式点评就是课堂的生成,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渗透式点评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格式,教师是渗透式点评的主角,应主动选择与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相关度高的新闻,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渗透式点评。如讲到“人民当家作主”的知识点时,结合全国两会召开、代表的选举等相关新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时事辩论,在活动中优化思维

时事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是立体的、多样的,每一个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都纷繁复杂,很多新闻是持续性发生的,有些新闻甚至具有争议性。时事教学不应该也不能回避这些争议,教师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这是正确的、那是错误的,而应该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去争论、思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

(一)课堂辩论

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课本知识和时政热点的结合点,并设置10分钟的课堂辩论环节。如在教学“感受生命的意义”一章节时,笔者选取了“23岁消防员为救95岁老人英勇牺牲到底值不值”这个热门话题,让学生展开辩论,网络上争执不下的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在学生的激烈辩论中慢慢明晰,有学生在辩论中因为对生命意义的感悟而泣不成声。通过激烈探讨,在辩论中得出结论,学生能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珍惜生命,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中是较难实现的。

(二)专题辩论

“理,不辩不明”,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典型的时事定期开展专题辩论赛。如学生耳熟能详的两个词——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是靠法律还是靠道德?针对这一问题需安排专题辩论活动,可从班级内部的小组辩论开始,选取辩手代表班级参加年级的辩论比赛。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学生会明白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须将法治和德治结合。

三、时事创编,在活动中内化知识

时事教学如果仅停留在讨论环节,就仿佛鲜花没有了根系,失去了厚重感。时事点评和辩论所产生的思维火花,在活动中才能得以延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编试题、制作时事手账和表演时事小品等方式联系书本知识,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个人知识,这样的过程是学习深化的过程。

(一)试题创编

毫无疑问,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独立编制合格試卷的能力,但对学生而言,编制试卷是不太容易的事情。不过在时事点评和时事辩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较好地将教材知识点和时事材料相结合。

笔者在平时的作业讲评中,已经对苏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的题型结构进行了反复讲解。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每学期每个学生结合时事材料,编制一份迷你试卷,包含5道选择题和1道分析说明题,其中分析说明题设置3个小问题,涉及3个不同的知识点,并给出答案。同时笔者向学生明确编制迷你试卷要考虑班级不同同学的学习能力,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笔者还会选择学生编制的优秀试题,让学生共同完成[3]。

试题编制是时事教学中比较难应用的一个教学手段。教师可让学生从模仿开始编制试题,经过不断练习和教师的指点,学生能在考试中逐渐看出命题教师设置某一题的出发点,知道如何设置考点,在分析时事时如何与考点相结合,如何多角度考虑问题。能编制试题,学生应对考试也就不成问题了。

(二)制作时事手账

手账是学生喜欢的一种记录方式,将其运用在时事教学中,符合学生的喜好。时事手账有很多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绘制漫画的方式来表达对某一事件的态度,评析社会现象;用插画表达对某些热点事件的感受和人物的看法,表达自己对此时事的看法。日积月累,手账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让学生可以用非常艺术化的方式来记录时事生活。教师还可定期举办时事手账的展览和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时事小品

大部分学生的网络知识比较丰富,自我表現欲望相对较强,也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结合时事进行小品的编制和表演是一种非常好学习方式。如在学习八年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课时,恰逢学生结合时事新闻编制了《我的牛奶我做主》的小品,生动地演绎了一个无良老板售卖过期牛奶,消费者正当维权的故事。该小品不仅体现了时事事件本身的价值,更展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能将书本知识完全内化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

四、时事践行,在活动中深化核心素养

活动型路径的范畴既包括课内、校内,也包括课外、校外,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会推动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时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培养公民意识,既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也是道德与法治课时事教学的落脚点和意义所在[4]。

(一)建言献策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新建学校,开学初周边的环境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如班级有学生发现,一些人在操场外围倾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天气炎热,这些垃圾产生了异味。一位学生用镜头记录下这些问题,并在课堂的时事点评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随后笔者鼓励该学生向市长反映。于是她提笔给市长写信,把自己对校园周边环境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提交上去。过了一段时间,便民热线给了她满意的回复。在这个过程中,她体验到了参与社会事务后的成就感和公民的责任感。结合两会的召开,在行使公民监督权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切身体会到建言献策的意义。

(二)志愿服务

关注社会现象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如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与环保活动,在护城河边拾垃圾、学会垃圾分类等,这些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

总之,活动型时事教学可以改变道德与法治课的“灌输式”教学,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背景,掌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特征,深挖相关的课程资源,将其整合,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最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兰君.时政分析教学法在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德育研究,2018(46).

[2]候新旺.时事议题引领下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建构[J].教

学月刊,2019(18).

[3]刘雁.例谈“活动型课程”的实施路径[J].中学政治教

学参考,2018(33).

[4]王猛.国内发达地区初中时事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以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时事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7).

猜你喜欢

初中阶段
初中阶段语音教学的反思
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培养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几点尝试
初步探索构建初中史地生学科交叉渗透教学的专题课程
生本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
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初探
小议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