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日寒凉,亲情温暖

2021-04-12艾科

新青年 2021年1期
关键词:铡刀笤帚葱油饼

艾科

一场冬雨过后,天气骤然转凉。我带着从商场购买的棉衣,回乡下老家给日渐年迈的双亲“送温暖”。车子驶到院落门口时,我看到父亲正在蒜地里忙活,母亲正在打扫门前的落叶。

见我回来,母亲停下手里的笤帚,笑容满面地问我,怎么这个时候突然回来啦?她又将目光往车里探了探:“儿媳妇和宝贝孙子呢?”我告诉母亲孩子要上辅导班,他们娘俩来不了,我全权代表他们回来看您和父亲。母亲脸上的神采瞬间淡了三分,她继续挥动笤帚,打扫簌簌而下的落叶。我清晰地听到母亲小声嘀咕说:“他们娘俩没回来也好,回来也过不习惯。今天就不用顾及儿媳妇和宝贝孙子的胃口了,咱们一家三口做饭可以简单一点。”我有些不知所措,原来母亲一直都把儿媳妇当成了远方的来客,我每次带妻子回来,母亲都会正儿八经地做上几道拿手美食,来“巩固”这种神奇微妙但又难以言说的婆媳关系。宝贝孙子更是她老人家的心尖肉,孩子想吃什么,母亲都会竭力满足。

我来到菜园的地头,欲下地陪父亲一起干活,却被他当即喝住:“刚下过小雨不久,泥土还没干,你就别再伸手了,以免弄得满身是泥。”父亲的厉声劝阻令我愕然惊叹,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也把我当成了不能随便使唤的客人,无形的代沟让我们父子之间渐渐有了距离感。

犹记得小时候,家里饲养了很多牛羊,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青草喂养它们,但我不愿下地割草,有时即便硬着头皮带着尼龙口袋和镰刀去了田野,到天黑回来也只能割大半口袋的青草。这个时候,满身汗味的父亲就会对我破口大骂,说我是懒驴上磨磨洋工,在沟边渠旁磨蹭了半天,还不如他“顺手”从庄稼地里“捎带”回来的青草多。一向温和的母亲对我也毫不客气,她口口声声告诫我说,不好好干活哪有钱供你读书、买衣服、盖房子、娶媳妇?

为了惩治我的懒惰,父亲怒气冲冲地搬来铡刀,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命令我配合他铡草。我弯腰掀开铡刀,一边看父亲左腿半跪于地、右腿配合双手将挤压成摞的青草慢慢往刀口处挪送,一边使出浑身力气握住铡刀刀柄一跃而起,借助身体的重量将铡刀刀片猛按下去,成摞的青草就会一刀两断,为了让黄牛吃得舒心爽口,每一摞青草都要铡成一寸长短。那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母亲已经扫完了落叶,她放下笤帚腾出双手紧了紧胸前的围裙,然后问我中午想吃什么。我说天凉了,弄点热乎的饭食吃吧。母亲心领神会,她让我先去堂屋里休息,自己则走进厨房开始忙活起来。

独自待在屋里实在无趣,于是我起身走进厨房,看母亲在张罗什么饭食。只是不大一会儿的工夫,她就准备好了花生仁、千张丝、海带丝、金针菇、木耳、鸡蛋、香菜、葱花、姜丝、淀粉、胡椒粉等一应食材,并按不同顺序倒进燃气灶上的钢筋锅里做辣糊汤。这边忙完又转身走到案板旁边开始和面做葱油饼。母亲做的葱油饼在十里八村堪称一绝,那种“独门绝技”我至今依然熟记于心,以至于有时候会想,假使我哪天辞了工作,那么租一家门面小店专做葱油饼卖,也能养家糊口,甚至过上小康生活。当层次分明、油光可鉴、软糯细滑的葱油饼擀好以后,母亲就开始点火烧灶,她拒绝掌控不了火候的我伸手相助,并坚称地道的葱油饼必须放在柴火锅里蒸才能保证原汁原味。我特别喜欢吃在柴火锅里蒸出的葱油饼,上层松软糯口、清香扑鼻,下层贴锅的部分焦黄酥脆、面香四溢。葱油饼配上辣糊汤,简直是驱寒保暖的人间美味。

吃罢午饭,我从车里取出新买的过冬棉衣交给父母,母亲叨咕道:“净瞎花钱,家里的衣裳一大堆,穿到老死都穿不完,你干吗还买新的啊!”父亲摸着质量上乘的棉衣一言不发,年轻时的暴戾历经岁月洗礼过后,如今早已荡然无存。他和母亲一样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此生都对衣装品牌知之甚少,新的家什衣物,买或不买,也都失去了话语权。很多时候都是我和妻子径自买好带给他们,并“强迫”他们学着使用或穿戴。父母渐失挣钱养家的能力,故而也就没有底气对我“颐指气使”了。

我准备回城的时候,母親一边叮嘱我今后别再为她和父亲胡乱花钱,一边马不停蹄地往我后备箱里塞大蒜、土豆、鸭蛋、花生、冬瓜、干椒、腊肉、咸鱼……

驱车行驶在初冬的公路上,远处烟雨空蒙,草木枯黄,寒凉乍现,萧瑟满眼,但我心中却燃起一团烈火,将所有寒凉驱散。

猜你喜欢

铡刀笤帚葱油饼
高怀柱
细致
天价笤帚的秘密
扶不扶
张铁匠
使用笤帚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