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罪”PPT

2021-04-12邝海炎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名嘴效用生产

邝海炎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刘宁的提案吸引了我,他认为,PPT注重线性的“要点演示”,极大削弱学生“整体阅读”能力,进而导致学生缺少思维整体性训练。

笔者在学校兼课,对PPT的弊端也感受很深。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应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从长计议。

首先,我们要清楚,PPT是西方“视觉优先论”传统的延续。在所有感觉中,視觉排第一位。它具有直接性、不介入对象的特征,因此黑格尔等哲人认为视觉所获得的经验最“客观”,最接近对象本身的性质。这种“视觉优先论”孕育了西方的“科学革命”,比如,将原先需要依靠听觉和触觉去感知的不可见的抽象物(如温度、重量、长度、乃至人的智力水平等)转化为可见而且能够测量的数据。听诊器发明以后,医生就不再直接同患者的经验和身体交流,而只和化验结果和测试数据打交道。

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知识逐渐被运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分工制度与近代教育奠基后,知识更成为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里可售卖的商品,传统的“道德知识”逐渐被新兴的“技术知识”超车。知识的效用化也就要求教育尽可能快捷地、可批量化地生产。

到了20世纪中后期,教育效用化更是甚嚣尘上,最典型的是“新批评”派鼓吹的“科学化批评”,它之所以能压倒传统的“印象式批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战后大学教育发达,文学教学需要用规范化的方式“短时间内批量教会学生如何读作品”。

因此,有人揶揄它是“训练未来教师的职业教学法”(赵毅衡《重访新批评》),语虽刻薄,却说出了不少真相。毫无疑问,中国21世纪以来流行的PPT教学,也是知识效用化加速的一环。其优点是:可视化,方便学生迅速捕捉知识,也方便培训老师。

这些年,不少人怀念民国诗学大家顾随,说他对学生最大的启发不是论著,而是“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的讲课。

但我觉得也不宜神化顾随,“即兴点评”的缺陷也很明显:一是,授课者水平发挥往往不稳定,有如空手夺白刃,容易伤人并自伤。二是,思维只是跟着声音游走,缺少唐君毅所说的“笔耕凝道”过程,不利于学术积累。三是,层次差的学生理解不了“妙谛”,只是看了一场“相声”而已。更关键的是,“顾随式讲课”不能量化生产,无法满足普及教育的需求。

当然,顾随不能量化生产,不代表中国教育就不再需要“顾随”了。我们可以给出一些的公开课让“顾随式的教学名嘴们”实验,关键还是教育体制要开放、包容、多元。之前有报道说,“历史名嘴”袁腾飞辞职的理由就是“不愿做PPT”。真让人哭笑不得。

海外学者张晓虹批评过PPT,“图像压倒文字影像,文字影像又压倒声音。理解不再是具有时间延续性的过程,理解成为空间瞬时并置的断裂图像。讲课不再有叙事结构,讲课成为重点归纳。”她因此怀念传统的“声音充满时间的流动、时间充满语言的交织、语言充满不确定”的面对面教学。

必须承认,PPT确实存在视觉欺凌听觉的毛病。生物研究表明,“深理解”也确实需要听觉的配合。但通过怀旧是回不去了,我们只能冀望于媒体的进化。

麦克卢汉预言,“电子时代”不再突出视觉,而是向诸感官之间的协调互动回归。那是否会有一天,师生戴着智能头盔,一起到“乞力马扎罗山”上地理课,到“敦煌”上历史课……

猜你喜欢

名嘴效用生产
锐词宝典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用观察
博弈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食品与水
客观评论台湾「名嘴」
“鱼翅宴”引爆台湾名嘴内讧
名嘴与马英九